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治失眠的9个实用方
失眠,中医学中谓之“不寐”,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睡困难,时睡时醒,醒后难以再寐;重者整晚不能入睡,并常伴见头痛、头晕、心悸、健忘、食欲减退、精神疲惫等症。如何治疗失眠?古往今来的医家总结了许多方子,今天小编选取了其中的9个方子与大家分享。
《印会河抓主症经验方解读》
【组成】柴胡9g,黄芩9g,半夏9g,青皮9g,枳壳9g,竹茹9g,龙胆草9g,栀子9g,珍珠母30g(先煎),夜交藤30g。
【功效】除痰降火。
【适应证】主治睡梦纷纭或睡少梦多,白天心烦易怒,胸脘胀闷、两侧头痛,口苦苔黄,脉弦数。甚则哭笑无常、打人骂人。广泛用于失眠、惊悸、眩晕、癫狂、头痛、夜游、脏躁等症。可用于西医学之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窦性心动过速、梅尼埃病、精神失常、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癔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属痰热者。
【用法】水煎,日2次分服。
【辨证加减】症状较重者加天竺黄9g、胆南星9g;若属痰火扰心、哭笑无常、打人骂人,加青礞石30g(先煎)、大黄15g(后下),即除痰降火方,临床应用时以及早泻下为好;神志不清或健忘者加菖蒲9g、郁金9g、远志6g;惊悸或属窦性心动过速者加生龙齿30g;痰厥头痛或属神经性头痛者加胆南星9g、天竺黄9g、生龙齿30g;神经性呕吐者,原方去龙胆草、栀子、珍珠母、夜交藤,加生姜9g;眩晕或属梅尼埃病,去珍珠母、夜交藤,加大青叶30g、苍耳子9g、生姜9g,对此中医不主张用镇静药,但神经衰弱或癔症性眩晕者可用镇静药;夜游者加胆南星9g、天竺黄9g;痰热引起月经闭阻者加桃仁9g、大黄9g;大便稀者青皮易陈皮,去栀子,黄芩减半,枳壳炒之,加茯苓12g;不心烦者去栀子、龙胆草;兼有肝肾阴虚者加桑椹30g、枸杞子9g。
掌握特效方,远离病痛——
【组成】柴胡9g,黄芩15g,半夏12g,青皮9g,枳壳9g,竹茹9g,龙胆草9g,栀子9g,制南星6g,天竺黄9g,石菖蒲9g,远志6g,珍珠母30g(先煎),青礞石50g(先煎)。
【功效】除痰降火。
【适应证】主治失眠乱梦,头痛昏胀,烦躁易怒,渐转惊恐狂乱,不辨亲属,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可用于西医学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属痰火者。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辨证加减】心烦甚,加莲子心3g;失眠头痛甚,加礞石30g(先煎);重者每日上午服礞石滚痰丸10g;大便干结,加大黄15g。
刘绍武
【组成】柴胡10g,黄芩10g,川椒7g,苏子20g,党参20g,甘草10g,郁金10g,丹参10g,牡蛎20g,瓜蒌20g,五味子10g,百合20g,乌药7g,大枣9g。
【功效】调和肝脾,解郁安神。
【适应证】心悸,气短,胸闷,胆小易惊,心烦意乱,精力不足,失眠或嗜睡,多恶梦,易悲伤,精神不耐刺激,冬不耐寒,夏不耐热,头晕眼黑,神形疲劳,易感冒,性冷淡,月经不调,或男女不孕不育,习惯性流产等,脉涩。
【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服。
《中国中医药报》成肇仁验方
【组成】法半夏10~15g,陈皮10g,茯苓15~30g,枳壳10g,竹茹12g,黄连6~10g,炒枣仁15~30g,知母10g,川芎6g,远志6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炙甘草6g。
【功效】和胃化痰,清胆宁心,养血安神。
【适应证】胆胃痰热内扰、肝血不足之失眠。症见心烦入睡困难,多梦,眠浅或睡后易醒,惊悸不宁,胃脘不适,口干苦,舌淡或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滑等。
【用法】中药冷水浸泡30分钟,生龙牡先煎15~20分钟,再下余药,续煎20~30分钟,每剂煎煮2次,取汁混匀分别于下午、睡前温服。
特效方治病,去患者之苦痛。
这些方子,或出于经典,或来自个人经验,因效佳而流传下来,快来学习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