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乾州蕞娃:永寿武陵寺塔

【前言】前一段时间,和同事相约,我们驱车百余公里,北上旬邑,来了一次北线旅游。武陵寺塔是我们的第一站,在一个月后的今天我把自己关于这次旅游的点滴记录下来,算是对这次出行的总结,也是对东门国平的感激。

永寿武陵寺塔

乾州蕞娃

国庆节后的一个周六,单位同事相约,我们驱车百余公里,北上旬邑,来了一次北线旅游。同事的主要目的是去旬邑山里拍一组秋日风景照片,他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我是要想借机去一次旬邑的唐家大院(旬邑县民俗专家王新民老师多次写文章介绍过这里的砖雕和木刻)。
永平镇位于永寿县北部边陲、永寿梁中部,东和御驾宫镇隔沟相忘,西邻宝鸡麟游县,南接监军,北与彬县太峪镇接壤,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被称为“关中分水岭”,境内沟壑纵横交织,黄土地貌特色鲜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代多在此依山筑寨,扼关设营。
永平镇历史悠久,秦代称麻亭,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始设县治于此。永平镇,因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成为县府所在地,亦因县城而饱受战乱之苦,屡毁屡建。元时县城周五里,虎山、武陵寺均包城内,明末李自成两次破城而去,城尽毁。清康熙八年重建,城周三里。清末农民起义军攻城未破而去;民国屡遭战乱及匪祸侵袭,曾两次被土匪攻破,遭到烧杀抢掠,城郭颓废,室空人稀。1930年,遂迁县署于监军镇。永平镇逐渐衰落破败,成为“旧县城”,后改为“永平”,慢慢地知道“旧县城”的人越来越少。
现永平古镇为清代“金盘城”遗址。清康熙八年(1669年),知县张焜捐资重建。因外形似盘中金元宝,取名“金盘城”。据说张焜为了修造金盘城不伤民财民力,变卖家产倾其所有,还回乡寻求友人赞助。为了感念这位具有侠肝义胆的清官廉吏,在金盘城前广场上,为张焜树立了一尊白色雕像,耸立在武陵寺塔之前,俯瞰着永寿大地。
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拍了几张照片,没有进到“金盘城”去看那堆无人问津、门可罗雀的仿古建筑。我只是沿山坡来到了位于虎山半山腰的武陵寺塔,去感悟古塔旧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说是虎山,倒不如说是一个小土包,拾阶而上,也就是十分钟的样子就登顶了。
半山腰的碑亭,立有清道光十二年重修武陵寺碑和民国二十三年虎山碑。这虎山碑是时任永寿县长祁芸石书西兰公路修建工程保护虎山古迹改线绕行记事碑。据说当年杨虎城将军的特务队奉命修建西兰公路永平段时,因线路规划要从武陵山穿过,将士们但看见此山犹如虎头,不忍破坏,遂报政府改线。为了纪念此事,当时的永寿县长祁芸石亲自书写了“虎山”两个大字,刻石记念。如今的西兰公路,即G312国道就是紧贴着虎山脚下通过。
网上查了一下,这祁芸石也并不是什么著名书法家,只是这“虎山”二字气势磅礴,虎虎生威,令人怜爱不已,只是不知道当今社会那些号称书法家的大师见了会不会汗颜?
武陵寺早已不见了踪影。关于武陵寺,在当地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又说这古塔是为了镇压妖猴的,也有说这古塔是天上的仙女所建,是个烂尾工程。我没有考证。武陵寺现有古建筑遗迹只有这塔和几个基柱。全国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保碑就立于塔前。因为不是建筑学家,对于古建筑知之甚少,所以对于武陵寺塔只能算作喜欢,但是它好在什么地方,自己也很难说清楚,也不愿意做文字的搬运工,所幸就不再赘言。
放眼虎山四周,这才发觉“古人诚不欺我,书中记载所言不差”,纵观金盘城“左有东岭梁逶迤绵长,矫若青龙,右有山峰势如虎头,名曰‘虎山’,以应白虎,前有翠屏山环拥,以应朱雀,后有永寿梁蜿蜒拱卫,以应玄武,金盘城雄踞其间,宛如架上金盘。”确实让人有一种令人心胸开阔,澎湃不已的感觉。
这永平古镇目前当地被永寿作为一个旅游开发点,并重新包装了老城,将南墙用新砖包砌,城中还开辟了仿古商业广场,不过貌似没什么效果,到访期间基本没有什么休闲游客。
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张老照片,所以顺手发上来,供大家分享。这是民国十七年(1928)拍摄的永寿老县城,应该就是站在武陵寺塔下俯拍的。照片中的那段城墙就应是现今恢复的那段。
是以为记,聊以自慰,也算是东门国平先生陪我北线旅游的感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