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明悟——每一个选穴都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有的放矢

一、分析一个医学同道的一个针灸案例:30岁女性,感冒后,尚觉不适,难以言状!有甲状腺结节,精神病史。左脉滑,右脉欠有力。

针灸处方:右丰隆,右内关,右尺泽,左解溪。

患者反馈的效果:“调心的针很神奇。我一个下午接打电话20多个,中间还包含了底下人因为做错了怕被我骂而故意隐瞒不报的情况,我得知后,竟然都没有生气。”


二、个人点评:

1、从脉象左右看,就是反映阴阳气血。左脉滑,主血盛或郁闭不舒;右脉弱欠有力,主气不足。很直观给人的一个思维方向就是“疏肝活血,健脾养气”。当然,能结合六部脉位、浮中沉等具体脉诊细节更容易明确捋清思路。

2、女性患者,疏肝健脾的方向基本都正确。

肝木的气被疏导好了,心火才能充分燃烧,烧得透亮,神自清明安定。脾土的气健运了,才能承载心火的热量,把能量精华转为已用、蕴藏在体内。

3、尺泽穴,肺手太阴经的穴位,根据同气相求的原理,它能沟通脾足太阴经(五行的角度来看,脾土,是肺金的母);

内关穴,心包手厥阴经的穴位,根据同气相求的原理,它能沟通肝足厥阴经(五行的角度来看,心包属相火,是肝木的子)。

题外话:手足六经,除了太阳、少阴经,从五行来看,都是足经为母,手经为子。太阳经和少阴经为什么特殊?因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心代表君火,肾代表真水,心与肾是需要交济互通的。于是,与它们互通表里的经脉小肠和膀胱也随之而特殊了。

3、由于我不是第一接诊者,只能根据现有的资料去发挥:我个人习惯,或者说会倾向于选取神庭透上星,或者印堂,把任督脉沟通、梳理一下。

4、选取丰隆、解溪穴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因为两穴都属于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之经,有助针灸时候激发全身的经脉气血以供调用。

一方面,“难以言状,精神病史”,都是胃足阳明经所治。“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骨千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喟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千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另一方面,患者外感未清,表邪外袭,留困体内,不得透达,取三阳经发表解寒,可见功效。

另一个角度看,单纯选择足三里穴也可以,注重手法的补泻,足三里穴先泻后补,我觉得也能起到针刺丰隆、解溪穴同样的功效。

5、针灸的取穴,很多时候都是“随意而为”,就好像打球多了有“球感”一样,你针多几次,就会有“穴感”了,很多都是“灵机一动”的穴位处方,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医者的“行针感”,区别于患者的“针感”、“得气感”。经常开方用药的医者,望闻问切之下,突然一个方子或几味药物的搭配就突然在脑海里冒出来,这也叫“方感”或“药感”。

6、要深究机理,中医很多理论很多都是互通的,正所谓“其理合一,法无定法”,因为中医的理论就是浑圆的、兼容并包的、潇洒自然的。归根到底,能做出效果就很足够了,胜过我胡乱分析。纸上千遍,不如针下见效。

有一种临证的做法,归纳穴性,譬如理解药性,选穴如同遣方用药、排兵布阵,也是一种层次。


三、针灸取穴也要“有的放矢”

在以前写的文章里面,曾经也简单提及过,我们做学问、搞针灸,要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效率,尽可能发挥每一穴每一针的“能效”。

如果把针灸做得极致,寥寥两三针就能获得最大最佳的治疗效果,也差不多能称得上“把学问做到家了”。

理论再不济,哪怕就是选择痛点、阿是穴,也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去进行治疗的,跟某些“砖家”把病人乱扎一气、扎成刺猬,在理论层次上,是完全不同的!

针灸在中医理念里面,属于兵器、兵刃的范畴,善于运用则如虎添翼、救人性命;妄加滥用则逆乱气血、伤伐性命。上天有好生之德,希望各位医者同道共同诫勉!

粗略一点说,针灸目的性方向性有很多,自己下针前要想清楚“我到底要针什么?”

我归纳了一下,可以有以下的目的方向以供大家去参考选择:气血、营卫、表里、寒热、阴阳、虚实、时间空间、生克、穴位特质特性,以及其它。

明确了自己要针刺的目的,也便知道针刺的方式、方法、深浅、轻重、手法、留置时间等等操作。

关于这一部分,可能很多初学针灸的朋友还不太理解。有机会的话,我以后会争取详细展开去论述,在这里,大家先简单了解一下,心里有个概念就好了。

#快问中医超能团#@快问中医#针灸##中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