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五二)临证谈四君子汤
如果我们把四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做个对比,那么四君子汤为脏腑用药法的产物,而补中益气汤为在脏腑用药法基础上的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的产物。
这两个用药法有什么差别?就拿四君子汤去茯苓来说,如果从脏腑病证用药法来看待茯苓,茯苓是健脾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药物分成补和泻两类的话,茯苓就是补脾的。如果从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来看,脾是主升,茯苓是淡渗沉降的,从升降浮沉补泻来看,茯苓不利于脾升,它是泻脾的。这是这两个治法的不同。
如果从脏腑用药法来考察的话,补中益气汤里是可以用茯苓的,但是,如果从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来说的话,补中益气汤是需要去掉茯苓的。
反过来,我们用补中益气汤的时候,加茯苓和不茯苓这是需要讲究的。而这种讲究,需要把这种用药法归入升降沉浮补泻用药法中,
补中益气汤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减而来的,从四君子汤到补中益气汤,体现的是一种治法上的进步。东垣学说在治疗上最亮光的地方就在于此。而这种进步,在现在的院校里面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里有四张代表方剂,分别按春、夏、秋、冬四季构建的。
春→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升麻,柴胡,陈皮,当归身。
夏→清暑益气汤: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升麻,苍术,陈皮,神曲,泽泻,黄柏,当归身,麦门冬,青皮,葛根,五味子。
秋→升阳益胃汤:四君子汤加黄芪,半夏,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陈皮,柴胡,泽泻,黄连。
冬→沉香温胃丸:四君子汤加附子,巴戟,干姜,茴香,官桂,沉香,当归,吴茱萸,白芍药,良姜,木香,丁香。
这四张方剂,我们看到,它的底方都是四君子汤,但是在应春和应夏的这两个方剂把茯苓去掉,而在应秋应冬的方剂里面,他用了四君子汤的原方,这是李东垣有意的,而不是无意的。这是李东垣的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李东垣的内伤学说,在他的构建过程当中的基础方剂是四君子汤。
我们从理中汤到四君子汤,又从四君子汤到李东垣,医学它是这样传承和发展的。
之所以要去掉茯苓,因为茯苓淡渗沉降不利于升浮,故在春升,夏浮两方中去而不用,而在秋降冬沉里而用了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