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清代瓷器鉴定(二)

由于清代瓷器是学好古瓷鉴定的基础,这期笔者换个视角谈谈清代古瓷。上期从环境和包浆的角度,这期笔者从质量角度谈谈清代古瓷鉴定。

古瓷整体说来质量上是一个统一体,清代也不例外。所谓的统一体就是纹饰质量、工艺质量,材料质量都是与之瓷器的档次相适应。胎骨的细腻度,器型及圈足的规整度,釉水的瓷化度都是依次关系,官窑器最佳而民窑普货最次。

▲乾隆官窑器的釉面光泽

▲乾隆官窑器圈足和胎骨质量

▲康熙民窑中高档瓷器的釉面光泽

▲康熙民窑中高档瓷器的圈足和胎骨质量

在清代古瓷的鉴定实践中,必须抓住不可仿制的特点为依据。笔者分别从正反两个方向阐释古瓷鉴定的核心为老化特征。

纹饰、器型不可作为鉴定依据

首先读者必须承认制瓷匠人自古水平有高有低,其次所制瓷器的档次决定使用制瓷匠人的水平。作为手工艺品稍微的偏差一定存在而且同一个匠人在不同时段的作品也一定不一样。好比一位书法大师,其每个时段的作品都不一样,甚至同一时段也有精品作品和普通作品。一般来说瓷器的档次与其匠人的水平相适应,但是绘画、拉坯水平可以经过不断的练习达到极高的水准,制瓷匠人之所以称之为匠人而非工艺大师,因为成为艺术大师不但有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的艺术的构思和表达,以书画鉴定的思路鉴定瓷器是不合适,笔者并无对匠人的轻视冒犯。这里引出大师(一般名家多出现于晚清民国)陶瓷作品如何鉴定,这是把瓷与作者相关联则更具技术难度,笔者先简要概述。首先解决新老问题,即新仿还是老的,然后老的前提下通过老化特征判断其老到什么时代,如果该作者的制瓷年代相同,再通过工艺,笔者画片的用笔习惯等鉴定其老仿还是真品,在以后的文章中笔者将详述。

神韵、气质不可作为鉴定依据

神韵气质比较抽象,笔者理解为时代风格。每个时代确实有每个时代的绘画风格和主流器型,但读者必须明白“充分必要条件”的数学概念。纹饰、器型有当时的时代风格,不能得出该器物是到代的。然而该器物是到代的,一定能得出该器物的器型和纹饰是老的,所以纹饰对于判断器物的新老是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所以不可为鉴定依据。

老化特征才是清代古瓷鉴定的关键,老化由于其材质不同所表现的老化特征有所不同。笔者拿最普通的青花瓷为例,青花瓷由釉和胎两大部分组成,材质不同则体现在釉、胎的原料和质量以及烧造工艺,导致胎和釉的瓷化程度有所不同。瓷器的瓷化程度玻璃化程度越高,则需要胎釉原料越讲究,坯越耐高温,最终古瓷的烧造成本越高。这也与官窑器、民窑精品、民窑中高档、普通民窑的质量相对应。古瓷瓷化程度越高,瓷的表面也越光洁,越不容易氧化风化,这就是所谓“真、精、新”的古瓷基本都出现在官窑及小部分民窑精品中。

自然界的规律告诉我们,凡是物质都要老化氧化。那么清代古瓷的老化氧化按瓷化程度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现,官窑产生的老化氧化膜比民窑精品的瓷器细腻且紧致并以此类推,由此产生的老化特征光泽则表现出官窑最为坚挺最为细腻,依次为民窑精品、民窑中高档、普通民窑瓷。

老化特征光泽语言概括为:莹润,细腻,内敛。老行家常形容为“聚光”。见图如下:

▲清代古瓷釉水彩料的老化光泽

本期清代瓷器鉴定讲到这里,若读者阅后只能记住一点,我希望是“清代瓷器的鉴定看的是瓷器釉面的老化,老化产生的光泽表现为莹润,细腻、收敛,而从纹饰、器型、神韵角度的鉴定是片面而主观的,切不可形而上学”。下期笔者谈谈民国和五六七年代的瓷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