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 |《瘗鹤铭》水前本及何绍基、赵之谦、张大千等临本
以前介绍过一篇关于《瘗鹤铭》的文章
1937年险遭日本鬼子掠夺的书法瑰宝《瘗鹤铭》,据传是王羲之的大字作品
今天去了焦山,再次近距离接触
特辑录下列短文
有“大字之祖”称誉的《瘗鹤铭》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座能与兰亭比肩的高峰。虽为无名氏所书所刻,由于书法绝妙,后被人镌刻在镇江焦山后山的岩石上,因被雷轰崩而坠江中。至宋代淳熙年间(1174一1189)石碑露出水面,有人将它从江中捞起,仍在原处竖立起来,许多人前来观摩摹拓,有的甚至凿几字带走,学者们也来研究它,因而远近闻名。不意数十年后,其碑又坠入江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镇江知府陈鹏年募工再度从江中捞出,粘合为一,仅存残字九十余个,移置焦山观音庵。现在,在宝墨轩仍有《重立瘗鹤铭碑记》,碑记文中说到:“盖兹铭在焦山著称,殆千有余年,没于江者又七百年。”叙述了这段经过。
【1】水前拓本《瘗鹤铭》木公先生珍藏;庚午夏五张运署检。
【2】{-缺失-}瘗鹤铭并序。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
【3】华亭,
【4】{-缺失-}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
【5】未遂,
【6】吾翔
【7】{-缺失-}寥廓耶?奚奞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币,藏乎兹
【8】山之下,
【9】仙家
【10】{-缺失-}无隐我竹,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
【11】相此胎
【12】禽,浮
【13】{-缺失-}丘着经,余欲无言,尔也何明,雷明门去鼓,
【14】华表留
【15】{-缺失-}形,义
【16】唯髣
【17】髴,事
【18】亦微
【19】{-缺失-}冥,尔将何之,解化
【20】厥土惟
【21】宁,后
【22】荡洪
【23】流,前
【24】固重
【25】{-缺失-}扃,左取曹国,右割荆门
【26】爽垲,
【27】势掩
【28】华亭,
【29】爰集
黄山谷称“大字无过《瘗鹤铭》”,翁方纲赞扬“寥寥乎数十字之仅存,而兼赅上下数千年之字学”。历朝以来,学《瘗鹤铭》的书家众多,其中杰出的有黄庭坚、米芾、陆游、八大山人等。晚清以降,由于碑学兴盛,《瘗鹤铭》更是受到金石考据学家和书法家的青睐,明显受此碑影响的书家有高凤翰、郑板桥、何绍基、赵之谦、沈曾植、曾熙、李瑞清、徐悲鸿等,其中还有张大千。
清 汪士鋐《临瘗鹤铭卷》(局部)纸本楷书 30.5×540cm 广东省博物院藏
何绍基 《楷书“留得相于”七言联》 纸本楷书 同治元年(1862) 四川省博物院藏
此联为好友杨翰所作,集焦山瘗鹤铭字为联
赵之谦《楷书集瘗鹤铭七言联》轴 纸本
曾熙《集瘗鹤铭六言联》
《瘗鹤铭四条屏》 清·李瑞清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最后再介绍一下张大千临写的《瘗鹤铭》。
张大千垂青《瘗鹤铭》,缘于其师曾熙与李瑞清。曾李二人都喜《瘗鹤铭》。李瑞清1909年更亲临无锡访碑,“游焦山,坐卧碑下者两昼夜”,认为“《鹤铭》实用篆法,直上探《鬲攸比鼎》,若以今隶求之,终身无悟入处耳”。曾熙对《瘗鹤铭》更是下过苦功夫,“尤好《鹤铭》《般若》”,一生临习不下百遍。后人将曾熙为与吴昌硕、沈曾植、李瑞清并称为“民初四大书家”,其敬穆端雅之书法造诣是以《瘗鹤铭》为根基的。
张大千拜曾李二人为师当在民国六年(1917)赴日本留学前,张大千既聪颖又勤奋,两年便得老师真传。1919年6月26日,年近花甲的曾熙函复刚东渡归来的青年张大千:“尊临《鹤铭》盖髯法,非李法也,甚好,吾道有传人矣。”隔了两天,他给张大千的另一封书信中又点赞其书法:“贤弟书才近所少见,髯书无可学,然得弟,吾门当大,亦自喜也。”张大千后来的书画成就是超越他的老师的,其招牌式的行书以参合黄庭坚的书风示人,其实黄山谷书法乃汲取《瘗鹤铭》法乳,因此,与其说张得力于黄,不如说张黄二人都得益于《瘗鹤铭》。
1924年大年初一,张大千登临曾府拜年(当时李瑞清已归道山),曾熙给这个学生准备的新年礼物是昨天即除夕夜临习的一本《瘗鹤铭》。册后题:“季蝯弟好髯为《鹤铭》书,据匋斋水前本,临此与之。癸亥除夕。熙。”这个礼物的规格有点高,因为圈里人都知道,能获赐曾老前辈临书之《瘗鹤铭》者,皆非等闲之辈。
张大千 临《瘗鹤铭》册 1958年 上海博物馆藏
▍素材来源:网络
▍综合整理:书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