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狮起源有争议?我坚持“吞口说”!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安海吞口(林鸿东摄影)
台湾剑狮源于闽南,闽南剑狮则是南方“吞口”分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一部!—— 林鸿东
周六,安海的肖小俊带我去看一个“兽面石牌”,他不明白这是什么,我告诉他,这就是“吞口”,或可称其“狮面吞口”。
吞口是中国南方常见的厌胜物,正如石敢当,在现在的西南地区,还有较多的遗存。它不一定是狮面,更多的是虎面,这显示了吞口的历史极为久远。
这几年,在寻找剑狮时,我发现剑狮其实并不是孤立的,它其实是遍布闽南的“狮面”辟邪物的一种。“狮面”有衔剑,也有不衔剑的,衔剑只是为了让法力更加强大,这正如狮面上要不要加八卦。八卦也是可以加,也可以不加。续而,经过深入的学术研习与大量的田野调查,我认为,“狮面”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吞口”辟邪物。于是,我提出了”剑狮起源吞口说“。
刚开始,我也一直在为”狮面“与吞口的关系而纠结,纠结的原因有两个:
一、前述的狮面与虎面(也有其它面)的不同。这个倒是可以理解,因为狮在中国出现后,慢慢取代了虎的兽王地位。闽南的虎面辟邪物并非没有,只是少,还是屡有发现的,泉港的王茂光,便曾给我发来一张泉州“剑虎”厌胜物的照片。
二、关于伸舌与不伸舌。我一度以为闽南的狮面没有伸舌,而吞口大多是伸舌的,此次安海之旅,居然奇迹般地找到了“伸舌狮面”。据肖小俊说,这种”伸舌狮面“在安海并非孤例。也就是说,闽南的狮面,也有伸舌的。
从虎面到狮面,从伸舌到不伸舌,闽南的吞口演进可能有一个漫长与独特的过程,这或许和闽南地区佛教的兴盛有关。现在,真相渐渐明了:台湾剑狮源于闽南,闽南剑狮则是“吞口”分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一部!
这几年,我启动的寻找剑狮活动,用田野调查的办法,已经大致摸索到闽南剑狮的分布范围及分布密度。这里要感谢鹭客社的一些读者,他们向我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线索。
近日,漳州文史学者江焕明,提出剑狮起源的“卫所说”,他认为:“狮衔剑在闽南沿海村落中拢有倘看着,这原是卫所士兵标配兵器,盾牌饰张牙狮面,牙缝可插剑,兼具剑鞘功用。---话说明代时,卫所士兵回家时习惯性将盾牌挂在门楣上,恰巧遇警,即海匪倭寇偷袭,家门挂有盾牌的,倭寇选择避开。这一偶然现象,让百姓受到启发,干脆长年将盾牌挂在门楣。久而久之成为风俗。原来的实物盾牌和剑,改画图案或雕刻或泥塑等等,装饰于门楣或山脊上。穷苦人家负担不起制作费用,因陋就简,取一面铜镜(现改为玻璃镜片),绑扎一根火箸(现改为竹箸),权当盾牌和剑,挂在门斗顶。这些作法都沿袭下来,成为民俗文物。”
江老师主张的“卫所说”,也不赞同台湾台南的“郑成功军队说”,但其观点的依据,同样是“话说”,我认为可信度小。江老师在漳州的文史界具有崇高的地位,值得我的尊敬,但我不会唯权威,只会唯实证。
大陆剑狮研究,真正以大面积田野调查开始,坚持认为剑狮是中国传统吞口辟邪文化分支,坚决反对“郑成功军队说”及其它缺少实证的“话说”,衷心希望大陆建设象征“两岸文化同源”的大型剑狮埕的,从鸿东开始。
欢迎更多的朋友,提出更多的线索、意见,甚至反对的观点!
安海吞口(林鸿东摄影)
肖厝“剑虎”(王茂光摄影)
莆田剑狮(肖小俊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