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减膳——憨山大师传【连载(30)】
【慈圣皇太后李氏像】
第十一章:结交太后
憨山为报恩寺请《大藏经》,实际上是一个小小的试探,看看太后对自己的信任程度,和对在南京捐资修寺的态度。太后欣然同意给南京报恩寺颁发《大藏经》,给憨山吃了一个定心丸,从此塌下心来,结交太后,以完成重修报恩寺的志愿。
一、康僧会拜舍利的故事
憨山在南京报恩寺安奉藏经,顺便详细调查了报恩寺的历史资料,整理成文,准备向皇帝太后汇报,请求重新修复报恩寺。
报恩寺最早建于三国的东吴时代,当时叫“建初寺”,号称“江南第一寺”。这里头,有一个康僧会拜舍利的神奇故事。
康僧会的祖先,是西域康居国人,后来移居天竺国。到他父亲这辈,因为行商,又移居到交趾,就是今天的广西越南这一带。康僧会十岁左右,父母去世,他服丧完毕后就出家为僧,学法修行,并博览群书,对佛家儒家诸子百家的经典都很熟悉,很有成就。三国时候,交趾这一带属东吴管辖,康僧会渐渐就云游到了江南。
当时,江南一带并没有佛教。康僧会听说天竺的阿育王时代,曾经造了八万四千座宝塔,安奉如来舍利,用鬼神的力量送往各地,中国有十九处。所以,康僧会到江南后,刻意寻找阿育王埋藏的舍利。他用天眼观察,发现南京城里(当时叫建业)有光芒跃起,一定有舍利子,便在南京住下,盖了个茅篷,设置佛像,宣扬佛法,借机寻找舍利子。
当时的吴国人,都不了解佛教,看见康僧会奇形怪状,以为是左道旁门的妖邪,就奏报了皇帝孙权。
孙权读过不少书,听说过汉明帝梦见金佛的故事,就把康僧会召来询问,让他讲一讲佛法的道理,并展示一下佛教的灵验。
康僧会讲了阿育王舍利的事情,孙权觉得太过神异,不相信,说:“如果你能请到舍利子,我就给你建塔盖庙,允许你在江南传播佛法。如果请不到,那么就按刑律办事,砍你们师徒的头。”
康僧会向孙权请求以七日为期。然后和他的徒弟们,在一间静室里,沐浴斋戒,烧香礼拜,在桌案上放了一个铜瓶,诚心祈求如来佛的舍利子。
拜了七天,什么也没有求到。康僧会又请孙权延期七日,孙权同意了。第二个七日仍然一无所获,孙权有点生气,但还是开恩,同意康僧会再拜七天。
康僧会师徒,抱着必死的决心,至诚礼拜请求,到最后一天凌晨五更时,听见铜瓶中“铿”的一声,舍利子出现了。
天亮后,孙权带着兵来了。他端起铜瓶,向铜盘中倾倒,舍利子从瓶中冲出,将铜盘击碎。孙权非常惊异,知道这不是凡间的宝贝。
康僧会趁机说:“佛祖的舍利子,不仅有奇异的光彩,而且火烧不坏,锤击不碎。”
孙权找来大力士,把舍利子放在铁砧上,用铁锤击打,最后铁砧和铁锤都砸坏了,舍利子安然如故。
孙权彻底信服了,捐资修建了一座宝塔,安奉舍利子,并修了一座佛寺,供康僧会师徒传播佛法,寺名叫做“建初寺”,寺院的所在地,命名为“佛陀里”。
此后,该塔与该寺,历经兴废,到明朝永乐年间重修后,改名为“报恩寺”。
二、请求太后减膳
憨山安奉完藏经,带着报恩寺的材料,到北京向太后和皇帝复命谢恩,顺便详细奏报了报恩寺的事情。
憨山曾经计算过,重修报恩寺,大约要花费白银几十万两。现在,大明朝的经济实力已经不能和洪武永乐年间相比,太后经营佛事的手面也大,到处都有捐资,不可能一下子给报恩寺拿出几十万两。而且,报恩寺在南京,离北京太远,太后和皇帝可能一辈子也不到南京去,做了好事也看不见。如果从太后和皇帝的角度考虑,则宁肯花大钱,在北京修建一座比报恩寺大几倍的寺院。所以,如果太后肯捐资修建报恩寺,那全是看他憨山和尚这张面子了。
但是,憨山的面子能有多大啊?
事情巧的是,憨山这几年的所作所为,事事都投太后的脾气。在诸位高僧中,太后最喜欢的就是憨山和妙峰,而妙峰和憨山相比,又要略逊一筹。憨山这时在太后面前说话,一句能顶十句,句句太后都爱听。
憨山对太后讲了报恩寺的故事,尤其是详细讲述了康僧会拜舍利的神奇故事,太后听得耸然动容,羡慕不已,觉得重修报恩寺,真是莫大的功德。
最后,憨山说:“重修报恩寺的工程太大,宫中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不过,太后可以慢慢地积攒。如果太后每天从膳食中节约一百两白银,那么三年之后就可以开工,十年之后就可以完工。”
这位李太后,本是贫民出身。幼年颠沛流离,艰苦受尽。后来进了裕王府,当个小宫女伺候人,也是饱尝辛酸。因为偶然得到裕王的恩宠,生了儿子,这才做到贵妃,做到太后。由贫女变成太后,这种经历也不简单。所以,太后十分惜福,很注意行善做功德,具体而言,就是大做佛事。
憨山立志苦修,报答师恩,重修报恩寺的做法,太后十分欣赏。所以,她欣然同意减少膳费,替憨山攒钱。
后宫的花销大,“内帑”的银两有限,李太后减膳攒钱,倒也不是空口说说而已。她从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开始攒起,每天一百两,每月是三千两,一年就是三万六千两。
作为对太后的回报,憨山回海印寺后,发心替太后书写一部《法华经》。写经从万历十八年正月开始,不过这次是墨写,没有刺血写经。
万历十九年,太后慈恩浩荡,捐造一座檀香毗卢佛像给海印寺,并捐造了一座大殿。这笔钱,是太后另出的,没有动用报恩寺的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