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武器多样,德军多用机枪,二战中是什么决定士兵使用的枪械?

1941年12月,美国对轴心国宣战。1943年,随着西西里岛和诺曼底海滩的登陆作战打响,美国大兵正式踏入欧洲土地。

和美军一同从大西洋彼岸运送过来的,还有他们的单兵武器。虽说此时的欧洲早已是飞机、大炮、坦克的主场,但丝毫不能消减后人对这些单兵枪械的浓厚兴趣。

美军是二战时期枪械种类较丰富的一支军队。那么在战场上,士兵对步枪、卡宾枪、或冲锋枪的使用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一、加兰德———美国大兵的标配

首先,用什么枪不是士兵自己选的,而是由单位配发的。对士兵来说,班组是最基本的作战单位。

美军步兵班组有12人。正副班长各一人;勃朗宁轻机枪手小组三人;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手七人,其中两名是侦察兵。班长最初是中士,战争后期局势对美军越来越有利,活下来的基本升为上士。

上述武器均为自动武器,可以看出,美军的单兵自动武器配给率是二战各国当中最高的。M1加兰德是半自动步枪,半自动意味着子弹发射的速度和扣动扳机的速度一样快。比对面大栓一拉、子弹一发的德国人先进一大截。

作为一个大头兵,拿着这样的神器还有挑三捡四的必要吗?

其实美军也有自己的栓动步枪,那就是春田M1903步枪。此前,该枪作为主武器被大量装备于步兵,但1936年之后就被加兰德取代了。装上光学瞄准镜的春田步枪作为狙击枪少量装备于特殊兵种。

加兰德步枪一次能塞入8发弹容量的漏夹。在子弹打光之后,漏夹会从机匣弹仓弹出,并发出“叮”的一声。然而设计师们并不打算改进这一缺陷。

因为战场上噪音复杂,这么微小的声音能不能被听见都是个问题。即使被听见了,只要步兵班组紧密配合、保持凶猛火力,在其他子弹没打完的队友的掩护下肯定能安全装填。使用栓动步枪的德军很难有趁虚而入的机会。

二、战场扫帚———汤姆逊

在许多好莱坞二战电影里,都有这样一个违背历史事实的设定———那就是美国大头兵人手一支汤姆逊冲锋枪。

在二战时期,冲锋枪是稀罕玩意。这种枪虽然射速快,但造价不菲,并且射程不远。一般不会分给大头兵,而是作为士官、军官、炮兵、坦克手这些特殊人员的自卫武器。

整个二战时期,美军仅装备175万把汤姆逊冲锋枪。每个步兵连只配备6把汤姆逊。

这6把枪平时由连部保管,遇到巷战或攻坚作战时才会分给先头部队加强一下火力。

在当时,两把汤姆逊的价钱足以购买一辆福特轿车

冲锋枪的优势距离是100米以内,在步枪优势的100米到200米距离射击中略显逊色。这注定了冲锋枪不能取代步枪成为主武器。装备汤姆逊最多的是美军的空降兵、游骑兵,以及营属的侦察队。

二战期间,一名美国士兵要携带34kg重的东西。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夜,就有一些空降兵因负载太重而不幸溺死在敌占区的沼泽里。为减少悲剧的发生,够轻够短、在夜战低可见度的环境下近距离射击效果最好的汤姆逊冲锋枪自然就成为了空降兵的首选。

三、太平洋战场上的新秀———M1A1卡宾枪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打响。

在战场上,除了频繁亮相的战舰大炮之外,险象环生的太平洋岛屿也给了海军陆战队大显身手的机会。

前面提到,汤姆逊由于种种原因所以无法被大量装备于美军。作为替代,军方研制出了一种介于手枪和全威力步枪之间的全新武器———M1卡宾枪。

海军陆战队作战的地方多为丛林密布的岛屿,需要大量派遣侦察部队勘探敌情。这些岛屿十分炎热,士兵在背负物资的情况下体力消耗极快。而M1卡宾枪长90厘米,空枪重2.36千克,比同时期的日军三八步枪短了三十厘米。

该枪采用.30卡宾枪弹,威力小,后坐力低。考虑到丛林多为近距离交战,这种设计还是有优势的。M1卡宾枪是半自动步枪(15发弹匣),后续的M2为全自动(30发弹匣)跟日军的栓动步枪比起来火力更猛,并且能有效击破刺刀冲锋的日军。后坐力低的特性使得士兵不会因为持续射击失去体力而出现瞄准困难的情况。

阿图岛战役的时候,日军夜间偷袭美军的中心营,将整个步兵连的士兵在睡梦之中消灭殆尽。在日军打算进一步行动时。一个工程兵营察觉不妙,连忙带上炊事班和维修班进行反击。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非战斗人员竟然赢了。这些人没有经过复杂的战斗训练,但却能轻松驾驭M1卡宾枪。他们击退了日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守住阵地,直到援军抵达。

四、与德军班组配置对比

德军的单兵优势不如美军。

德军步兵的主武器是98k栓动步枪,论射速和火力肯定比不过美军人手一支的m1加兰德。但战争初期德军能横扫西欧,说明他们的班组战术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德军的步兵班组是围绕机枪展开的。一个步兵班有10人,中士正班长和下士副班长各一人作为班组领导者,配备MP40冲锋枪作为防身武器;步枪组五人,一个一等兵和一个上等兵,其余列兵,人手一支98K和两发手榴弹;最核心的是机枪组三人,负责一挺MG34/42机枪。

MG42机枪是第三帝国的巅峰之作,此枪无论威力、射速、还是射程,都足以碾压同时期盟军的大部分机枪。每分钟1200发的恐怖射速令盟军闻风丧胆,故又得名“希特勒电锯”。

在班组突击时,机枪手会给MG42换上75发弹鼓提供火力掩护,其他成员呈“散兵线”展开。一支队伍迅速从纵列变成横向梯队,机枪手处于梯队的正中心,步枪手在其左右参差排开,每人间隔3.5米。

相比之下,美军班组的勃朗宁M1918轻机枪略显逊色。此枪只有20发弹匣,并且后坐力大。在实战中仅能起到一种自动步枪的作用。

德军的MG42是通用机枪,即可以当轻机枪支援班组,又可以当重机枪提供营级支援。但美军没有通用机枪,他们的轻、重机枪加起来足足有六种型号,这对后勤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文/和平之风

参考资料:

1、《M1卡宾枪经典回顾》,Dboy

2、《遍布五洲的勃朗宁M1919系列机枪》,程明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