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 玉神鷹。全器以鳥為造型,尖喙銜珠,羽翅飽滿開展,雙爪內縮,作飛翔狀。局部雜赭斑,腹有兩穿。長6.5公分 寬5.3公分 高1.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雙鳳形玉觿。棕褐色,不透明之某種玉石質。造形新穎,構思巧妙,琢成三鳳繞纏,一鳳張口,扣另一鳳之下頦處。此鳳喙之上緣刻一「百」字。寬2.1公分 高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早中期 韘形佩。表面沁作赭色,雕一尖嘴螭虎,神彩精緻,體軀鏤雕作雲氣紋。寬3.5公分 高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玉璧。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雙鳳紋珩。青玉,尚稱勻透。佩略呈長方形,琢相對的兩隻鳳鳥,頭部明顯,但體軀連成彎繞的條狀。這種不見多層次浮雕,只用細陰線在平面上刻出花紋的表現手法,為西漢晚期的典型風格。長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玉摽。青黃色玉,帶鐵繡與土斑。雕一小劍珌,一面雕有高浮雕之螭虎紋,軀體轉折生動,背上有鱗片紋屬西漢後期風格,較一般玉劍珌小,應是嵌於非實用的小劍上用的。寬2.9公分 高2.3公分 厚1.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螭紋玉劍璏。青黃色玉,帶鐵繡與土斑。雕一小劍國立故宮博物院。   ,上有高浮雕之螭虎紋,軀體轉折生動。典型的西漢風格。較一般玉劍國立故宮博物院。   小,應是嵌於非實用的小劍的鞘上用的。寬1.6公分 長5.8公分 厚2.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玉圭。此圭玉質青灰,表面沁作滛靼摺H鞒侍菪危馐住蓚绕烬R、平底。近底部處,有一小圓孔。平素無紋。長18.5公分 寬7公分 厚0.8公分 孔徑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早期 玉穀紋璧。器形規整,厚薄均勻。兩面均浮雕穀紋,排列整齊,是當時最為普遍的類型。 附清代之木座。徑10.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早期 絞絲紋環。青玉,表面有褐絲紋,半透明。圓整,刻飾絞絲紋,排列整齊。直徑5.14公分 孔徑3.9公分 厚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雕骨雲紋環。將骨材磨成環形,內圈圓弧突起,其外沿突出一圈;外緣呈鋸齒狀,圓弧內圈突起部位細線陰刻雲氣紋,全器不規則地偏向一方穿鑿四孔以供固定,器背略平,有鑲嵌遺痕。西漢漆器上可得見類似細線陰刻雲氣。最大外徑5.7公分 內徑約2.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中晚期 玉韘形珮。玉料牙白色,局部帶墨沁。體扁平,中央一圓孔,左右各雕勾雲紋。下方一小孔,用來繫繩配在腰間。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玉鳩杖首。青玉,光澤瑩潤,帶黃赭斑。作長尾鳥,羽豐體碩,頭上一束長羽。器表有許多細微的刮痕,眼睛部位尤明顯。高2.4公分 長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方形玉料。碧玉,表面多沁為灰色。為不甚規則的長方厚片,一面拋光,另一面未拋光。一側尚有直條切割痕。長13.7公分 寬9.2公分 厚1.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三角形玉料。碧玉,表面多沁為灰色,一面拋光,另一面未拋光。為一三角形接一截長方形厚片。長13.5公分 寬7.1公分 厚1.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雙龍首璜。青玉,全器呈深褐紅色。器面雕飾穀紋,雙面同紋。器兩端鏤刻龍首。中央有孔,附木座。 此器原形應為「璧」,似為後人改刀之作,玉質與故宮博物院所藏另一件【半璧】相仿。長17.7公分 寬6.25公分 厚0.5公分。

西漢早期至中期 穀紋系璧。青玉,自外緣向內,局部有暗褐色沁,半透明。圓整,有廓,幾近平廓;中孔、外緣齊整圓滑;器面上刻飾穀紋,穀紋作湼〉瘛V睆7.45公分 孔徑2.89公分 厚0.3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早期至中期 穀紋璧。青玉,局部有暗褐色沁,半透明。圓整,有廓,廓窄而面略斜;中孔、外緣齊整;器面上刻飾穀紋穀紋略小,其上的渦紋較粗硬,大多數是右旋。直徑18.7公分 孔徑6.35公分 厚0.5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早期 穀紋璧。青玉,略呈褐色,外緣局部有暗褐色沁,其他部分布褐絲紋,半透明。圓整,有廓,不甚整齊,外緣微傷;中孔、外緣齊整;器面上刻飾穀紋。直徑9.6公分 孔徑3.65公分 厚0.46公分。

西漢 雙身獸面紋璧。青玉,全器呈赭色。器面內、外圈花紋不同,兩面花紋相同。內圈為穀紋、外圈為四組雙身獸面紋。徑19.1公分 孔徑4.1公分 厚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中期 蒲紋璧。青玉,散布深湶灰坏暮纸z紋,邊緣有暗褐色沁,半透明。圓整,平廓,廓線圓整;中孔、外緣齊整;器面上刻飾蒲紋。直徑14.04公分 孔徑4.79公分 厚0.3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早期至中期 蒲紋璧。青玉,略黃,外緣相對的兩端有暗褐色沁,半透明。圓整,近於平廓;孔、外緣齊整;器面上刻飾蒲紋。直徑13.86公分 孔徑4.44公分 厚0.3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中期 蒲紋璧。青玉,外緣兩對端有黑褐色沁—其他部分有雜斑,半透明。圓整,平廓,廓線圓整;中孔、外緣齊整︰器面上刻飾蒲紋。直徑14公分 內徑3.9公分 厚0.4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中期 蒲紋璧。青玉,局部有褐絲紋和淡綠色沁,半透明。圓整,幾近平廓,廓線整齊;中孔、外緣齊整;器面上刻飾蒲紋。直徑14.15公分 孔徑4.23公分 厚0.3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中期 蒲紋璧。青玉,散佈褐絲斑紋,一處有璺,半透明。丹整,孔緣平廓,外緣無廓,外緣有磨切痕,蒲紋排列均勻整齊。直徑11.3公分 孔徑4.44公分 厚0.3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中期至晚期 蒲紋系璧。白玉,有些微褐泌紋,半透明。外緣有幾處不圓整,平廓,廊面較蒲紋面低些︰中孔齊整,孔壁上尚可見旋轉紋;器面上刻飾蒲紋。外徑8.8公分 內徑2.3公分 厚0.4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戰國至西漢早期 龍首玉帶鉤。玉呈牙黃色,帶黃赭斑。帶鉤作獸形,鉤作獸首,圓眼,器身滿琢雲紋,腹下有一橢圓形鈕,其作用是固定於革帶上,彎曲之鉤,則扣在另一端的環上。 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蒲紋玉飾。半透明白玉偏黃色,有赭斑。三條弦紋構成兩圈,內圈琢雲紋及一個菱形,菱形內填以由兩種不同方向的平形線交叉組成的蒲紋,其相交處形成菱形。器薄,從背面可以看見正面紋飾。6.9公分x6.9公分x0.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鳳形玉觿。青黃玉,局部白沁,表面有玻璃光。琢作一側面鳳鳥形,一端大,一端小,為古人佩觿解結之遺制。細陰線刻繪表現羽毛、喙、爪等紋飾,鑿眼為圓穿。寬2.3公分 高6.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龍紋玉珮。青白玉,尚溫潤,多處赭斑與白沁斑。鏤雕一側身的小螭龍,站立於一彎勾形的立柱上,造型優美。在螭龍的臉部,胸部,以及下端彎勾部分,都有原來玉材的凹陷處。寬2.2公分 高4.95公分 厚0.5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晚期至東漢 金片包玉豬。青綠玉,沒有金箔覆蓋的部位,有白化現象。圓柱狀,橫向剖一平底,一端縮小作鼻吻,另一端臀部,並鑽有一穿孔。另以較寬的陰線勾勒豬軀體與四肢。長10.9公分 高2.8公分 厚2.8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晚期至東漢 金片包玉豬。青綠玉,沒有金箔覆蓋的部位,有白化現象。圓柱狀,橫向剖一平底,一端縮小作鼻吻,另一端臀部,並鑽有一穿孔。另以較寬的陰線勾勒豬的身體與四肢。長10.9公分 高2.8公分 厚2.8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豕。青褐色玉。以簡鍊刀法表現臥豬狀。一端琢出豬之拱鼻,雙眼、臥伏四肢等均以斜刀技法表現。尾端有一小圓孔。附木座。此漢玉特有的鏤刻技法俗稱「漢八刀」。 此器原為養心殿之陳列器,木座底部銘刻「古有此製。今弗敢然。不即不離。玉工解禪」十六字。出自《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五集冊十卷95頁5。長10.6公分 寬3.1公分 高2.8公分 木座長11.9公分 寬3.4公分 高2.5公分。

漢 玉豚。玉質。色澤青白褐沁的臥豬形。方柱一端內縮,琢出豬之拱鼻,雙眼、蹲伏四肢均以斜刀技法。尾端有一小圓孔。握豬一對,青白玉質,刀法為典型的漢八刀,其中一件頭下曾有破損,故另鑽一穿。長11.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早期至中期 刻字蒲渦紋璧。青玉,全器泌成褐白色,雜有墨黑色斑紋。圓整,平廓,廓線簡略;中孔、外緣齊整;兩面飾蒲渦紋。外緣壁上刻有「○○十二」等字璧緣刻數字。直徑13.8公分孔徑4.33公分 厚0.4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青玉(王彘) 。玉質,有赭黑色斑,器表琢雲紋為飾,其線條外弛而使雲紋有寬漲之感,復因磨損使線條柔化,整體反而呈現了簡樸的趣味。全高1.3公分 長4.8公分 寬2.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雙身獸面紋璧。灰青色玉質,相對稱兩邊略帶暗褐色,器中有裂隙沁成深褐色,表面帶盤紅光澤。圓璧形,器面略不平整,厚薄不一,一端削薄一角,中孔單面鑽。此璧的玉料與製作工法皆屬齊家文化風格,推測原器為該文化所製作之素璧,後為漢代玉人琢刻上雙身獸面紋,改作成典型的西漢早期玉璧的形式。直徑19.8公分 孔徑6.5公分 較厚 0.7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中晚期 玉舞人佩。玉舞人是漢代流行的組玉佩中重要的佩飾器,此時期製作的舞人舞姿頗有定式,一般都是著長袖衣,左或右袖高揚過頭,另一袖下垂擺動成翻卷狀,長裙曳地,細腰束帶。此件玉舞人青白色澤,作工精細,於舞人頭頂上方以及裙擺下緣各穿一小孔,便於佩帶。類似的考古出土物多見於西漢的貴族墓中。長6.0公分 寬2.8公分 高0.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雕骨三鳥紋嵌片。將骨材磨成一橢圓形,正面細線陰刻三鳥,頭向中心,中心則細線陰刻一個三瓣之朵花紋,朵花紋之花瓣又延伸出一細陰線,穿過兩鳥紋間達器緣,近器緣處又各飾一雲紋。朵花紋、鳥紋與雲紋內皆陰刻短斜線紋,並填紅彩為飾。長4.3公分 寬3.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雲紋牙璧。扁平璧形,內外徑皆不規整,孔璧光滑平直,外緣窄而直;一面平,另一面斜弧,斜弧面打磨較平滑,細線陰刻三組流雲紋,部份陰線尚留朱彩,每組流雲紋間以二小洞間隔,原可能有嵌件,今已脫落。徑3.3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玉卮。青玉質,多赭黃斑。全器圓筒狀,器底是另嵌的圓玉片。全器以高浮雕技法鏤刻有兩隻雙身朱雀,其間穿插五隻圓螭。朱雀勾喙尖嘴、雙翅上揚,雙足下方有螭。朱雀後方另有兩隻螭,形態不一。此器可能為改刀過的漢玉,推測由新石器時代的素琮改建而來,作飲器。徑6.7公分 高7.8公分 座長6.1公分 寬6.0公分 高3.0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 玉龍形佩。全器使用去地湼〉瘛㈥幘刻、鏤空等製玉技法完成。 龍作回首狀,身軀似欲作S型,自頸部以下起伏兩次,起伏與起伏間沒有空間,因此,正面觀之,猶如兩個起伏圈緊鄰並排,在動態的表現上稍嫌不足,尾部垂直上揚。全高7公分 長22.3公分。

西漢 玉高足杯。杯體略呈細長的圓錐體,有高足與單柄。自口緣至高足上,以五條橫飾帶圍繞器表,飾帶中湼〉窀魇诫吋y、四瓣葉紋。口緣處、柄之外側、高足至器腹下端,都因接觸銅鏽,而染成綠沁。其中以口緣處的沁色,綠中帶藍。全高12.3公分 口徑4.7公分。

西漢 玉辟邪。「辟邪」與「天祿」本為墓前的鎮墓石獸,東漢時頗為流行。小型者以玉製作,成為漢代人心目中的祥瑞之獸。此辟邪玉色白裡透黑,多處沁斑,身軀兩側帶翼,作虎行狀,此型的辟邪至六朝風行不減。長12.9公分 寬3.7公分 高5.1公分 木座長12.1公分 寬4.5公分 高1.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玉韘形珮。「韘」原是古人射箭時戴於右手大拇指上,用來鉤弦的工具。至漢代,形制上演變成主體作心形,兩側作對稱的鏤空花紋的佩飾器,稱作「韘形珮」。此件韘形珮青白玉色澤,器主體心形,中心一大圓孔,器面陰線細刻雲氣紋;兩側鏤空雕刻一龍一鳳。屬西漢典型的韘形珮風格。長8.5公分 寬7.4公分 高0.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玉龍紋角杯。角形杯在戰國漢代間存在不多,西漢廣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是為著名之例,惟在明清之際卻出現不少仿古之作。一般認為此種角形之杯是來自於域外之物。此件玉角形杯器身外盤以湼〉竦凝埣y,玉色白裡透褐黃,雕工極精細。全高18.3公分 寬10.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早期至中期 交叉S紋系璧。青玉,黃褐色,一端有灰黑色斑點,半透明。圓整,近孔、外緣各有一圈陰線紋,肉中厚,內、外稍薄,肉面微鼓狀;中孔鑽作齊整,外緣磨飾圓整光滑。器面上刻飾規則性的交又S紋和交叉斜線紋,刻工細緻,兩面花紋幾近相同。直徑4.8公分 孔徑2.37公分 厚0.4-0.2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早期至中期 雙身獸面紋璧。青玉,灰綠色,全體散布墨黑色斑點,有褐絲紋,半透明。圓整,平廓,外廓線比內廓線整齊而深;中孔甚小,中孔、外緣齊整;花紋分內、外二區,內區飾蒲紋,外區飾雙身獸面紋,兩區間以絞絲紋作界欄。直徑18.8公分 孔徑3.23公分 厚0.4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早期至中期 雙身獸面紋璧。青玉,褐綠色雜有墨褐色、針狀白色結晶,幾近不透明。圓整,平廓;中孔、外緣齊整,隱約可見鑽孔時留下的旋轉紋;花紋分內外二區,內區飾以蒲渦紋,外區飾雙身獸面紋。直徑21公分 孔徑6.73公分 厚0.5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西漢早期至中期 鳳紋璧。青玉,灰綠色,散布白色針狀結晶體,局部有褐色沁,半透明。圓整,平廓,廓線尚稱圓整;中孔偏一側;花紋分內、外二區,內區飾以蒲紋,外區飾以鳳紋,兩區間以絞絲紋作界欄。直徑14.4公分 內徑2.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玉吧

在这都是朋友

(0)

相关推荐

  • 【瑾瑜匯】平安圓滿—華麗多姿的漢代玉璧

    瑞 玉 , 圜 也 <周禮>:"禮神者,必象其類,璧圓象天-"玉璧是古玉器中出現較早.流傳最為久遠的器類之一,其作用之大,影響之深,數量之多,出土地域之廣,獨占中國古玉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部分4

    玉璜战国 长8.2.宽2.75 厘米 山西省路城县潞河墓地7号蔡出土,现藏于长治市博物馆.1对.浅黄白色,局部有浸斑.扁平体,边缘有齿,器体雕琢谷纹. 玉璧战国 直径6.8.孔径2.6.厚0.6厘米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部分3

    玉束发器西周 直径3.7.高1.8.壁厚0.4厘米 山西省绛县横水西周套地1号幕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玉,有光泽.整器为圆管状,器表有四道较宽的凹槽.器内壁不平整,有打磨痕迹.出土时附着大量 ...

  •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

    漢 白玉連環.玉質,有赭色.褐黃烤斑及瑕紋.兩環以一小玉圈串聯.正面各飾二浮雕穿雲螭紋:背面亦琢穿雲龍紋,ㄧ凹一凸各具趣味,串聯玉圈一面飾獸面紋,一面則琢「延年」二字.附雙圓牙座.長11.5公分 寬6 ...

  •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2)

    西漢 鏤空龍紋劍珌.青黃色玉,表面多沁為灰白色,局部帶硃砂.王珌是嵌飾在劍鞘末端的玉飾.大部份的玉珌為對稱的梯形,少數為一邊斜出的不對稱形,此器呈不對稱形,鏤雕成一凶猛的異獸,有勾喙,也有尖耳,還有力 ...

  •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6)

    漢 白玉韘形珮.白玉,有黃斑.此器長條形,中央有一圓孔,上端有一尖角.由帶在手指上的韘的形狀而來,作成幾乎板狀體,繫繩配在腰間.器外圍鏤雕鳳紋.長7.6公分 寬6.0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 雙鳳 ...

  • 高古玉器的光气之美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制作玉器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社会,玉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权力的标志,又是统治者祭天祀地.沟通神灵的法物.玉的自然属性被人格化.道德化. 在中国古代玉器馆内,现代化的 ...

  • 鉴赏:台北故宫馆藏高古玉器,难得一见!

    兴隆洼文化或新开流文化早期 玉弯条形器 绿色玉,有白化现象.弧度优美,一端变窄,一端加凿穿孔,穿孔很靠近边缘. 翡翠如何选?这里只需出厂价,场口直供,一手货源 广告 兴隆洼文化 玉耳饰玦 全器沁作白色 ...

  • 高古玉器鉴定的一些小技巧,纵横古玉市场就靠这几招!

    古玉是古代美石之泛称,具有质地细腻.色泽湿润.莹和光洁.冬不冰手.夏无激感等特点.从时间上来说,一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 中华民族爱玉敬玉崇玉的历史悠久,从上古先民到近代百姓,人们对玉均情有独钟 ...

  • 高古玉器一揽

    这些图片主要由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曾国玉器.湖北枣阳九连墩古墓群出土的战国中晚期楚国玉器组成.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另外一些玉器,则出自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早期遗址.黄陂是今日武汉市的前身 ...

  • 欣赏古玉器的美

    最早的玉器工艺是从磨制开始的,并非大多人口中的雕琢加工.在很古老的年代,人们在磨制石器的基础上打造出了玉器这一特殊工艺.他们在漫长的劳动过程里面逐渐对材质有了一定的研究,有了美与不美的区分意识,加上磨 ...

  • 高古玉之美,让人无法抗拒!

    玉石在我国的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影响地位,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玉雕也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体系,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玉石梦. 古玉乃万宝之首,非钻石.翡翠.红蓝宝石可比矣!若论其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