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屈建修:寻“道”青城山
寻“道”青城山
屈建修
游山,要莫寻“道”,要莫尊“佛”,前两者为出世,和儒家的入世组成中华文化的三大根系,滋养着千姿百态的旁枝而使百花齐放着。问道青城山, 可能是因为青城山是道家名山而已。游青城山也让我无意中成了寻“道”之人。佛家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讲众生平等,慈悲救世。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欲清静无为,修仙修真。儒家天人合一、注重道德修养,中庸之道,三纲五常。而寻“道”在我看来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入山门巧遇一道士同行,青衣长衫,头留道髻,手拿浮尘,步态轻盈。一路的交谈,让我云里雾里的,只清晰的记得。道教“天师”张道陵因其山可仰天帝之居舍,归自然之灵秀,盖茅舍传道于此。沿旁依小河,清风栩栩,翠绿茵茵的山路弯弯绕绕行进而入泰安古镇。
古镇有川西风格的小青瓦建筑房子,雕花阁楼,鳞次栉比。青石板铺就的弯弯街道。两旁有清流缓缓流过。柳枝摇曳,山兰清香。有独特味道的腊肉让人入俗,而品一口甘泉却成就了回归,使心悠悠然归于平静,闲坐竹椅之上好是自在。因为那一次的地震,看报道损坏是严重的,连文中未提及的“泰安寺”听说已不复存在。真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过吊桥沿山路前行,飞泉幽潭、奇峰连绵、秀壑参差,亭以山立,应用自然之物,如树皮、枯枝、古藤、树根搭建的亭台歇脚之处巧妙地融入自然,也契合了道家“抱朴归真”“道法自然”的思想精髓。高出眺望,真有了“古人闲游知天趣,今人寻道入山来”的感觉。
青城山清幽,幽静的让人不敢大声说话,这里也是动物的王国,动物的种类很多,而我却只有听到红嘴相思鸟的飞鸣。“青城山下白素贞”的故事依旧相传着。挂壁小道入万佛洞,庄重威严的百佛正襟危坐。深处别有洞天,自然形成让人拓展着想象,左右连绵的石壁如无穷尽尊佛陀皆盘腿禅定,错落岩间,巍峨震撼。总觉得这里对青城山的道教文化是一种牵制(游此也是有意的), 而《庄子・山木》云:“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顿让我释然。
小道来往的游客很多,总不免磕磕碰碰,以至于因磕碰发生口角“言不入耳”者有之。想着《庄子・知北游》句:“大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寻自然而行为违背不觉得可笑吗?
白云古寨是青城山最好的观景平台,本是想去的。独行加上扫兴让我租了把上山的轿子径直朝山下走去。
就这样离开,寻“道”而“道”非“道”也。也是自我本性的原因,如《庄子・缮性》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