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萌娃赌气离家出走,不怕孩子脾气大,有火压着更可怕

 文丨 优宝
原来总以为,几岁大的孩子懂得什么呀?
可看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不由得让人感慨,现在的小孩真是什么都知道,没上小学就已经学会了离家出走。
那些和父母赌气的孩子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朋友,你在哪上幼儿园啊?”
“小朋友,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呀?”
眼前这位估摸着5、6岁的孩子,一直哭个不停,直到民警拿来糖果、牛奶才安静下来,但却什么都不肯说。
为了尽快找到孩子家长,民警只好把走失消息发到多个工作微信联络群,没多久孩子父母就急匆匆地赶来。
小男孩这才开口说出了实情。
原来,当天傍晚,被妈妈批评了两句,便赌气“离家出走”,可走着走着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吓死我了,我一直以为孩子去楼下找小伙伴玩去了,就没在意,直到吃晚饭没见回才发现不见了,到处找,一接到朋友电话我们就急忙赶来了,真的是谢谢你们了。”
临行前,一家人再三向民警道谢。
无独有偶,厦门一个才2岁大的小女孩做出了同样令人哭笑不得的行径——趁家人没注意背着自己的小书包就“离家出走”了。
但她太矮了,踮着脚才勉强够着电梯按钮,就在小女孩以为自己成功“出逃”时,却发现电梯需要刷卡,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随后她就被楼管发现逮了个正着,并第一时间把她送回了家。
可小女孩却哭丧着脸大哭大闹,原来又是一个和父母赌气、闹别扭的孩子。
这么小的年纪路还走不稳呢,却已经知道了用“离家出走”这招来对付父母,到底是谁给了他们这份“勇气”呢?
肯定不是梁静茹,而是他们的父母,孩子发脾气,父母也在气头上,那副“绝不惯着他”的心态让孩子的满腔火气无处宣泄。
这才选择了平日里从父母那听到的最“狠”的报复方式。
孩子发脾气时,就让他先发着吧!负能量得到宣泄,才能有恢复平静的可能。
允许发泄情绪≠纵容乱发脾气
“爸妈,我很孤独、悲伤、痛苦、难过。”
“我想快乐,但不行!”“不要找我,求你们了。”
……
那一天时晴时雨,12岁的小青(化名)留下这封令人心碎的信,离家出走了。
和她一起出走的,还有她11岁的同学小雨(化名)。
瓢泼大雨一直下,朱先生看到女儿小青留下的这封信,揪心、担忧、紧张、焦急的情绪不断往上涌。
发朋友圈求助、四下寻找无果,朱先生只能报警。
寻人信息在不断的扩散,一名男子找到了队员,告知他们孩子就在他家。
当救援队与家属赶到现场时,小青和小雨正专心地看着动画片,可她们的情绪并不稳定,一番沟通后才总算愿意与家人相见。
父母自然喜极而泣,这次再也没有了训斥,只是将两个孩子紧紧抱在怀中,心中更是一阵阵的后怕。
小青的父亲也坦言,自己和女儿在沟通方式上确实有问题,再加上平日里忙于工作,就更缺少和孩子好好沟通的机会。
那天自己只是看到女儿背单词特别费力,就教育了孩子两句,并说如果再记不住就要罚她。
可没想到这番举动刺激到了女儿,成为了压垮她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时间竟不知该说是大人陪孩子太少,还是孩子比较脆弱,但想来如果能让孩子当着父母面大哭一场,也不至于积攒到做出这种极端的行为。
不能惯着孩子,是很多父母无法容忍孩子哭闹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怕孩子以后脾气越来越大,在外做人处世都难。
谁不希望能有副好脾气呢?就连英国作家威·赫兹里特也说:“好脾气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但人没有脾气是不可能的,越是优秀的人脾气也越大,但优秀之人通常也懂得管住自己的脾气,而不是被其所支配。
而这种能力都是从小锻炼出来的。
为孩子提供宣泄的窗口
在儿童绘本《不要随便发脾气》里,库特对所有的东西都充满好奇。
最近,他常常拆玩具,因为他很想知道为什么有的玩具会跑,有的玩具会发出“轰隆”声或“嘀嘀”声。
当然,弄明白后,他会把玩具重新组装起来,还得继续玩呢!
可是这一次,重新组装了好几次,玩具消防车却怎么也不动。库特非常生气,一脚把它踢开了。
猫咪大花是库特最好的朋友,可是,它现在趴在高高的书架顶上,害怕地看着库特,不敢下来。
因为库特看着它更加来气,红着脸大喊大叫,还拿玩具鳄鱼使劲朝大花扔去。
大花发出了悲惨的声音躲避着库特,这倒让他意识到:不能这样对待朋友。
等到他平静下来后,越想越后悔,各种自责。
此时妈妈才过来安慰他:“生气的时候,怒气如果不释放出来,会像一个高压锅一样爆炸。
虽然从没有听说谁真的爆炸了,但乱发脾气的确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妈妈一边让孩子别太自责,一边温和地告诫孩子乱发脾气的后果,这下库克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他认真向小猫道了歉,爸爸也专门给他买了一个沙袋和一副拳击手套,告诉他当不开心时可以去打沙袋发泄。
在接纳孩子的脾气时并不分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因为孩子主管理性的上层大脑发育还不成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情绪失控。
给孩子提供宣泄的渠道,比如打沙袋、玩发泄玩具,或者找一个空间专门给他大喊大叫,都有助于情绪的宣泄。
这让孩子给了自己一个缓冲时间,而这段时间本身就已经是让孩子在学着克制自己的脾气了。
久而久之,孩子便能养成延迟发脾气的习惯,慢慢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也谈到,当孩子闹脾气时:
 
1、讲道理没用,有脾气的时候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2、离开现场,这样做孩子会觉得你无情无义;
3、直接对孩子妥协,那么娇纵他最后会害了他。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自我调节,冷静下来;其次,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她释放出来,哭也好,闹也好都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表达情绪的底线是不要伤害自己和别人。
等他慢慢平复之后,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孩子:“宝贝,你好点了吗?”如果此刻能抱抱孩子会更好,当然他不一定会马上接受,可是他却能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南怀瑾说:“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这句话同样也在映射父母,一流的父母有本事控制自己的脾气,也有能力引导孩子管理情绪,先管好自己,再教育孩子,这才是为人父母的最大修行。
暴脾气的父母,很难养出一个性格温和的孩子。
而父母的好脾气,才是孩子一生的好福气。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