11岁男孩心梗猝死:毁掉孩子的“杀手”不是爱,而是父母的重负
但这样的事情,真的就发生在一个十一岁男孩的身上。
这个男孩因为胸口疼被送进医院,但因抢救无效死亡。
平常孩子就总说胸口疼,孩子妈妈以为他想偷懒,就罚他在房间面壁思过。最终却发现孩子晕倒在房间里,酿成了惨剧。
医生说:孩子的病,是累出来的。
根本的原因在于长时间学习,休息不好而且还有长期处于紧张和较大压力的状态,使身体长期处于应激反应中,从而引发了人体心脏疾病的发生。
原来男孩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被母亲带着游走在各早教班。幼儿园、小学业余时间也被排的满当当的,要上各种舞蹈班、美术班等。
很多父母只关心成绩,不关心成长。只关心不输在起跑线,不关心孩子被压力填满的世界有多累。
有时候父母期望值越高,孩子承受的压力就越大。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已经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
孩子最怕的是头上的紧箍咒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剧中,有一个关于妈妈用遥控器控制儿子的故事。
妈妈意外得到了一个让人生倒流的遥控器,每当儿子做了不符合自己心愿的事情,就拿起遥控器让儿子倒回同一天。
小伟试着反抗,甚至自杀,但是妈妈一按遥控器,小伟又活过来了。
妈妈希望儿子优秀,努力读书,考上好大学。所以她不容许儿子有丝毫地闪失,随时按下遥控器。
遥控器俨然成了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妈妈给孩子洗脑:上学就是参加高考,上好大学才是人生赢家。
其实小伟的妈妈想要的,是通过儿子的优秀来达到离婚带来的失衡感。
心理学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你得到的东西,往往是期望的结果。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活成我们期望的那样。
戴在孩子头上的紧箍咒存在一天,孩子的重负就要多背负一天。
生活中,像小伟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一个8岁的武汉男童,每天穿尿不湿上学。
医生诊断,尿裤子的症结是心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用力过猛,提到学习就会大声咆哮,会让孩子吃不消。
一个才2岁半上海男孩,出现了成片掉头发的情况。
经诊断,男孩得了斑秃,因身体或者精神导致免疫力异常时就会诱发此病。男孩的妈妈曾为了给孩子在上海找个好幼儿园,给他报了5个培优班。
试问:
有一位心理咨询师,曾让年龄在9岁至12岁之间的小朋友参与调查,写出压力的来源。
结果发现,许多孩子的压力主要来自家长和老师。
但父母本身却常常不知道,是他们让孩子承受了压力。
有些父母常常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拿人家会的东西来教育孩子不如人家。而忽视了孩子也有自己的优点,是其他孩子身上不具备的。
他们不会想到,自己对孩子的投资,有一天将会血本无归。
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不要让重负成了毁掉孩子的“杀手”
父母都喜欢规划孩子的人生,但是又不会在意孩子的真实感受。
萧山公安110指挥中心,在某天凌晨一点,接到了一个特殊的报警电话。
原来是一个妈妈打来的求助电话,孩子爸爸因为女儿没完成自己布置的作业,坚决不让女儿睡觉。
孩子爸爸说自己曾经是一名学霸,因此对女儿要求也很严格。他给女儿布置了一项作业,每天要写四篇有质量的作文。
年仅10岁的女儿,却难以承受这个压力,经常写到凌晨1、2点钟。但爸爸却要求孩子如果不能完成,就不能睡觉,有时甚至会打骂孩子。
爸爸要求孩子多学点知识是没错的,但严格不是不切实际的死板和焦虑。
有父母经常这样教训孩子:
本来就是孩子难以达到的标准,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增加了逆反心理,而且不会有好的效果。
甚至会让孩子觉得自卑,而产生轻生的念头。这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但还是发生了。
2017年11月,江苏徐州,一名10岁女童在家服农药自杀身亡。
285天后,江苏南通,一个12岁的女孩,因不堪家长的压力和作业重负,坠楼身亡。
其中,南通女孩留下一封遗书,最醒目的是:“我恨你们!把我的作业都撕了吧!”
徐州女孩也留下2页遗书和一段3分25秒的告别视频。
她在遗书中说:
你们是打我骂我,但是我知道一切都是对我好的,我真想在天堂照顾你们一辈子。
这些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凋零了,如果我们能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或许他们的压力就不会这么大,也不会选择自杀这条路。
有调查显示,在儿童自杀的原因中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学习压力过重。
成绩的好坏并不决定优秀的程度,真正拉开距离的是眼界和格局的大小。
就像教育专家李玫瑾说过:
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多学一门课,是活在快乐教育中还是累死在起跑线上,父母的选择很重要。
理智的父母懂得接受孩子的差异性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每只鸟都有栖息的地方,每个孩子也都有容身的地方。与其高处不胜寒,不如低处纳百川。
作为父母,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不过分施压。
✍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留白时间
父母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个有弹性的时间表,给孩子适当地留白,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保证睡眠。有研究发现:每日睡眠时间小于9个小时,孩子在注意力、自觉性、学科综合成绩等方面普遍差于睡眠充足的孩子。
这说明,睡眠不足9小时,孩子会变笨。所以要保证睡眠充足,减轻大脑的负担,孩子才能更好的投入新的学习中。
保证读闲书和运动的时间,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孩子尽情地玩,让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和放松,才能更好地工作,也有利于降低压力感。
不要只关心学习成绩,认为学习之外的都是浪费时间。
有一个男孩的妈妈,在孩子放学后第一件事不是做作业,而是让他尽情的玩。如果在户外,会让孩子带上一块计时的手表,规定的时间内回来即可。
如果孩子想看书,也是被允许的。正如白岩松的教子之道:不从闲书进,怎么从正书出”,很多知识是书本里找不到的。
这个男孩的学习效率,一下子提高很多,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比之前高了很多。
✍看到不同孩子的长处
要跟孩子多交流,在安排孩子学习计划的时候,听听孩子的意见。
心理学家指出:倾诉可以调整人的情绪,协调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
知乎上,网友讲了一个名为《动物学校》的寓言故事:动物学校里,大家拼命学习自己不擅长的科目。
鸭子擅长游泳,却跑不快。因为放弃游泳课来练习跑步,最后磨坏了脚掌。兔子擅长跑步,可是一提到游泳就精神崩溃。
松鼠擅长爬树,可是飞行课的老师一定要它自地面起飞,不准从树顶滑翔,弄得它神经紧张,肌肉抽搐。
老鹰是个“问题儿童”,在爬树课上,它第一个到达树顶,可是坚持用自己最拿手的方式,不理会老师的要求。
土拨鼠们为抗议未把掘土打洞列为必修课,集体抵制上课。
学期结束时,一条怪异的鳗鱼以高超的泳技,加上勉强能飞能跑能爬的成绩,获得总成绩第一,还代表毕业班致词。
畸形的教育,结果就是毁了孩子的天赋。我们应该看到孩子的长处,不拔苗助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李玫瑾教授说过:很多家长在跟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选择。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小,放权给他们就等于放虎归山,容易犯错。但如果不给孩子机会,孩子更容易失去信心。
不要一味地替孩子做选择,听听孩子怎么说,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兴趣班……首先让孩子做出选择,我们只要给他们合理的建议就够了。
作为父母,我们要反思怎样做才是真的为孩子好。
父母不只是一个称谓,也不是天然就获得控制孩子的资格。
关注孩子的内心是我们为人父母都要做到的一件事,与其跟孩子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不如生活在一个世界里。
我们第一次选择做父母,孩子选择我们做儿女。
生活不易,父母辛苦,但孩子更不容易。
别再让孩子累死在父母的期望和重负下。成绩不是评判孩子的全部,无论他们是否优异,都要给予鼓励和爱。
写在最后:
这个世上从来都没有不劳而获,孩子的学习靠自身,也靠老师和家长,若你读了本文受益,请转给家长和孩子。
老师与家长的合作,是教育孩子最强大的合力,觉得这篇文章读完有收获,请到文末右下角点亮'在看'。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健康快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