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角度看主席在平津战役中的降维打击

1948年12月4日下午,西柏坡,毛泽东主席没有了以往的冷静,急得在屋内来回踱步。他得到消息,东野先遣兵团正在攻打密云。

主席大为恼火,嘴里不停地道:

“程子华要误大事,为什么眼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密云呢?”

他叫过一个参谋:

“电令程子华,要他放弃密云,已经打草惊蛇了,我等他的回电。”

平津战役是主席的又一得意之笔,辽沈战役结束之后。

林彪百万大军入关已成定局。

解放平津剩下只是时间问题了,主席考虑的不仅仅是解放平津,同时要解决傅作义下属华北“剿总”的50万国军部队。

东北已定,淮海也进入尾声,主席和老蒋都明白:

长江以北,大局已定。

决定国民党的生死存亡的是长江防线。

守住长江,进可以议和,退可以保全东南半壁。中国历史上以长江为界南北对峙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蒋介石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是手里兵太少。

国军在北方剩余的重兵集团只有傅作义和胡宗南。

胡宗南肩负着保卫西南的任务,背后是蒋介石经营多年的西南战略后方,不可能用于长江防线。

傅作义的华北剿总北有4个兵团12个军42个师,连同地方保安部队共计50余万人。如果能得到这支劲旅的加入,守住长江的机会大大增加。

蒋介石想要的正是主席所担心的。傅作义如果南撤,将会对解放战争带来变数。

双方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划。

南京国防部,参谋总长顾祝同简单介绍了当下的军情。

与会众人面色凝重,沉默不言。

看到蒋介石点了点头,顾祝同清了清嗓子,说出了这次国防部会议的真实议题:

“林彪部百万之众下一步将要拥入华北,华北国军首当其冲。当务之急是迅速决断华北国军的行动方略,是原地固守还是避敌锋芒,撤出现地以求保存实力。”

傅作义并未表态,在南撤和固守之外,他心里还有一个方案:

西撤绥远。

绥远是傅作义起家的地方,是他的根本。对于一个地方实力派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无非两点:

一是军队,二是地盘。

在老蒋那里“有枪有地盘就是爷,比如阎锡山、李宗仁;没枪没地盘的就是摆设,比如冯玉祥、龙云。”

一旦南撤,他和他的绥军就成了砧板上的鱼,任老蒋拿捏。

不是他傅作义不相信中央,实在是蒋总统这方面的历史太黑,东北张学良、云南龙云、贵州王家烈都是这样被收拾掉的。

看出了傅作义的犹豫,国防部长何应钦立即劝道:

“总统已向国防部交代,准备任命傅作义上将为东南军政长官。本部正会同有关各方即刻预备海陆抢运华北大军南调京沪。”

傅作义必须要表态了,既然不能南撤,那就固守待变,择机西撤吧。

傅作义沉默片刻,起身道:

“为什么要撤?华北有五十万大军,不经决战便弃守平津重镇,如何向国人交代?”

傅作义以善守闻名,当年涿州之战,他以不满万人的孤军对抗张作霖五万精锐,一战成名。

傅作义

蒋介石又重新抱有了幻想,如果傅作义真能守住华北,大局或许会有转机。

要想消灭傅作义,仅仅依靠华北的三个兵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林彪入关是解决华北问题的关键。

傅作义认为林彪的部队经过辽沈大战,没有三到四个月的休整是不可能入关的。

事实上,林彪只用了一个月。

在西柏坡,毛泽东仔细思索如何防止傅作义南逃。最后他把目光锁定在华北剿总的王牌部队35军身上。

35军是傅作义的起家部队,是傅作义的命根子。可以说没有傅作义就没有35军,没有35军傅作义还是傅作义,却不再是原来的傅作义。

35军在华北一直扮演的是救火队员的角色,哪里有战斗,35军就扑向哪里。

毛泽东出手的第一招是兵围张家口,诱35军出击。

张家口是傅作义平津防线的要点,是他西撤绥远的前哨,不容有失。

35军果断出击,乘坐四百多辆汽车沿平张线一路西进。军长郭景云狂傲、剽悍,压根没把华北的解放军放在眼里。

果然到了张家口,解放军甫一接触,就撤了下去,郭景云顺利进入张家口。

郭景云很高兴,张家口的达官贵人都把他当大英雄。

毛泽东也很高兴,郭景云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了。

就在这时,战局出现了意外,东北野战军先遣程子华兵团对密云发动攻击。

战报送到傅作义的指挥部,他一下子警觉起来。

华北共军有三个兵团,一个在围攻太原,一个在张家口,还有一个在太行山一带,密云的部队是哪来的。

傅作义有一个可怕的猜想:林彪入关了。

他立刻电令郭景云马上带着35军撤回北平。

毛泽东主席把35军诱出来就没想过能让他回去。

就在这时,战场又出了意外,华北3兵团兵力不足,不敢对35军发起攻击。

2兵团还未到达平张线,程子华兵团还在密云。此时的平张线还是畅通无阻。

主席罕见的发了脾气,给三个兵团发了电报,严厉批评三个兵团行动迟缓、作战决心不坚决的行为,严令各部迅速切断平张线,包围35军。

老大发火,三个兵团领导压力山大,迅速采取行动,最终在新保安把35军堵住。

西撤绥远已经不可能,下一步重点要做的是防止傅作义从海上南撤。

毛泽东的第二个命令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围而不打。

平津战场,他下令对张家口、新保安的35军围而不歼,给傅作义留下救援35军的希望,用来防止他南撤。

淮海战场,命令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在对杜聿明集团也采取围而不歼的策略,分散蒋介石的注意力,使蒋介石牵挂杜部而难果断下令平津蒋军南逃。

第三个命令也只有四个字:隔而不围。

林彪入关后,主席电令:

两星期内,对于北平、天津、通州的敌人只进行隔断,不作战役包围,防止诸敌迅速决策狂跑。

各部兵力到位后,傅作义的一字长蛇阵已经动弹不得,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了。

1948年12月21日,新保安失守,35军覆灭。

12月24日,张家口解放,傅作义精锐部队5.4万人被歼灭。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守将陈长捷被俘。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毛泽东主席用“关门打狗”解决了范汉杰、廖耀湘,用“隔而不围、围而不打”解决了傅作义。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和谈之前,傅作义问他的参谋长李世杰:

“那我们过去的历史就完了吗?”

李世杰告诉他:

“不能说全都完了,比如绥远抗战,为国家民族打拼,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是的,那些战死在百灵庙、五原城、绥远的将士,人民不会忘记。

北平和平解放的功绩,历史也会忠实的铭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