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红螺寺
明末清初,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曰:“红螺山在(怀柔)县北二十里,山高二百余仞,下有潭,流为红螺出水。”。红螺山南麓有寺,传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西域高僧佛图澄见山形如舞翅之金翅鸟,下有佛祖成道时之“触地印”瑞像,恰合感梦之境。然,无文可考。其文,最早见北宋《景德传灯录》,中唐马祖道一弟子先行传法,内有诗偈一首:
红螺山子近边夷,度得之流半是奚。
共语问酬全不会,可怜只解那斯祈。
清道光十四年《重修红螺山资福寺碑记》曰:“峰腰旧有大明寺,考诸樊从义碑记,是寺肇始于唐,历辽金元明,皆具大庄严,为无上宝刹...”。唐太宗以靺鞨族内徒其家,广建此寺,名“大明寺”。庶可为社稷降福,天下一统。辽时高僧妙行在此修行。金大定间,世宗召佛觉禅师于真定之弘济,以镇兹山,四方学者云集,学徒百千。
红螺寺之名在元时已有,“大明寺”之名反而不显。元太祖成吉思汗“大方宗刹,多敕修而不废;耆旧硕德,罗致之而不遗。”,以《大扎撒》为据,下镌“榜示碑”并于红螺寺山门墙,明其为皇家寺院,并召有德之士。清人孙星衍所撰《京畿金石考》载,元昭文馆大学士太史院使领司天监事樊从义所撰,宣文阁监书博士兼经筵译文官王与书《红螺山大明寺碑》。此碑立于至正十六年,碑曰:“京城之北,皆佳山也。然多为大雄氏之居,而红螺山大明寺为最胜。环寺诸峰,如龙如凤,嘉林蓊郁,微径幽邃,白云青涧,远绝尘嚣,是宜有道者之隐于此焉...近侍王伯顺大司徒,贞亮人也。一日启曰:檀州红螺寺,圣安宗派,而历岁既深,殿宇将圮,乃赐钞五万缗,命师修葺之。”。
明正统中皇家资修红螺寺,英宗赐“护国资福禅寺”。明巡关御史仪真马文卿记《游红螺寺》:
非云非雾亦非烟,夕吐红云焰触天。
山际翠眉呈透色,潭中螺髻照灵巅。
虹霓林麓光遥度,老蜃楼台影倒悬。
百丈峰头近北斗,错疑胜地吐龙泉。
农历正月,无事。兴起驱车,以怀柔红螺寺踏春。
红螺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寺制雄古,梵宇深静。四围茂林修竹,古木参天。寺中院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设东西四所配殿与诵经房。
寺之名传上天帝君之二女恋人间红尘,下凡所居此寺。夜化为一对大螺,其色殷红,藏于寺前放生池内并吐光焰,绚辉林麓。居人异之,故山得名“红螺山”,寺遂以名“红螺寺”。
四柱三门牌楼折而东行,见竹林深静。
细观。寺内之竹为黄槽京竹,又称玉镶金。竿金黄,节上绿条。姿挺拔,笋色淡雅。《怀柔县志》记载:寺内竹林为元高僧云山禅师所栽。清康熙三十二年,圣祖临幸红螺寺降香,喜之,并阅视,称“御竹林”,令该寺僧善加管护。
清代怀柔知事吴景果作诗《竹下作》:“...至尊昔日銮舆度,顾此檀栾为少驻。六百一十有三杆,特敕中官记其数...”。其地,乃帝京竹之最也。
步至山门。山门额匾上明英宗朱祁镇亲笔御赐 “护国资福禅寺”。
入天王殿内。中所奉弥勒佛、后为护法神韦陀立像。披金盔金甲,双手合掌,捧降魔宝杵。
殿内东西四大金刚坐像。
见大雄宝殿。
殿外月台前左,立清道光十四年怀柔县知事陈大忠撰“重修红螺山资福寺碑记”碑。
碑文:怀邑之红螺山资福寺,殆其验欤。山距城北十里许,岩壑郁纡,层峦峭拔,峰腰旧有大明寺,考诸樊从义碑记,是寺肇始于唐,历辽金元明,皆具大庄严,为无上宝刹。迨入国朝,或作山庵,或为丛林,前后兴革不一,而基址尚仍其旧。惟更名资福寺,无可考。
殿外月台前右立清嘉庆五年石碑,额题“芳名不朽”。碑面剥落,文漫漶不清。
殿外左右一雌一雄银杏二株。虽过千年,直插霄汉,生机不减。一切花木,皆贵少年,独松、柏、梅、银杏美其老也。
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旧载晚清慈禧太后所赐九曲莲花宫灯于殿内释迦牟尼像前,今已失。
红螺寺禅净双修,念“阿弥陀佛”之名。一气三句念弥陀,一句要比一句弱,最后半句不出声,留在心中忆我佛。
殿两侧供十八罗汉坐像。
殿内东侧悬一口明天启五年熹宗御赐大钟,上有六千字铭文。书“大明天启乙丑年孟秋谷旦,司礼监掌印监掌御用监尚善监印务总提督礼仪房事太监王体乾造”,“堂堂神器...镇护神京,永奠安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字则铸欤,点画波捺楚楚,如碾如刻。内典云:“人间钟鸣未歇际,地狱众生形暂脱此间也。愿早悟人生如寄尔。不作好,不作恶,不思善,不思恶,随地是选佛之场。”。
既不复击。
背为壁画佛山,祥云缭绕,峰峦叠嶂。中尊倒座观世音像,右足屈膝搭左腿,右手绕膝抚左腕。姿态闲逸,俯视众生。问大士缘何倒坐?恨众生不肯回首。
佛山东图为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佛山西图为西土之景。
入三圣殿。内供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殿内两壁画二十诸天护法神。诸天为“众天”,守善法,斥恶魔。二十诸天之名:
大梵天王:为娑婆界主,主大千世界。
帝释尊天:居于须弥山顶之忉利天,护佛陀、佛法、僧侣。
多闻天王:护法之大神,四天尊王之一。手持慧伞,降伏魔众,护持资粮。
持国天王:护法之大神,四天尊王之一。手持琵琶,慈悲为怀,护持国土。
增长天王:护法之大神,四天尊王之一。手持慧剑,增长善根,护持正法。
广目天王:护法之大神,四天尊王之一。手持螭龙,清净法眼,护持众生。
金刚密迹天:手执金刚宝杵,省知如来一切密迹秘要。
摩醯首罗天:居色顶天,为三界尊极之主。
散脂大将:二十八部诸鬼之首,能灭诸恶,护持正法。
大辨才天:大智慧,接物利生,弘扬佛法。
大功德天:随众生所求,令得成就。
韦陀天神:殷忧四部,外护三洲。
坚牢地神:证明功德。
菩提树神:守护如来成道处之菩提树。
鬼子母神:生诸鬼王,保护男女,予以子息。
摩利支天:行于日月之前,救兵戈之难。
日宫天子:能生千光破暗,成熟万物。
月宫天子:夜发光明,滋万物。
娑竭罗龙王:为大权菩萨化现,弘护佛法使兴隆。
阎摩罗王:地狱之主。
殿院西植一松两藤。每春末夏初,贯珠络璎,垂垂阴中,端端向人,誉为“紫藤寄松”。
《红螺山大明寺碑》载:“微风夜听金锒铛,诸天卫法藤萝旁。” 。惜天未暖,等花归再重游。
寺中烧香祈福者络绎不绝,往来喧杂若公庭。或以祈神佑,或祈恩还愿。观者之趣,倍于个中。
天下人点烛焚香,不惜千金作佛前弟子状。饥急名,饱急乐;眼如豆,心易动;求得献宝礼佛,求不得便摇唇鼓舌,曰世情灰冷。谈空识佛心。
寺西为普同堂,存清僧墓塔若干。
普同塔,正面阴刻楷书:“十方普同窣堵波嘉庆岁次丁卯皇九日讷堂醒敬题”,碑文共二十三行,六百三十九字;
石公塔,正面阴刻楷书:“圆寂资福堂第二代临济正宗第三十七世上松下泉石公和尚灵骨塔,道光三年五月十三日立”,碑文共二十行,六百十九字;
兴公塔,正面阴刻楷书:“圆寂资福堂上第四代通明堂上第一代传临济正宗三十九世上昆下泉兴公和尚灵骨塔。大清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吉日敬立”,碑文共二十行,七百零四字;
睿公塔塔正面阴刻楷书:“圆寂资福堂上第二代第三次住持代传临济正宗三十七世上天下朗睿公和尚灵骨之塔”,碑文一行,三十五字。云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见际醒祖师舍利塔,得十三颗舍利与三齿,供人瞻仰。
时仓卒,千手观音殿未能成行,微有所恨。
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诞辰。以时春暖,桃柳明媚,至此处朝拜者望前后,络绎不绝。骈集殿庭炷香,香花供养,以保安康。故此日,红螺僧特制“观音普济丹”,人人可得一丸,配异药引,治蓐之病不同。
归。至红螺寺东千亩松林,望空视明,生凉晶沁。五百阿罗汉踞中,神气各异。
山林清趣,远离尘嚣;
一笑风前,妙不自寻。
人生何足?闲而至性;
任情自然,便拥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