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如何介入“单亲家庭”服务? | 社工案例计划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邓雪梅
单位 | 贺州市平桂区社会工作协会
一、案例背景
1.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小美(化名)为11岁女孩,读小学五年级,单亲家庭,性格比较内向,孤僻,自卑,不愿意与他人说话,整天都是和堂弟玩在一起,也不太喜欢去外面和其他人玩耍,回到家也不会主动去写作业,缺乏上进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学习成绩比较差,与同学交往也很少。
2.个案背景资料
服务对象小美的母亲在她一两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家庭,她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也没有像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样享受过应有的母爱。她非常羡慕别的孩子有妈妈,也非常渴望享受母爱。
从小她就跟着父亲,奶奶以及堂弟一起生活,由奶奶照顾生活起居,父亲在附近做工维持生活。她的奶奶重男轻女,从一定程度上对她并没有堂弟那么好,并且奶奶年纪也大了,学习教育上也帮不上什么忙,父亲既要承担家庭经济的重担又要去花时间教育她,力不从心,心理上也承受着一定压力,虽然她的父亲很爱她,但是也会因为一些琐事经常去打骂她,导致现在正处于青春期的她产生了一些抵触心理。
二、问题分析
1.母爱的需要
因为服务对象从未享受过母爱,她跟着父亲长大,父亲因为生活需要做工,陪伴她的时间不多,缺乏亲情,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氛围。由于单亲家庭结构的残缺,她不太喜欢与人说自己的家庭,看见别的同学有母亲,她非常羡慕,十分需要母亲的关爱。
2.与人交往的需要
由于她性格比较内向,虽然渴望与同学们交往,得到认可,成为好朋友。但是单亲家庭结构的残缺让她产生自卑心理,在班里面很难融入进去。
3.理解的需要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接受了过多的外界情感暗示,和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一样她的父亲也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及问题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认为孩子的母亲不要孩子都是母亲的过错,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思想。比如,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母爱很可怜,你的妈妈不要你”一类的话语,为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社工需要进行介入,增加孩子对母亲的了解,以及对自身状况的全面了解。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论
优视角理论: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小美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协助小美发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
社会支持网络:指个人能够从中获得的资源和支持的自然人际关系网络,包括了亲人、老师、朋辈,完善小美的支持网络,增加朋辈、老师等网络对小美的支持。
结构家庭治疗:结构家庭治疗法假设一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特别重视家庭结构的影响,认为个体的问题症状都是家庭结构缺陷造成的副产品,必须在家庭结构发生良性改变后,个体的问题才能够减轻或消除。通过与小美父亲的交流与介入,协助其更好的教育小美,也增加奶奶对小美的照顾,完善家庭结构。
(二)服务目标
与服务对象的家人做好协调与沟通,帮助服务对象的家人在认识自身问题的前提下积极配合社工的工作;协助服务对象本人处理情绪及人际交往问题,让服务对象能够很好地融入班级,建立良好的朋辈支持网络;帮助服务对象寻找到母亲,得以享受到母亲的关怀与爱。
(三)服务策略
1.对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疏导,协助她认识到自身非理性信念,开导她的思想和心情;帮助服务对象学习人际沟通技巧,鼓励服务对象主动去与同学交流;招募有专业知识、有爱心、极积向上的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服务对象提供探访、做思想工作、辅导作业、纠正不良行为等服务。
2.与服务对象父亲沟通,肯定服务对象父亲对她的爱以及这些年为服务对象的付出,理解与支持;与服务对象的父亲一起学习家庭教育技能与亲子沟通技巧,纠正服务对象父亲对她的打骂行为。
3.走访服务对象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鼓励服务对象,上课时能够多关心她,鼓励她学习,让她能感到被重视,让老师经常引导学生一起做团体游戏,增进她与同学之间的联系。
4.为服务对象寻找到她的母亲,为她与母亲建立联系,让服务对象享受母亲的关爱,让她有一个更好健康成长的氛围。
四、介入过程
(一)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
社会工作者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服务对象的情况,在深入了解中发现服务对象非常羡慕别的孩子有妈妈,也非常渴望享受母爱,在她了解到我们的工作之后,她主动询问社会工作者是否能够帮助她寻找妈妈。首先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提供了心理疏导,协助她认识到自己那些不理性的想法,倾听她内心的想法,和她一起分析她内心所面对的困境,及时给予事宜的肯定与鼓励,鼓励她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认知方式;开导她的思想与心情,与她一起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并且鼓励她大胆主动的去与同学交流。
(二)与服务对象父亲沟通全面了解信息
其次与服务对象的父亲沟通了服务对象本人的想法,服务对象的父亲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愿意社会工作者过多的参与他们自己家庭的事情,并且对于服务对象的母亲,服务对象的父亲并不愿意过多提及,也不想让服务对象与母亲有联系。社会工作者从侧面(服务对象的奶奶)那里了解到服务对象的父亲害怕服务对象的母亲把她抢走,因此不愿意让服务对象与母亲有联系。
社会工作者调动服务对象的奶奶一起去做服务对象父亲的思想工作,在和他交谈中社会工作者倾听他的诉说,用同理心去支持、肯定、理解他作为一个单亲父亲,既当爹又当妈把女儿拉扯长大的不容易,同时也把他在教育孩子中出现的错误给指正出来,希望他能够及时改正,不要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从孩子的角度阐述,有母亲关爱的重要性,孩子有权利享受母亲的关怀与爱,我们应该去尊重她的决定并且为她找到母亲,与母亲联系,多一个人去关心她,多一个人去爱她,让她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出发点都是对服务对象好,最后他同意了,并且把服务对象的出生证明拍了照片发给了社会工作者。
(三)联系服务对象母亲帮助她们建立联系
社会工作者去政府出了查找函拿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通过出生证明上面母亲的身份证号码查询户籍信息,了解到,服务对象母亲已经远嫁,目前也育有儿女。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把案主母亲地址、号码给了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怀着忐忑、复杂的心情,拨通了案主母亲的电话,拨打了几次都被挂断了,在社工反复不断的坚持下,电话接通了,社会工作者向她说了服务对象的情况,并且社会工作者也问清楚了她现在家庭的情况,避免影响她现在的家庭和谐。
服务对象的母亲告诉社会工作者她很想服务对象,如果可以她也很想弥补服务对象缺失多年的母爱,在这半个小时的通话中社会工作者也能够理解作为母亲骨肉分离的无奈,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难处,在这信息发达的时代,社会工作者希望母亲能够多打电话,多去问候关心,给予服务对象一些心灵、精神上的慰藉。
社会工作者找到服务对象的母亲之后告诉了服务对象的父亲并且在他的同意下,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及其母亲建立了联系,第一次通过微信视频让她们见上了面,视频接通,服务对象微微湿了眼眶,母女两人第一次见面有些陌生,服务对象有一些拘谨,母亲询问了女儿的一些日常问题,并且表达了很思念她的想法。挂断视频后,服务对象躲到房间去处理了自己的情绪。之后服务对象表示见到自己的母亲让她很激动,也很开心。服务对象向社会工作者主动要了母亲的微信,加上微信母女俩人私下再联系。
(四)进入学校寻求服务对象老师的帮助
社会工作者入学校探访服务对象的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寻求他们的帮助,希望他们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多关注服务对象,多鼓励她学习,让她能够感受到老师对她的重视,并且让老师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或者是多做一些团体游戏,即可促进学生们的团体意识也能够帮助服务对象更好的融入班级体这个大家庭中;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对象的班级里面开展了“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讲座”与女孩子们一起讨论青春期的一些相关问题,促进大家的沟通交流。
(五)社会支持网络与家庭支持网络联合
社会工作者与有爱心、极积向上的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服务对象提供探访、做思想工作、辅导作业、纠正不良行为等服务,服务对象的母亲也会经常和服务对象微信聊天、视频,询问她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与她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增进母女感情,母亲会引导她讲述在学校的一天生活,引导服务对象行为表现背后的信念,使服务对象明白人人都喜欢表现好、努力的孩子,进而启发服务对象上进心。并且服务对象的母亲会帮她买应季的衣服以及生活、学习上的必用品;会去关心她的心理,生理上的变化,会引导她去处理青春期女生的相关问题;服务对象有什么不好的情绪,不高兴的的事情她也会第一时间去和母亲诉说,母亲会马上去安慰她、开导她,让服务对象体会到了有母亲关怀、关爱的幸福感。
(六)后续跟进服务对象的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社会工作者入户的时候,服务对象的父亲告诉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放学回到家能够自觉去完成作业,不需要他下班回家去督促她,在母亲的关爱老师的关心下,服务对象的考试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社会工作者也咨询了老师,老师也说,服务对象有了一些变化,上课不再喜欢趴桌子睡觉了,和同学也有了很好的交流,性格也开朗了很多,服务对象正在向好的方面一步步发展。
五、服务成效
服务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父亲对她的教育方式有了改变,与同学之间的朋辈关系也有所改善,不良的学习习惯也有了改变,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并且服务对象还与从未见过面,从未联系过的母亲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享受到了这些年从未有过的母亲的关怀、关心、关爱。
六、专业反思
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注意运用倾听、同理、尊重、鼓励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整个服务,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融洽,采用面谈辅导和资源整合的方式,加速了服务对象的改变,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都获得了成长。
2021年我们一起拿社工证
60天社工备考挑战开始啦
我们已连续举办3届
广受社工证备考小伙伴的欢迎
2021年我们重新迭代了不少内容
协助大家高效备考
欢迎加入,与全国小伙伴打卡学习
克服拖延,一起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