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白峤岭顶说知县

白峤岭顶说知县

文/应可军

知县也叫县令,白峤岭顶骂知县,典出太湖胡进士。

“县令”的称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之后,有了后世县制的雏形。此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县官”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县令、知县、县尹、县长等。

其实,很多历史名人都当过县令,而且口碑不错,比如陶渊明、狄仁杰、包拯、海瑞、郑板桥等等。宁海也有,五代的陈长官(生卒年未详),名无考,五代时宁海县令。时吴越王钱镠赋税累增,官吏重敛以阿谀上司,独他体恤民情,力加抗争,自称“可使一身被杀戮,毋令百姓苦万世”,上书言宁海依山带海,土瘠收薄,难以加税。钱镠怒,逮入狱。他在狱中题诗:“要使茧丝殚地力,愿将骨肉伴枷头。”后被杀,而宁海赋税未加。百姓感其恩,建墓立祠,墓额“履亩铭恩”。后宁海城内桥梁、街巷、学堂有以“遗惠”命名者,寓意陈长官的遗惠。唐代还俗僧人周贺为宁海留下唐诗一首《寄宁海李明府》诗云“山县风光异,公门水石清。一官居外府,几载别东京。故疾梅天发,新诗雪夜成。家贫思减选,时静忆归耕。把疏寻书义,澄心得狱情。梦灵邀客解,剑古拣人呈。守月通宵坐,寻花迥路行。从来爱知道,何虑白髭生。”全诗寄给宁海姓李的县令,提到宁海县府前的玉带河,流水清澈。希望他也能廉政,唐咸通元年(860)春,剡西裘甫率义军攻占宁海县,杀县令陈仲通、四月,义军在县南被唐将王式击败。六月,裘部越王爱山入剡。

薛抗,字端尚。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隆兴元年(1163)任宁海县知县。上任伊始,他就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了解疾苦。发现宁海地处山陬海隅,地跷水薄城区百姓连饮水都困难。于是动员义工,亲自募集款项。自己则率领官府一班人马,亲自督工。日夜奋战,连挖八井泽被众生。今在教练场边的薛公井已成城区古井的唯一。后人为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被称之为薛公井。他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一名好官对百姓的耿耿赤心。

宁海人懂得感恩,在东门建有五公祠。里面供奉着宁海历史上五位勤政为民、清正廉明的好县令:明朝的颜欲章、林光庭,清朝的黄光岳、程煜、薛廷魁。他们的感人事迹,虽历经数百年,依然被人们传颂。

颜欲章,号云汉,江西安福人,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三十一年来宁海任县令。他到任后延续上一任县令制定下的行事准则,尽量不做大的改动,只独独对县城北门(拱辰门)外的护城河制定方案下定决心改造。当时的北门护城河时常发大水,淹没城墙根老百姓的家园,致使家畜房产田地遭受损失,不能安居乐业,颜令决定带领百姓排除万难挖渠引流改修城门水道,并建起桥梁方便人们来往通行。经过五个月的日夜辛劳,工程终于竣工。广大百姓正欢庆好日子的开端,颜令却接到调令,被派往嘉兴任职。数千百姓跑到钦差面前恳请准许颜令留下,继续为宁海人民的父母官。当时的四明州钦差屠纬真感慨万分:“五月循良起颂声也!”。无奈圣旨已到,皇命难违,颜令在百姓的依依惜别中上任去了。他走后,宁海人民非常想念他,就在城门外的护城河边建造了一座生祠,刻立碑文,记录颜令一心为民排忧解难,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的丰功伟绩,并将颜令带领乡民开挖的河道称作“颜公河”。而颜令离开宁海后,秉承一贯廉政爱民的作风,继续把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摆在第一位,为民办实事好事,为官始终清廉正直,后官至浙江布政使。他为宁海留下一条颜公河。

第二位深受百姓爱戴而供奉的是林令,林光庭,字冲明,号映苍,福建莆田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进士,万历四十年(1612)来宁海任县令。他上任后发觉田赋由税粮改为征银后,官员在把老百姓交纳的碎银熔铸块银时的损耗,不断加大并纳入私囊。林令当机立断,坚决予以开除官职。他对于下属要求严格,有法度;而他对待老百姓却是宽松平和耐心细致。有犯事入狱诉讼的,总是反复教导,引向正路,让他们知道是非曲直,以期改正。林令经常与有文化的、愿意为民说话办事的人聚在一起,与他们商量让贫穷子弟接受免费教育,普遍提高乡民的文化程度。他修缮了孔庙,并在缑城书院建造讲经楼,文昌阁,敬重读书人,树立读书人的榜样。林令之前曾有县令曹学程(明万历十八年任宁海县令)因政绩卓著提升为监察御史,时值日本侵略朝鲜,万历皇帝明神宗一边派兵部侍郎宋应昌等统兵援朝,一边又派另一批官员暗中与日本议和。曹学程上疏忠谏反对议和,触怒神宗而遭入狱十一年。他死后,林令请宁海县衙管事的人将曹御史的刚正不阿直言不讳记载在宁海县志《宦绩传》里,告知后人为官之本分。林令在任两年,宁海百姓敬若神灵,建造庙堂供奉他。林令官至武昌知府。后死在任上。

黄光岳,江西上高人,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翌年来宁海任县令。他来宁海后,整顿地方官员乱收苛捐杂税,坚决杜绝不正之风,竭力振兴文教,废除元妙、崇圣两座寺庙田产,归缑城书院所用,排除万难为书院培养人才提供各项资金,宁海文风从此大振。

程煜,号敬斋,也是江西人,清雍正八年(1730)进士,乾隆十年(1740)宁海任县令。他在任上,修筑堰坝,灌溉农田,还拨出寺庙田产,给书院学子作津贴。教与养兼施,深受百姓爱戴和敬重。

薛廷魁,字春元,号秋圃,山西曲沃人,清乾隆十八年(1753)进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来宁海任县令后,整顿士气,甄别人才,用自己的俸禄财产,免除百姓因筑塘而劳役的苦楚。百姓感念他与颜令、林令都是一样的清官,将他供奉于祠。

口碑上流传的最多的是民国县长李涵夫。他在宁海任职4年零6个月,至少创下了宁海历史上的“10个第一”,这是无争的史实。

一、建造了宁海县首条公路——奉海公路。1935年1月6日通车,耗时不到一年半。在当时的机械设备材料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二、三门湾开发首次进入实施议程。在李涵夫争取下,省府下拨巨款60万元,尽管此事由于主办人不当而罢,但已载入三门湾开发史册。

三、收回了南门外校场主权,回归国有。此地清末时被县令张正芬出卖给私人,成为耕地。几十年来,几任知事、县长均想收回,然均无结果。

四、宁海县首次迎来了外国学者。1935年10月7日,日本高等学校教授富田健助一行二人,来宁海考察和收集明儒方孝孺遗迹和资料。

五、首个宁海县商品交易市场——第一小菜场,在1935年10月13日建成,并开始营业。

六、宁海县首次迎来国家最高元首。1935年10月23日,受李涵夫邀请,蒋介石委员长来宁海视察。

七、首次电影于1936年10月29日在城东花楼殿放映。开映的是无声科教片和风光片。

八、建成了宁海第一个公园——中山公园。位于县府东侧。1936年元旦正式对民众开放。今仅存一张石桌,上镌刻“县长李涵夫建”。

九、首次引进宁波人陆勇虎在县城开办“永明电灯厂”。1937年4月16日建成并于是日放光,部分宁海人告别了油灯照明时代。

十、1937年夏,首次从沪购进3辆现代救火车,改变了宁海消防设施的落后现状……

李涵夫曾公开阐以自己观点:“本县长来自田间,深知民间疾苦。对于地方情弊,官厅积习,颇知梗概。此次奉令忝宰宁邑,自惟德薄能鲜,祗有惟勤自矢……下车伊始,深虑地方情形,或有隔阂,一人耳目,容未周察。所有本邑应兴应革事宜,全赖各界士绅随时入告。凡所指陈,苟能为地方谋幸福,且在本县长职权以内,心力所能尽者,罔不虚衷延纳,乐与举行。若事体较大,为本县长一身所不克举者,尤仗群策群力,共相匡助。本县长待人以诚,律己唯严,一切公事须出亲裁,弗有所假手……”(1933年10月8日《宁海县政府秘字第二号布告》)。

李涵夫没有食言,他在宁海的1600多天,所有政事,无不率身在先。修筑宁奉公路,他高卷裤管,举起锄头;禁毒抲赌,他半夜前往;剿匪抓盗,冲在最前;整治环境,他首先跳进桃源河;消防救灾,亲到现场指挥……同时,他延纳宁海贤者建言,凡能办到的事,都努力去办。

然而,他出身行伍,“服从乃军人天职”已深刻脑中,对某些事的处理不得不违心。辛亥革命前辈孙乃泰一案,在没有太多证据下,以“莫须有”的通匪罪置孙于死地,实难服人。国民政府为打内战,要地方政府预交明后年的税赋,他也不得不照办,造成民怨。另外,由于他秉性耿直,疾恶如仇,处事有时要打骂人,已成习惯。但他决不违背原则和事实,被打骂者往往心服口服。

1938年3月27日下午1时左右,李涵夫与警察局长楼永锡等一行6人,亲自开车至北乡一带检查海防建设事务,返回时在大路(地名)至凫溪路中,为避行人,汽车侧翻田中,李县长等3人被压车底,李县长伤势最重,急送县城医治无效,当天晚上10时许在县府去世(1938年4月1日《宁海民报》)。

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电悉后,第二天派秘书黄大梁来宁代理县长,处理丧事及县政事宜。省主席黄绍竑、专员徐箴及邻县县长均发来唁电,送来挽联。

4月8日下午,李县长的灵柩从县府抬出,沿县城主要街道绕行一圈,让他最后看一看耗了多少心血的宁海县城和宁海民众。最后至小北门车站上车,回原籍安葬。沿途市民人山人海,无不落泪相送。所经过之府县,均设路祭及花圈挽联,极尽一时之哀荣。其坟墓在缙云壶镇浣溪水库旁。

时任镇江警备司令部军法处长任筱云的挽联说得好:
嫉恶如仇,岂能尽迎人意?
盖棺论定,毕竟毋负我宁。

任住在杨柳巷,孙乃泰就在他家被捕,他知道整个冤案始末。但他对李涵夫还是肯定的,人无完人,李毕竟没有辜负宁海人民的期望。此时,孔墉远在江苏连云港,出任海州护理专员兼保安司令。面对日军的海陆空进攻,他得知李涵夫因公殉职,仍在百忙之中赋诗一首:
百里英才方有为,以身殉职不辞危。
龚黄治绩今犹在,犹忆当年芟草时。

“龚黄”指西汉时两位著名贤吏龚遂和黄霸,都是地方官员,历代史家都把他俩作为清官好官的代称。

上面是外籍官员对宁海的功绩。我们宁海人也有不少在外地任知县一职的,在当地留下勤政爱民的好名声。如罗适,罗适(1029 -1101),字正之,号赤城,宁海溪南人。治平二年(1065)登进士,历任桐城县尉、泗水、济阴、陈留、江都、开封县令及提点两浙刑狱,提点京西北路刑狱等。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罗适任江都令,他经常外出郊野,访贫问苦。在民间调查中,罗适发现当地百姓深受水害,于是一面向老农询问详情,一面请教对兴修水利有丰富经验的苏轼,然后着手改造、复浚大石湖,并引湖水灌溉农田1000余顷,当年农业获得丰收,收成倍翻。后来,罗适便浚大石湖改名为“元丰湖”,一是因为当时正值宋元丰年间,一是因为正是湖水带来了丰收。

罗适兴修水利的消息一经传开,百姓纷至沓来,主动要求罗适带领他们改造陂塘沟渠。罗适应百姓之需,每每亲临指导,筑大堤防潮,疏水泽人江,兴建不同规模的水利工程55处,灌溉农田6000余顷,使江都水患基本消除,五谷连年丰收。在罗适离任时,百姓感颂其功德,专门在邵伯为其建了生祠,并请大文学家秦观写了《罗君生祠记》。勒于石,岁久祠圯,碑现存邵伯中学,为江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根据碑记内容改写的廉政故事,作为江都市重要的教材。

明代嘉靖二年(1523),石简考中进士,初授江西余干知县。在此任职期间,“清慎公勤,百废俱举”,余干县老百姓感念石知县的功德,特为之立生祠。数年后,石简升任南京兵部武选司主事。宋代景定元年(1260)舒岳祥在担任奉化尉期间的表现出色。朝廷任命他为定海知县。近代南田县的第一任知事乃宁海西店樟树人孙乃泰。1912年4月8日《申报》之《南田改县之要政》新闻云:“浙江民政司呈都督文云,案据南田县知事孙乃泰称,窃南田新设县治,事事动须建筑,唯一时艰于经济,未能任意设施。知事以为万难少待者两端,窃为略陈之。学校为培植人才之地,向来该处只有学基三亩,茅屋一间。知事窃思该县读书稀少,虽难照各县办法县治设高等小学一所,在开始之原不妨从权办法,先设蒙学及半日学校,但茅屋终不可久居,且现在茅屋亦复倾颓。查该县无庙寺等公地可以借设,是学堂之宜建筑者一。监狱为司法之要政,查该县向为抚民厅一所,只有大堂三间,内平屋七间,头门一所。现在新建县治,知事及各科人等尚不敷用,更有何地可以拘留罪犯,且南田已另建为县,复不得仍照旧例解发象山县处置,是监狱之宜建筑者二”……此则新闻反映时任南田县知事孙乃泰就设立学堂和监狱所涉及建筑事宜,向省都督府民政司行文请示。初设县治,孙知事廉能勤政,以图新貌。杭州光复后,童保暄委以华巨镕光复宁海重任,即挑选堂兄弟华嘉祺、华嘉效等5人奔赴宁波。11月10日,华巨熔联络本县士绅,扣押知县,清算钱粮账款,宣告宁海光复。当时士绅拥戴华主持县政。华巨熔一一解释:“此行实为光复大业,不是来宁海做官。何况我一介武夫,不能从政。”经与众人商议,推管带花春廷为代理知县。华等于次日返杭。宁海光复后局势平静,没有引起剧烈震动。前童古镇大夫第宅的后裔,是民国初年曾任宁海县第一任县长的童建侯。

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官员干得怎么样,分量有多重,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在老百姓心里称出来的。百姓谁不爱好官?这是群众永恒的期盼,更是共产党人须臾不可忘记的使命。“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办实事,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暖心事,多下啃一些硬骨头的苦功夫,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自然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党员干部的人生追求也应在这里。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0)

相关推荐

  • 三尺讲台育三千桃李 五根银针治五万苍生

    干藻(1906-1974)学士照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竺欢平 原标题:干藻先生 想执笔干藻先生生平已是好多年的事了,越是走近先生越感才疏学浅,终有在先贤大师面前班门弄斧之嫌不 ...

  • “知县”和“县令”是一回事吗?一字之差却相隔万里,看完就懂了

    网上曾有一个问题很火:"古装剧中什么细节会让人觉得这是一部优秀的古装剧?"其中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对于历史细节的尊重. 当然这也不一定是说要对历史细节有着一比一的还原,比如说宋朝 ...

  • 出生在宁海的状元还是个钱币界鼻祖

    编者按:由出生于宁海.南宋著名学者洪遵撰写的<泉志>,是世界上存世最早的钱币学著作.早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就有人研究洪遵: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又重新兴起对洪遵及其<泉志> ...

  • 【国庆特刊】趟过时光的旧河流 亲们可曾记得她的倩影?

    国庆节快乐 流年似水,大浪淘沙,蓦然回首,总发现有些事物已在不知不觉间改变.回归初心,寻觅旧迹,只见岁月沧桑了心情,却靓丽了宁海.亲们,下面所有的照片都是十年前拍摄的,祖国天天在变化,您还能叫上她们的 ...

  • 宁海进士桥古村

    与晓道兄驾车进山探访一个名为进士桥的古村落

  • 应可军 | 谯国楼前白鹭飞

    谯国楼前白鹭飞 文/应可军 本人受诗社委托,曾为上金谷题过一首诗,全诗如下: 谯国楼前白鹭飞,双溪清白近天台. 三五黄鹂鸣翠柳,若问王孙归不归? 关于这首诗意,我是这样考虑的: 首句谯国楼前,意为古代 ...

  • 【广西傅氏】博白县沙河镇岭顶傅氏成功组织举办首届尊祖敬老活动

    林州傅氏寰球周刊广西电:2017年国庆中秋佳节期间,广西博白县沙河镇岭顶傅氏成功组织举办首届尊祖敬老活动. 活动会场,请到了岭顶老公厅名下各村和阿狗岭村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博白县傅氏各支系宗亲代表.博 ...

  • 应可军 | 宁海灯史

    宁海灯史 文/应可军 在我未得病前,总往农村跑,碰到不少宁海乡土者,不知怎么回事,他们收集了不少农村老物品.总想建立乡愁展览馆.非常惭愧,我没有为她们提供较好或系统的文字稿.这几天,忽然想到写点文字, ...

  • 应可军 | 小偷帮忙送元宝

    小偷帮忙送元宝 文/应可军 话说白溪流域山脚有一家农户,夫妻俩勤俭节约,生活过的比较丰裕.   一日黄昏,夫妻俩在床上聊天,一个小偷正潜入他家准备行窃,发现他们在聊天,他也静静的躲在一边偷听.只听见男 ...

  • 应可军 |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FLO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文/应可军 史载: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途经蔡国被围绝粮几乎致死.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陈国亲吴派害怕孔子辅佐楚昭王楚国更强大,便派说兵胁迫孔子改道,不让孔子去楚国.孔子在蔡国 ...

  • 应可军 | 文化名人与宁海

    文化名人与宁海 文/应可军 文化名人主要是指在文化生活中特别突出的人,对于人类的进步与人们文化境界的提高都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他们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影响.流行名人主要是指那些在社 ...

  • 应可军 | 宁海照相史话

    宁海照相史话 文/应可军 我们这玩地方文献的群体,对老照片的喜爱是难以言表的,可惜存世的老照片实在太少了.老照片作为一个建筑.一个人一段时期的特定影像记录,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特点,就算发展到今天 ...

  • 应可军 | 周恩来与宁海

    周恩来与宁海 文/应可军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 应可军 | 闲谈宁海染坊

    闲谈宁海染坊 文/应可军 "世界博物馆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创立.1977年5月18-29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