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周易中学到什么?
01
误入歧途
提到“周易”,你会想到什么?
占卜?算命?
如果你真这么想,那你就把“周易”的格局看得太小了。
没错,古代的人们在大军出征之前,天降异象之后,通常会卜一卦,来测“吉凶”。
最早是用火烧龟壳,看上面出现的裂纹来判断。后来龟壳不够用了,就改成了更容易找到的蓍(音同湿)草。
这玩意儿怎么看都不靠谱,更何况还是要靠人来自圆其说。
即便靠谱,这套判断的方法也早就失传了,就连蓍草也早已灭绝。
占卜,只是“周易”很小的一部分功用,但很多人却把它当成了“周易”的全部。一直在外围徘徊,却不曾触触碰到它的内核。
02
变与不变
“周易”,或者叫“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它定有特别之处才能担当得起如此美誉。
“周易”的核心就在于一个字——变。易,就是变化。因此,“易经”也可以叫做“变经”。
变,是相对于不变而言的。没有不变,自然也谈不上变。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阴一阳之为道也”。这里的道就是易经的“不变”,就是易经内在的规律。它指的就是阴阳共存的这样一种关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那“变”的又是什么呢?自然就是阴和阳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阴到极处就变成阳,阳到极点也会变成阴。
易经的变,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时间上的,一种是空间上的。这种阴阳之间的变化,就是一种空间上的转换。至于时间维度上的变化,我们之后再详细说。
阴和阳这种既对立(变)又统一(不变)的关系,就构成了整部易经的内核,掌握了它,你就领悟了易经的精髓。
03
四象八卦
那我们熟悉的八卦,还有六十四卦又是怎么来的呢?
阴阳最初是合为一体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我们把这种混沌状态叫做太极:
然后,阴和阳从太极分离出来,所谓“太极生两仪”。我们用“一”来表示阳,用“--”来表示阴。
之后,发生第一次变化,在阴和阳的上面各自再加上阴、阳的变化,就是所谓的“两仪生四象”:
阴上面加阳,那就是少阳;阳上面加阳,那就是老阳。
阳上面加阴,那就是少阴;阴上面还是阴,那就是老阴。
随后,发生第二次变化,在四象上面再加上阴、阳的变化,最终就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八卦。
最后,发生第三次变化,在八个卦象的基础上再加上八卦的变化,这就形成了六十四卦。
那么,为什么非要经过三次变化,最终形成六十四卦,而不继续变下去了呢?
八卦表示的是基本的自然现象和方位,古人想用它来指导日常生活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就衍生出了六十四卦,这六十四种变化,对当时的人来说,已经足够指导他们的生产生活了,也就没有必要继续推演下去。
在八卦和六十四卦中,我们要分析其中的变化,就要按从下往上的顺序来看,这其实就是一种时间上的变化。
那么,这种变化和八卦所对应的自然现象又有什么联系呢?八卦怎样才能快速、方便地记忆呢?下一篇,我再为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