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执念”京东方穿越柔性屏风口!
导 读
站立在柔性屏风口,昔日显示领域领军企业能否成功穿越?
作者丨云迦尔
2019年,A股最大的亮点之一无疑是柔性屏概念股。
虽然,“折叠屏手机”的过高呼声与现实的市场发展速度及预期差距尚存,但是三星和华为推出折叠屏手机的市场表现,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这个产业链已经开始起步并初具规模。
在巨大市场的背景下,面板厂商开始加大柔性 OLED 屏幕的投入,京东方等厂商位列其中。
柔性屏风口来袭
“在小尺寸市场尤其手机市场,用柔性OLED趋势已定,OLED有望逐步替代LCD成为下一代主流显示产品。”中信证券电子研究团队曾表示。
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可折叠手机2019年出货量有望达到70万台,预计2021年以及2023年将分别达到3040万台及5010万台的规模。可见,柔性OLED的想象空间之大。
OLED 普遍意义上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硬屏 OLED,另一种是柔性 OLED。后者便是可折叠手机的命门所在。柔性屏最大的特点就是“柔”,即韧性好,可以弯曲,可以折叠。在三星大规模使用柔性 OLED 之前,这项技术离手机还很遥远。2014 年以来,三星开始尝试将柔性 OLED 屏幕技术用来制造手机。彼时拥有一侧曲面屏幕的 Galaxy Note Edge 是第一款采用了柔性 OLED 屏幕并投入商用的产品,它的诞生让其拥有了全球瞩目的光环。
近年来,小尺寸柔性显示屏应用趋势已成为大方向的背景下,柔性OLED成为了京东方的转型重点。
京东方CEO陈炎顺曾指出,早在2001年,京东方就成立了AMOLED(柔性显示屏)技术实验室,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很深入。
2017年5月,京东方在成都启动了首条6代柔性OLED生产线的正式运营,目前正在绵阳建设第二条6代 OLED生产线,2019年有望量产。重庆6代柔性OLED产线已经开工,再加上公司去年12月底公告的福清6代柔性OLED产线,京东方预计将继续扩大其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与包括三星显示、LG Display、夏普和 Japan Display (JDI)在内的企业一决高下。
据韩媒Etnews报道称,京东方成为苹果第三大柔性OLED面板供应商,有望为预计在2020年发布的折叠屏iPhone提供柔性OLED面板。
京东方急于在OLED市场勤力布局,也与传统LCD业务正经历寒冬有关。
1月31日,京东方发布了2018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8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3.8-35.0亿元,同比下降55%-54%,基本每股收益约为0.097-0.101元;其中,第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0.01-1.21亿元,同比下滑99.9%-88.9%,环比减少99.8%-70.1%,低于市场预期。
2018 年业绩下滑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LCD面板价格持续下跌。数调机构IHS的数据显示,最新的各尺寸面板价格普遍较2017年高点下跌30%。LCD行业正处在下行通道。
群智咨询预计,2019年一季度,中小尺寸液晶电视面板供需将趋于平衡,但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仍然供需宽松,55寸、65寸面板价格仍将维持下降趋势。
太平洋证券则分析认为,LCD 供需失衡局面短期难改变。需求方面,2019年告别体育赛事大年,下游需求出现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较低,预计将保持相对稳定;供给端,包括华星光电 G11、鸿海 G10.5、惠科 G8.6将于今年陆续投产,即使考虑传闻中的韩厂产线调整,全年LCD产能预计仍将超过两位数增长,供需失衡局面短期将继续存在。
争议不断,凶猛发展
很多时候,人们听说京东方,都很容易联想到“京东”和“新东方”。这实际上是京东方过于低调的原因。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当时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元器厂。随着电子管技术被半导体技术取代,业绩一落千丈,连续7年亏损,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
在1993年4月,2600多名员工集资成立了混合所有制的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于京东方来说,自己没技术,那就引进技术,跟日本松下等国际大企业合作,生产彩色显像管等产品。
虽然产品卖的火爆,但自己没技术,分到的钱实在太少,京东方完全变成了代工企业。液晶显示屏出现以后,日本、韩国和台湾的企业合力打压中国,京东方成了廉价劳动力的代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现代集团欲出售从事液晶显示器件业务的子公司HYDIS。看到这一机遇后,京东方迅速抓住,2003年1月京东方宣布以3.8亿美元收购HYDIS。这笔收购在当时来说,绝对是国际大收购之一,京东方其实收购的不是一家制造液晶显示的公司,而是收购液晶制造的技术。
在1997年,北京东方电子集团在深圳B股上市。募到了企业有史以来的最大一笔可自由支配资金3.5亿港元。从濒临倒闭到上市,京东方花了5年时间。
技术慢慢有了起色,但京东方的情况并不怎么好。根据公开资料,从2006年来,京东方以定向增发的方式融资705亿,政府补助61亿,合计近800亿的资金注入还止不住亏损的情况。这也是京东方被外界称为烧钱机器的重要原因。
尽管不断亏损,但是京东方在研发上却非常舍得投入。
在京东方最困难的时候,一年亏损几十个亿,有人说京东方就别投研发了,只要不搞研发干啥都能赚钱。但京东方顶着巨大的压力,还是死磕技术,一年投入30亿,就像其创始人王东升所说:“如果不投研发,我们当年可能维持不亏,但是就没有现在的京东方了”。
京东方的研发投入不低于营业额的7%,而行业平均研发投入与营业额的占比仅为2%,京东方今天的成绩可以说是用技术拼出来的。
2017年,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8678件,其中发明专利超85%,累计可使用专利数量超过6万件,位居全球业内前列。
2017年12月,京东方全球最高世代线——第10.5代TFT-LCD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显示面板,如果用来切割65英寸的面板,可以切割成8块,TFT-LCD生产线也是目前京东方盈利的核心武器。
2017年9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京东方AMOLED屏开始量产,不仅填补了国内这个领域的技术空白,还成功打破了韩国垄断的局面。
TFT-LCD是目前市场上电子设备的主流屏幕,AMOLED是未来几年需求最大的屏幕,京东方的努力已经使其成为拥有核心技术的国际大企业。但在外界看来,对技术的勤力探索,其实更有捍卫民族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截至2018年三季度,京东方的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电视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2018年,京东方成为了苹果iPad 以及 MacBook的供应商。
差距“一步之遥”
京东方当前已取得了苹果柔性OLED面板供应商资格,成为继三星、LGD之后第三家柔性OLED面板供应商,这意味着它未来有机会向后者供应OLED面板,但是理想照进现实,还需要许多工作要做。
京东方的OLED面板技术和产能,照比三星、LGD,自然是有一段距离。三星作为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的领导者,技术领先优势毋庸置疑;LGD由于在大尺寸OLED面板市场积累的技术能力让它得以迅速进入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
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三星是老大,其占有该市场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这是它早年豪赌中小尺寸OLED面板取得的成果,如今三星研发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被称为super AMOLED,较其他厂商的OLED面板少了中间的触摸感应层,而将触摸感应层直接做在显示层上,因此更为轻薄。
LGD则是全球最大的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企业,它在电视用的OLED面板市场占有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不过由于OLED面板在电视行业的普及速度较慢,以及一直难以解决的烧屏问题(烧屏问题在智能手机上也有出现,只不过智能手机的寿命只有两年左右,烧屏现象不太严重),导致它的OLED面板业务一直处于亏损当中。
从全球行业供应端来看,当前具备 OLED 量产能力的厂商主要集中于三星、LG。国内厂商主要包括京东方A、深天马A、领益智造、以及维信诺等。
IHS方面指出,2018年三季度OLED小尺寸面板生产厂家中,三星显示部门的市场占比高达93.3%,柔性OLED占比更是高达94.2%。三星目前已规划的小尺寸OLED产线有6条,已量产产线有5条,合计产能为53.7万片/月。计划于2019年投入量产的三星A5产线,设计产能为27万片/月。这也就意味着,2019年三星小尺寸OLED量产能力有望达到80.7万片/月。
与之相比,京东方于2014年和2017年实现小尺寸OLED产线投产,但产能合计仅为5万片/月。即便是计划于2019年三季度量产的绵阳第六代OLED产线,其量产产能也不过4.8万片/月。2019年京东方小尺寸OLED产能规模仅为三星一成。
从全球来看,目前柔性OLED的产能仍主要掌握在三星手中。但产业分析师普遍表示,机会在于,基于供应安全考虑,手机厂商有很强的动力寻找新的供应商,而随着产品产量和良率提升,国产厂商将获得市场机会。
智能手机行业天花板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呈大幅度下滑趋势,诸如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增长也无法抵消整体市场的衰退。故从智能手机大行业来说,传统形态智能手机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赫然业已触摸至行业天花板,智能手机迫切需要开发新品类,以此挖掘细分市场,开拓新蓝海。
智能手机发展至今已十年有余,到现在不论是全面屏还是无线充电都难以引爆用户热情,原因无他——用户对智能手机的审美疲态尽显。折叠屏手机的出现可以说将智能手机从二维世界引向至三维世界,实现了智能手机的升维。
“折叠屏”不是今年才有的事,早在2015年中兴Axon折叠屏手机就已出现,只不过它是两块独立的LCD屏连接在一起的,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屏幕。
曾有专家说,“折叠屏”一定程度上是手机厂商在行业发展大势下,不得不推出来的“技术期货”。因为折叠屏手机的症结依然都在。比如柔性屏良率低。从传统手机到现如今折叠屏手机的发展过程中,零配件成本大幅增高,原因在于屏良率没能提高。更可况,柔性AMOLED良品率还低于刚性,此前LG面板就爆出在华为Mate系列上出现绿屏问题。按照现阶段国内的技术水平,柔性AMOLED良率或在一半以下,可折叠屏良率或在20%上下。此外,“折叠屏”为实现柔性效果,将过去玻璃质材料的盖板更换成CPI盖板,即一种树脂材料,非常脆弱易磨损,这就会导致手机显示屏比过去更加容易划伤。
折叠屏手机的硬件技术问题多多,远远达不到投放市场的程度。
数据显示,2019年的折叠屏手机,三星Galaxy Fold计划四月份上市,售价1980美元起,折合人命币约13288元;华为Mate X计划年中上市,售价2299欧元起,折合人民币约17498元。最为便宜的折叠手机也需要近9000元,贵的则需要将近20000元,这对于普通大众消费者来说几乎不在考虑之列。现实是,折叠屏手机厂商囿于产品的成本限制,不可能降价。
“折叠屏”大火的原因绝非仅是自身的优势,毕竟2015年就已出现的中兴Axon时至今日亦是默默无闻,根源就在于,智能手机行业已经触摸到了它的天花板。
“折叠屏”在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以求降低价格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成本和质量是包括京东方在内的面板厂商的突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