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践行,我的数字化工作与生活

今年依然是践行「数字化工作与生活」的一年,加之疫情影响身边很多朋友或被迫,或尝鲜地开始尝试数字办公与学习,我也乐于将自己的数字化经验分享给朋友们。在我看来,将工作和生活数字化是提升效率的最佳途径,选择怎样的效率工具又如何真正让它们提升效率,这是高效工作和生活的核心问题。这篇文章将作为我这一年内常用的数字化应用总结,希望能为各位读者分享一些趁手好用的应用,说不定还能学到些数字化新思路,嘻嘻。

1.  写在前边

我所认为的「数字化」和「高效」就是借助外设、应用和云服务,将原本需要付出人力成本来记忆、分析和处理的工作交给设备和应用去做,要么实现单位时间内工作量的提升,要么将人从固定的工作量中提前解放出来,同时还应当实现数据的云存储和共享,做到时时事事有回应,那这就是「数字化+高效」。

这篇文章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应用推荐文章,我的主力设备是苹果全家桶,所以推荐的应用也都以iOS, iPadOS 和 macOS应用为主,使用其他平台的朋友可能需要自行寻找一下适用的应用了。这篇文章提及的应用是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我会在此处先简单介绍一下个人工作和生活流,在整体应用介绍结束后再代入实例具体解读。

说是工作流,我也只是刚刚告别学生生活,工作也多以学习方向为主,推荐的应用可能更适合搞学术的学生们,希望成为打工人后还能尽快适应生活,将数字化高效工作思路带到工作中。目前,我的工作流是这样的:

  1. 明确任务目标 <Target>

  2. 划分子任务,并设定具体的任务时间节点 <Timeline>

  3. 选择合适的效率工具 <Tools>

  4. 完成子任务 <Finish Sub-tasks>

  5. 阶段性工作复盘 <Phase Review>

  6. 结束任务 <Over>

而日常生活则包括「日常安排」、「生活清单」、「财务管理」和「行程规划」四个主要方面。

本文约14500字,文章较长,想仅了解应用的朋友,请根据导航栏自行传送,感谢你们的阅读和支持。


2. 应用推荐

下面我将分「规划类」,「笔记类」和「办公类」三个章节推荐一些常见好用的应用给大家。

本文应用推荐概览

2.1 规划类应用

a. Timepage 【订阅 ¥15.00/月,¥88.00/年】

「Timepage」是我用过最好看,也最好用的日程规划类应用了,只要身边的朋友有需求,我一定会强推这个应用给他们。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还会比较「超级课程表」和「课程格子」到底哪个更好用,后来发现系统自带的「日历」app才是最棒的,虽然每学期要手动录入一次课程安排,但它不仅有系统级提示,还能直接分享课程安排给朋友和基于地理位置的提醒,更别提在一个视图内又能看个人安排又能规划翘课时间了(简直是满脑子除了干饭记不住其他事的懒癌患者福音)。但是,系统自带的「日历」app虽然好用,但UI实在不讨喜,作为看脸挑应用的我,苦苦追寻最终发现了「Timepage」这个宝藏应用。

Timepage from Moleskine

优势:

  • UI真的很好看,有多种配色,图表绘制也很用心,无论是在iPhone还是iPad上,都能获得一致的视觉体验。

  • 交互逻辑很棒,“今天”视图中下拉就能快速添加新日程,时间选择器的咔哒声很上头,非常的苹果!滑动月视图底栏,月视图日历项会按照日历主题颜色高亮显示,方便用户快速明确月度日程安排。

  • 与系统日历适配度很高,无论是原生「日历」还是「Timepage」,添加的日程都会实时同步,并且新建的日历主题也会同步,当设置日程的地理位置后,还会根据用户选择的交通方式和天气状况提醒出发时间,非常贴心。

  • 应用内有很多奇怪的彩蛋,“那年今日”不一定会是历史大事件,也有可能是娱乐圈花边旧闻,交通方式里偶尔会出现“喷气式飞机”,“火箭”或者“UFO”,这些彩蛋会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日程规划软件,更像是一个脑壳有包的好秘书。

  • 有Apple Watch应用,虽然只有日程查看功能,不能添加或者修改任务,但同样做的很好看,细节做的很棒,很难得。

缺点:

  • 曾经是分设备(iPhone和iPad)买断(价格¥30.00),现在是订阅制(月会员¥15.00,年会员¥88.00),总会让用户觉得……用一款日程规划软件花这么多钱真的值得吗?值得!(我曾经只在iPad上买断了,改为订阅之后回馈老用户,免费iPhone和iPad永久会员,当然值得!)只是,这样的价格依旧让很多用户觉得不值得,可惜了这么好的应用。

此处有个小Tip,去年有幸去英国留学,让我惊喜的是学校提供了CalDAV服务,能够让学生们订阅课程安排到自己的日历中,免去了手动录入的麻烦(此处吐槽英国高校经常变动课程安排,要让我经常手动更改日程安排我可能就骂骂咧咧了)。订阅好的日程安排会自动在日历中更新,只需要手动设置上课地点就能实现提醒出门时间的功能,而且设置好的日程可以共享给同用苹果设备的朋友,蹭课和出行都很方便,非常优秀。如果有读者朋友有类似的日程提醒需求,可以多了解一下学校或者工作单位是否提供WebDAV或者CalDAV服务,便利提醒你我他。

b. Things3 【买断 ¥68.00 (iPhone or iPad),¥328.00 (Mac)】

「Things3」是久负盛名的GTD (Getting Things Done)应用了,你能想到的GTD应用必须有,应该有,可以有的功能,它几乎都有。GTD应用我认为是除了日程规划类应用外最实用的,应用的场景很多,小到超市购物清单,大到团队任务规划,在任务的前期将其进行合理分解,再逐个完成,是能够极大提升工作效率的。因此,如果有希望尝试将工作或生活数字化的朋友,我建议以日程规划类和GTD类应用作为入口,逐步体会到数字化为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

优势

  • 优秀的手势和快捷键操作,尤其是分解任务快速思考时,简单的操作更有助于思考。

  • 分区域、项目、待办事项和检查列表四级目录,区域是对多个项目的整体抽象(例如,线上购物),项目则是对多个待办事项的整体抽象(例如,某宝,某东,某多多),待办事项实际上就是需要完成的子任务(例如,手机,耳机,充电头<我没有在针对谁>),如果需要的话检查列表能让待办事项更加细分。

  • 可以设置待办事项的起始时间和截止日期,方便用户掌握每个任务的生命周期,如果按照项目管理的思路去安排工作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工作效率。

  • 可以设置周期性重复任务,对于学习计划、阅读计划等还是十分便捷的。

缺点

  • 分设备收费(iPhone:¥68.00,iPad:¥68.00,Mac:¥328.00),真不便宜啊,Mac版时常会有更新推送,同时旧版本会被强制拒绝访问,可能是防盗版手段吧(别问我咋知道),实际使用 iPhone+iPad 完全够用。同样的价格,很多朋友可能会去选择「Sorted³」或者 Moleskine 家的「Action」。

  • 缺少协作功能,如果遇到团队任务或者组队去购物的情况,总让人觉得遗憾,这个时候系统原生的「提醒事项」或者「备忘录」可能更好用。

  • 查看历史完成情况的日志簿是按时间排序的,难以复盘和按项目整理。

c. MOZE 3.0 【订阅 ¥7.00/月,¥70.00/年】

我认为记账是一件非常值得每个刚入大学或刚刚寻求经济独立的社会人培养的好习惯,甚至如果可以,记账是一件一辈子值得坚持的事情。当然,单纯记流水账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只有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规划,记账才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附加价值。但毕竟,记账是一件枯燥且需要一定财务知识基础的事情,对于我这样容易半途而废且只是一知半解的人来说,一款好用的记账app一定是“好看/好玩的”,“有图表的”,“能分账户记账的”,“可以规划预算的”和“有事件/项目记账功能的”。首先,“好看/好玩的”提供了记账的动力,不然Excel可能是最好的记账软件了。然后,“有图表的”保证了能够以最直观的视图展示自己的财务状况,柱状图/折线图展示每日收支多寡,饼状图展示不同类别的收支比例,对数字不敏感的我而言,图表是分析的绝佳工具。其次,“能分账户记账的”是现在电子支付手段盛行的环境下必备的功能,不同于以往我们可能只有现金、银行卡或者票据/支票的支付手段,现在我们多了各种电子账户,甚至每个账户还可能包含不同的币种和属性(储蓄/信用),多账户就好比为用户提供了能分别记账的多个账簿。最后,“可以规划预算的”和“有事件/项目记账功能的”可以算作是同一类规划功能,前者我期望的是能够按类别进行预算规划(例如,每个月规定咖啡支出不能超过600元),后者我期望的是能够按事件/项目进行预算规划(例如,出门旅行,在交通、饮食、住宿上分别进行预算规划,或者期望能在某个时间节点前攒够一定的钱,这些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哪些收入类别来实现),对未来收支的预算规划是我认为从记账中应当学到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说了一大堆,我在记账方面推荐的应用是来自台湾团队开发的一款名为「MOZE3.0」的app,「MOZE 3.0」目前来看是符合我对一款好用的记账软件的基本要求了。

MOZE3.0 from moze.app

优势

  • 软件UI做的很好看,无论是图标还是图表,都很直观简洁,图表的交互也很顺滑。

  • 不同的账户可以设置不同的图标(图标库非常全,包括了两岸三地各种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图标,在选择账户的时候图标总能比文字带来更快的反馈)、主币种、账户属性(储蓄/信用)

  • 有事件/项目预算功能,还可以设置事件的起始和结束日期,非常适合旅行预算规划!

  • 可以设置自动化收支项,例如基金定投,定期充话费等周期性收支活动。

  • 通知中心,即将到来的计划性收支项,以及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都会显示在通知中心,直观得到财务通知状况。

  • 有 Widget 和 Apple Watch应用,能够实现快速记账,懒癌福音。

  • 多币种实时汇率+计算汇率,当账户主币种与记账币种不一致时,会按照当前汇率实时转换,同时,如果在账户间转账时转出币种和转入币种不同,还会按照实际金额的计算汇率进行转换(留学的朋友们,应该对人民币还款多币种信用卡过程比较清楚)。

  • 归档功能,当某个账户或者预算项目停止使用时,可以使用归档功能,原记账记录不会消失,同时账户/项目的总金额也不会计入当前的收支报表中,很人性化。

缺点

  • 只有iPhone版,目前没有iPad,Mac 或 网页版,如果需要在若干支付软件之间记多笔账的话,可能需要两部iPhone完成,比较麻烦。

  • 同步比较缓慢,可以在同步设置中看到很多个同步文件,如果同时在两部同账户的iPhone间记账,可能会造成账目出错。

  • 导入导出文件格式比较复杂,收入和支出以文字形式标记在每条账目中,而不是以金额的正负来区分,第三方账单导入需要进行预处理。

记账虽然是一件在枯燥中持之以恒的事情,但良好的记账和财务管理习惯能在潜移默化中带来隐藏的财富,无论是省下来的真金白银,还是发现闲置资产创造出的新财富,都能或多或少的让生活更多一些幸福感。当然,没有最完美最科学的记账软件,除了「MOZE 3.0」意外事件,我还尝试过「Money Pro」,「鲨鱼记账」和「记账城市」,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果有希望尝试记账的朋友可以都下载下来体验一下,找到适合自己的记账方式就好。

2.2 笔记类应用

好了,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笔记类应用大放送。真正让我狠下心开始尝试数字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源于一次痛苦的搬寝室,成箱的笔记本和资料,让我在21世纪的今天还体验了一把逃难的感觉。这些笔记丢弃觉得可惜,也是想着未来指不定还能派上什么用场,留着吧,最让我头疼的又是“查找”和“存储”。因此,我决定先从学生的本业着手,将自己的学习资料和笔记都电子化。电子笔记分为两种「手写笔记」和「输入笔记」,手写类的就需要借助iPad,Surface或其他Android平板等外设,输入类则是电脑,手机或平板均可。本小节,主要以iPad适用的应用推荐为主。

a. GoodNotes 5 【买断 ¥50.00】

iPad上知名的笔记软件,几乎所有希望尝试在iPad上手写笔记的朋友都会在初期陷入买「GoodNotes」还是「Notability」的纠结。「GoodNotes」系列我最早是在4代的时候就接触过了,手写体验非常好,在相同屏幕环境下,对比其他同类应用,「GoodNotes」都具有非常优秀的笔迹优化,甚至可以通过压感(或者是笔的倾斜程度)模拟出笔锋,在整个书写过程中,笔迹也能始终保持连贯,不断点,提笔不吞笔迹(有的笔记应用在提笔时,笔迹会略微回缩)。「GoodNotes 5」作为系列新作,相比前代升级非常明显,不仅具有更好用的目录管理功能,整体UI设计也进行了重新设计,支持更丰富的文件导入功能,目前是我主力使用的笔记应用。

GoodNotes 5 from Time Base Technology

优势

  • 笔迹优化出色(很多用户都会觉得在「GoodNotes」上写字更好看),绘制图形后不提笔可以自动变为规则图形。

  • 多级文件管理,更接近PC文件管理操作,在笔记归档和整理方面更容易上手

  • 笔记本自定义功能,包括笔记本封面,单页,都可以自定义模版,使其更像手账本。

  • 手写查找功能,能搜索识别手写字迹,方便对笔记内容的检索,这是电子笔记远超普通笔记的最大优势,记下来,还要能找得到。

  • 共同协作和演示功能,既可以邀请其他用户共同修改笔记,也可以利用激光笔触投屏演示,小组讨论展示还是非常好用的。

  • 笔迹颜色自定义(此处再推荐一款配色类应用「Nippon Colors」,颜色名称好听,助力花哨笔记),笔触粗细自定义,都提供三种收藏方案,方便记笔记过程中快速切换。

  • iPhone,iPad 和 Mac端一次性买断(¥50.00),还是能值回票价的。

  • 大纲和书签功能,可以当目录来用,快速定位笔记。

  • PDF导入文件可以进行文字内容选择,做试卷的时候方便搜题,嘻嘻。

缺点

  • 不支持录音(我咋印象中有过这功能呢)

  • 笔迹转换功能非常憨,套索选中笔迹进行转换后,会在弹出框内显示转换结果,还需要重新复制,唔,一言难尽

  • 不支持除笔迹外的OCR文字识别和转换功能

  • 不能一键绘制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正规图形,手绘需要一定的功力,强迫症总在怀疑自己绘的圆到底是正圆还是椭圆。

  • 因为封面和单页纸张都可以自定义,可能会导致笔记缩放后拥有层次不齐的各种尺寸纸张,嘛,强迫症又很难受了。

  • 功耗和存储都不低,长时间使用平板会烫的不行。

b. Notability 【买断 ¥60.00】

「Notability」和「GoodNotes」是iPad笔记类应用中难以绕开的两个纠结选项,二者都有很好的书写体验和笔记扩展体验。心水「Notability」的大概都是冲着其优秀的录音功能去的,这也是「Notability」一直宣传的核心功能之一。「Notability」的录音功能可能是学生党设想中的课堂笔记的最佳形态,又能跟随老师记录笔记,又能在课后随时回放录音,而且笔记会随录音的进度条自动复现笔迹,看笔记复听录音时仿佛录播课一样,真有种笔记活了的感觉。不过,结合我个人经历,我认为,除非是十分难得的讲座或者核心课程(大概是考前老师划重点),重听录音复习真不是一件高效的事情,这其中会涉及到录音质量、听力速度、无用内容等因素,综合下来远不如课前预习,课后按照笔记+课件的方式复习更高效。并且,录音还会占据大量的内存,复习过后又会沦为删了可惜,不删占地的尴尬位置。因此,我不是很建议希望购买「Notability」的朋友将其作为“有声课堂笔记”的神器看待。但是,录音功能在小组讨论和日常会议中真的非常好用!在这些场景下,通常没有课件等资料,在谈话过程中笔记也更加简略,为了保证会后信息不丢失,“录音+笔迹复现”的方式能很好的定位和复盘会议内容,无论是会后学习,还是会后扯皮,都很实用。声明,为避免纠纷和泄密,任何形式的会议与课程录音,都应当征得当事人同意。

Notability from Ginger Labs

优势

  • 录音回溯功能,这是「Notability」的主打功能,支持笔迹复现和多段录音。

  • 相较于「GoodNotes」手写笔迹转换准确,并且可以在选区进行编辑。

  • 增加数学公式识别模块(单独购买,售价¥18.00),可以将复杂手写公式转换为LaTex公式。

  • 手写笔迹查找功能据说识别率高于「GoodNotes」(实际使用并无明显差别)。

  • 绘制图形后不提笔,可以绘制规则图形(早于「GoodNotes」实现,正方形和正三角形等图形依然靠手感)

缺点

  • 只有两级目录(主题和分配器),不同主题带有不同颜色(不可自定义)标示。

  • 不能自定义每页纸张的样式(除非拷贝其他笔记中已经定义好的纸张)。

  • 不支持笔记本封面设置(可以替换首页实现)。

  • 颜色选择器和笔触粗细选择器不够直观,切换比较复杂,尤其笔触粗细选择不如「GoodNotes」的无级调整更随心所欲。

很难评定「GoodNotes」和「Notability」究竟谁更加优秀实用,二者有各自的优缺点,我时常想什么时候才能有集百家之长的笔记应用出现。在我看来,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用的应用就可以了,实在不行,就不要做什么选择,两个都要,只要能在需要的时候高效用起来,那就是好应用。「GoodNotes」更像是真正的笔记本、手账本,你能为它自定义封面,每页纸张的样子,甚至你还能为它准备喜欢的笔(自定义笔),把它分门别类的放进柜子或抽屉(文件目录),至少当你想把笔记借给朋友看看时,导出文件它会是最好看的那一个。「Notability」更像是文件夹中的活页纸,你随时都能抽出几张来用,或是草稿,或是会议记录,每份活页纸都有不同颜色的隔板分开来,更有一种随意不拘约束的感觉。建议纠结的朋友们找账号试用几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应用就好。此外,「GoodNotes」和「Notability」未来出全新买断版本的可能性并不大,很可能是保持现有的基本功能买断策略,未来更新以功能模块单独购买为主,降价的幅度和频次都不高,早买早享受才是最划算的。

c. 无限草稿 【曾经买断 ¥12.00,现 Free】

有时候,我们需要针对某个课题或者目标进行大量的分析演算或者头脑风暴,一张足够大不设限的草稿纸,要比笔记本或者思维导图更加好用。「无限草稿」正如其名,为用户提供了一张接近无限画幅(据说实际是有边界的,只不过足够大而已)的草稿纸,凭借丰富的笔工具和多媒体插入功能(可以插入图片、视频、文件、预置画板,甚至还可以套娃插入另一个草稿)让用户有思维不受限制的体验。

无限草稿

优势

  • 几乎拥有无限画幅,设计UI非常讨喜。

  • 任意比例缩放,既可以一览全局,又可以追溯细节,并且可以设置自由导航,在无限画幅上依然能快速定位。

  • 可以自由添加模块,草稿之间甚至还可以互相导入,拥有诸多预置模板(球场图,象棋纸,五子棋纸等),让草稿有更强扩展性。

  • 一键回归功能,无论处于怎样的缩放比例,或是位于草稿的哪个位置,都可以通过缩放比例按钮,一次点击恢复100%缩放,二次点击回归草稿原点。

缺点

  • 不支持iCloud同步,无论是已有草稿,还是笔工具设置都不支持同步,如果更换了设备就只能重新导入和设置。草稿导出后是zip压缩文件,在「无限草稿」应用中可以直接导入,不需要进行解压。可以搭配iCloud进行手动同步,只不过非常繁琐。

  • 无法绘制规范图形,作图工具只有一把直尺,圆形之类的就只能看手艺了。不过,草稿嘛,不要太纠结就是了。

  • 无法导出为可分享的PDF文件,受制于无限画幅,几乎同类应用都没有很好的导出解决方案,毕竟标准缩放比例下普通打印尺寸承载不了,缩小比例又会丢失细节,如果能提供web端查看的方案就好了。

  • 没有笔迹查找功能,如果没有事先设好导航,查找会很费劲。

d. Microsoft OneNote 【Free】

无限画幅应用的另一力作,来自微软家的「OneNote」(总感觉微软才是App Store的最佳支持开发者,误)。「OneNote」原本是微软为PC开发的一款便笺软件,随着Surface、iPad等更偏向触控和手写的平板设备兴起,「OneNote」得益于其无限画幅和完善的目录管理功能,近些年也常常出现在诸多作者的文章里。

优势

  • 无限画幅,还是免费的!(其实「无限草稿」也经常限免,需要的朋友可以都关注一下)。

  • 全平台可用(Win/Mac,iOS/Android),共享度高,用户可以通过共享文件链接的方式分享笔记,目前看来是无限画幅笔记共享的最佳解决方案。

  • 笔工具种类很多,自定义程度高。

缺点

  • 依然是无限画幅笔记的通病,导出为可打印的PDF文件几乎不可用。

  • OneDrive同步巨慢,前几年还出现过笔记丢失的情况。

e. Bear 【订阅 ¥10.00/月,¥103.00/年】

终于要推荐一款不用手写的笔记了。「Bear」是一款来自爱尔兰团队Shiny Frog(2005年成立于意大利)的轻量级Markdown笔记应用。「Bear」作为一款Markdown应用,不仅仅支持标准的Markdown语法,还提供了Bear改进的语法(例如,双侧单星号加粗字体,双侧单斜杠表示斜体等),难说哪种方式更好,但个人习惯来看Bear的语法更直观好用(就是用其他编辑器的时候总是出错很难受)。Markdown笔记是我认为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非常高效好用的工具之一。首先,键盘输入的效率是远远超过手写的,更快的录入速度,和更方便的增删改查方式,在需要快速记录和大量录入的工作需求时,文本编辑器应用比手写笔记应用要高效的多。其次,Markdown笔记不同于常见的富文本编辑器,它用最便捷的语法标记满足了最基础的格式需求。使用Markdown笔记的时候,大可放下对图片绕排、首行缩进的执念,只关注眼前的文字,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思绪不被打扰,更多的专注于思考和写作。当然,不仅仅只有「Bear」能够满足需求,还有很多优质应用,例如「Ulysses」,「Notion」等值得大家探索。如果不购买Bear的订阅服务,仅可以单设备本地使用。

Bear from bear.app

优势

  • 舒服的UI设计,诸多主题和预置字体,在视觉上为用户营造无干扰写作环境。

  • 用标签(#<tag>)代替常规文件目录,方便用户对笔记进行管理。

  • 持续的版本迭代,开发团队真的很良心,时常修补漏洞,提高软件性能,提供新功能,最近还有新消息,终于要实现表格功能了,值得订阅。

  • 优化的Markdown语言与快捷键操作,完全可以摆脱鼠标使用,并且在iPhone/iPad/Mac端都有一致的使用体验。

  • 实时的iCloud同步,设备间同步几乎是实时的,在网络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没有明显的同步时延。

  • 多种格式文件导出,纠结排版的朋友可以在专注写作之后,再导出为word文件认真排版啦。

  • 标题跳转功能,任意级标题和笔记文件都可以生成跳转链接,可以嵌入笔记内容中进行快速跳转。

缺点

  • 不支持笔记内自动生成目录,没有大纲模式(不太理解各级标题的作用)。

  • 完全无排版设计功能,如果直接导出为PDF文件,基本就是编辑器内的模样了。

  • 不支持图片以外的多媒体文件,PDF文件或者音频文件插入后也是以文件外链的方式存在。

2.3 办公类应用

除了规划类和笔记类应用,还有很多办公类应用是我们日常工作和学习都能用得上的,当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PC机依然是主要生产力,这一部分我将主要推荐一些能在iPhone和iPad上能助力我们工作更加高效的应用。

a. Spark 【Free】

「Spark」来自大名鼎鼎的办公/效率工具软件商 Readdle 家。Readdle 为苹果生态用户带来了一系列的优秀应用,除了本篇提到的「Spark」以外,还包括「PDF Expert」,「Document」和「Scanner Pro」等。「Spark」在提供基础邮件服务功能之上,思用户所难,担起了让邮件应用更好用的重担。「Spark」现有 Mac/iPhone/iPad/Apple Watch/Android 端,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Spark from sparkmailapp.com

优势

  • UI很好看,无论是细节处的图标,还是三栏视图和过场动画,简约柔和,个人感觉接受度很好,在视觉上不会有生硬冲击感(私认为比系统自带和outlook好看出不止一点),不同邮箱账户及其邮件会有不同颜色的标记,舒服舒服。

  • Smart邮箱管理功能,「Spark」的主打功能之一。「Spark」会将收到的邮件按照 人员People(普通邮件),通知Notification(通常是No-reply或者预定事件邮件)和 动向Newsletter(订阅消息和广告)进行分类,未读邮件会在Smart邮箱里依照这三类进行预归档,对于大多数一眼就可以了解内容的邮件,用户可以一键已读(每次Smart邮箱里只显示5封未读邮件),省事又不粗暴,高效好用。

  • 丰富的手势操作,每封邮件都可以左右两级自定义滑动操作,滑动操作包括了置顶、删除、已读/未读、归档、移动、待办 或是 同其他应用进行联动操作,自然贴心。

  • 操作撤消功能,可能是因为快捷操作太多,「Spark」允许用户撤消刚刚进行过的操作,包括已发送邮件也可以在几秒内撤回(不同于其他邮件服务商从服务器层面撤消,这只是简单粗暴的延迟发送和取消发送)。

  • 协作邮件,团队编写邮件神器,有过小组作业给导师发邮件的朋友可能知道,以往需要将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先整合再交由一人统一编写邮件,「Spark」则提供了协作写邮件功能,每个人只需要完成自己部分的内容,由一个邮件帐户发送即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互相扯皮的事情发生。

  • 邮件模板功能,如果需要周期性汇报工作或者时常群发邮件,模板邮件功能也是极为好用的,用户可以事先编写邮件模板,在需要发送时只做填空题就好,有时还能自动填写寄/收件人信息等,方便。

  • 快捷日程设定,邮件正文中的日期/时间/地点会自动识别并高亮显示,用户可以单击并快速创建日程提醒,很方便日常会议和活动安排,只不过不支持自动添加进系统日程应用中,所以…这个功能可能更适合经常查看邮件的朋友了。

  • 定时邮件/周期邮件,写了邮件定时发,该发的邮件不要忘,能偷的懒「Spark」都能帮你记得(凌晨的定时邮件,导师可能会感动你的勤劳)。

缺点

  • 应用设置同步经常失败,可能是服务器在海外,登录了账户也没有太大用,日常提示“未同步“。

  • Mac端经常提示邮箱登录状态错误,然而点取消后并没有什么影响,可以正常使用。

  • 写长邮件的时候草稿箱内可能出现很多封草稿,不太清楚触发机制。

  • 多设备之间同步缓慢,经常邮件已经在一台设备上阅读过了,其他设备才提示有新邮件。

b. 白描 【Free,永久黄金会员¥40.00】

“数字化工作和生活”里最大的阻碍就是,怎么让手边的纸质材料数字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其扫描下来存储在设备中。现在手机摄像头已然是各家大厂竞相堆料的主战场,买一台专业的扫描仪既不环保,也不是大多数用户的最优选择,因此,用手机拍资料成了更直觉的选择。不同于直接使用相机应用拍资料,文稿扫描类软件能凭其更精准的边界识别和图像增强,让拍到的文稿更有效的存储成扫描文件。「白描」的诞生源自开发者为女朋友考研学习需求,本来只是一次浪漫的尝试,没想到成就了一款备受追捧的国产精品软件。「白描」不仅仅有着与其他扫描类软件类似甚至更好的边界识别和图像增强技术,同时还支持中文OCR识别,让“死”的照片具备了可操作性,在数字化的工作中更进了一步。现已拥有iPhone/iPad/Mac/Android/微信小程序/Web应用,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优势

  • 移动的扫描仪,除了手动拍照以外,还支持自动识别边界拍照(类似于iOS原生文稿扫描功能),自动为识别到的文稿添加锚点,裁剪图片中的无关要素。

  • 多种图片增强工具,除了常规的图像增强以外,还支持直接对扫描文稿进行黑白/彩色文档增强,效果毫不逊色于影印店内的扫描设备。

  • 好用的OCR功能,通过对扫描文稿进行OCR识别,对已识别区域框选表示,满足用户按需选用,缓解错误识别文字堆积导致结果可用性不高的问题。

  • 多种导出格式,支持图片,PDF等多种导出文件格式,方便用户进行扫描文档整理。

好像没啥缺点,能够满足日常需要,现在还提供了证件扫描功能(能够将身份证正反面扫描在同一页文档里),更加实用了,开发者也时常迭代应用,并开发新功能,大家可以按需购买会员支持开发者。

c. XMind2020 【订阅 ¥258.00/半年,¥388.00/年】

「XMind」旗下包括了「XMind 2020」(原「XMind:ZEN」)和「XMind 8」两款产品,二者基于不同的平台开发,都是精美好用的思维导图软件,区别在于「XMind 8」提供了更多专业功能(例如,甘特图,演示模式和头脑风暴等),「XMind 2020」则更为轻量与新颖,我日常使用的是「XMind 2020」。思维导图是有效整理和表达发散型思维的得力工具,它通过将知识点/主题逐级展开,递进深入,将各个记忆元素通过颜色、图形与文字的结合,利用树状的隶属关系和外链联系,将各个知识点/主题交织成为一张知识网,既方便了用户在杂乱的记忆点间梳理清其关系,又以结构化的图形加深了记忆。思维导图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使用得当,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构建自身的知识网络,在深度和广度上巩固知识和技能基础。目前「XMind 2020」提供iPhone/iPad(实际为移动版)/Mac/Windows/Linux/Android等多个平台版本。

XMind 2020 from xmind.cn

优势

  • 软件简洁好用,UI好看,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彩虹分支,让软件在具备功能性的同时,也能满足展示和分享的需要。有时,在不需要进行PPT演示的小型会议,或者非正式文章中(例如这篇推文),「XMind」完全能承担起流程和结构展示的工作。

  • 快捷键方便好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实现完全的无鼠标操作。

  • 具备多种分支结构模板(包括,思维导图、鱼骨图、二维图、树形图、逻辑图等)。

  • 导图模式和大纲模式随时转换,导图模式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大纲模式则为用户提供了更为明晰的层级结构。

  • 专注模式(ZEN模式),满足用户针对某一具体分支进行拓展和分析的需求,在工作成果演示中也能起到吸引观众注意的作用。

缺点

  • 定价并不便宜,导图软件在大多数人手里并不具有每天使用的需求,因而很多用户对订阅的价格和服务模式并不买账。此外,我曾购买过一年的订阅服务,在到期后发现试用版本也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如果不购买订阅服务也是能满足日常需要的,不得不让人思考购买的必要性。(当然,我依然希望优秀的开发团队都能让成果变现,我还挺喜欢XMind的开发团队和公司理念的,尽管他们无情的拒绝了我投的简历,看不上我呗)。还是觉得,「XMind」可能更适合用“季票”的方式变现?

  • 依然是订阅相关的问题,PC端在分支中插入图片需要订阅,而iPad端并不需要,这岂不是让用户投机使用?

  • iPad端不能调整分支框的大小,有时多了一个字引起分行,真的很让人难受。

当然,各个平台不乏各种出色的思维导图软件,也不用争个孰优孰劣,只是思维导图这种能够有效整理发散思维的工具是值得每个人进行尝试的,无论是手绘还是利用软件,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能极大提升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效率。(突然想起了高中用过的《知识清单》,一度觉得真的不错,比死记硬背要好使的多)

d. MarginNote 3 【买断 ¥88.00,订阅 OCR pro ¥68.00/年】

很多使用iPad或者Mac搞过学术的朋友一定听过或尝试过「MarginNote」(「MarginNote 2 pro」也很好用,现行版本是「MarginNote」),虽然我学术不精,但这款软件是在我为数不多认真研读论文的日子里最得力的软件了。在我的第一印象中,「MarginNote 3」是一款「PDF Expert」+「XMind」+「Safari」+「有道词典」+「OCR软件」的集合体,虽然不能说它在各个方面都很突出,但至少它几乎做到了面面俱到。目前「MarginNote 3」拥有iPhone/iPad/Mac端,定价¥88.00,如果是在校生可以申请教育优惠,印象中少数派商店里也有售卖激活码。

优势

  • 生成思维导图操作简便,通过“框选” -> “拖拽” -> 组合,就能快速将文档内容变成思维导图节点,节省了在文档和导图软件之间来回切换的时间。

  • OCR自动识别文档内容,遇到不可选择的文稿扫描件(通常就是图片组成的PDF文件),框选文字内容后,支持原图和OCR识别内容之间的自由切换,避免了扫描件只能手动整理导图的尴尬。

  • 脑图和原文间支持快速定位,在脑图中点击节点可以快速定位到原文位置,反之亦可。

  • 复习卡片,能够将节点形成复习卡片,可自由修改题目和答案,方便学生党期末啃书复习。

  • 文档标注,「MarginNote」不仅提供阅读和导图功能,还提供了丰富的笔工具,允许iPad用户在文稿中进行标记,喜欢画书朋友的福音。

缺点

  • 文件导入速度和逻辑不佳,我通常会将需要阅读的文件存储在iCloud中,如果选择导入文件,则又会在iCloud MarginNote目录下复制一份文件占用内存,因此原文档最好存储在MarginNote目录下,私认为通过文件路径去读取文件才是更合理的方式。

  • 字迹优化不够好,曾以为「PDF Expert」的标注字迹只能用来签字或者划线,结果「MarginNote」的字迹优化更糟糕,在iPad端写字时有一定的时延和断触,手掌识别也不如人意,字迹表现十分难看。不过,文档留白通常不会太充裕,也不适合大篇幅标记,还是以划线和少量标记为主吧。

  • OCR识别率并不高,可能是因为扫描件原本清晰度和印刷墨迹都不够理想,在很多比较老的文献导图里,还是以框选的原图显示居多,不太美观。

  • 「MarginNote」在很多用户的期望里,是更适合iPad使用的一款软件,但实际上由于软件优化不足的问题,在导图过复杂,文档过大或是标记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iPad端应用闪退的问题,耗电量也较高,再加之笔迹优化不佳,实际体验中Mac端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MarginNote 3
移动端点击「版本」选项可以切换 iPadOS 版「OCR Pro」5 折兑换码免费领取和 macOS 版本购买选项。
¥280.00 ¥280.00

3. 使用场景

在罗列完所有我认为值得推荐的软件之后,发现贪心不足,写了这么多大概数字化老手已经早早关闭标签页了,和我差不多爱折腾的朋友们也已经各取所需尝试新应用去了,而勇于尝试数字化生活的新朋友面对这么多应用选择肯定昏了脑壳不知道怎么将这些应用嵌入进自己的生活里。这一节,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分享我的数字化生活经验。

3.1 学习场景

这一部分以我在国外学习的某课程完整生命周期内所经历的数字化场景为例。

任务目标:日常上课 + 课前(后)预(复)习 + 课程作业

使用软件:「Timepage」,「Things 3」,「MarginNote 3」,「GoodNotes」,「Notability」,「Spark」,「白描」

场景代入

  • 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学校会在每个学生的课程表内更新课程的名称、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等信息,并通过CalDAV订阅服务进行分发。通过事先添加CalDAV帐户,课程表会自动更新在我的「日历」与「Timepage」应用中,我只需要手动添加课程地点信息(可应用到所有相同的周期性课程中)即可,如果有想要蹭课的朋友,可以将其邀请至该日程之中。

  • 开堂第一节课,除了授课老师的自我介绍和课程概览以外,最重要的是会明确本课程中所有考核内容及其时间节点,并提供本课程相关的教材和阅读材料。我会使用「Thing3」将本课程的授课模块、考核模块和阅读材料一一罗列,针对有明确开始时间(或预估起始时间)的任务设置起始日期,有明确Deadline的,设置截止日期。

  • 课前预习往往能使听课更为高效,如果老师有提供课前阅读材料,我会导入「MarginNote 3」并进行详细的阅读和标注,对于内容较为复杂的,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功能梳理文章内容。如果阅读材料为分发的纸质材料,可以使用「白描」扫描文稿,然后导入「MarginNote 3」学习。

  • 课后复习能有效消化课堂内容,详实的笔记除了能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以外,也是提前为期末复习减轻压力,避免期末看着空白资料熬大夜的痛苦。我会使用「GoodNotes」整理课程笔记,如果老师提供了课件,可以借助苹果生态下 接力Handoff 功能,将课件(截图)添加进笔记中。

  • 很多课程都会设计小组作业Teamwork,友好不扯皮的一次小组协作,需要所有人的齐心协力。我通常会对小组选题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梳理出若干候选任务目标,工作量划分,并使用「Notability」针对选题尽可能详尽的列出自己的思考,并预先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内容做好竞争准备(谁也不想被分配到不会还麻烦的活)。在小组讨论中,利用「Notability」对讨论内容进行录音(需要大家许可),并对讨论内容做简单标记,一方面是防止“会后即忘”,另一方面也是防止互相扯皮,简单标记是为了在听取录音过程中对录音进行快速定位。

  • 在小组作业选题讨论结束后,使用「Things3」对已划分的工作内容和阶段性目标进行罗列,无论是在课程整体生命周期内,还是小组作业中,当完成某一目标时,及时勾选完成待办任务,有利于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小组作业进行过程中,可能需要周期性或一次性通过邮件向老师汇报小组成果,如果组员愿意,可以使用「Spark」的协作功能,共同编写模板邮件,如果指定一人发送邮件,建议抄送全体组员,并及时对课程邮件进行归档。

  • 当课程有期末考试时,我会使用「GoodNotes」中的课程笔记做考前复习。如果课程提供模拟试卷或历年真题,可以直接导入「GoodNotes」直接作答,甚至可以通过协作功能,和其他伙伴一起复习。

3.2 工作场景

这一部分以某次需要向客户展示产品和培训的经历为例。

任务目标:客户约见 + 产品展示 + 培训准备 + 培训实战

使用软件:「Timepage」,「Spark」,「XMind」,「Microsoft PowerPoint」/「Keynote」,「Notability」

场景代入

  • 在向客户实际展示产品之前,首先需要同客户达成联系,在初期电话沟通之后,应当以正式邮件的形式向客户进行约见。我会使用「Spark」同客户进行约见,邮件内容通常包括会面主题,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这类邮件往往需要事先形成模版,在严谨措辞的同时,进行高效沟通,邮件内容应当抄送至所有参与人员。在约定好会面时间与地点后,我会在「Timepage」中设置好相应日程,包括时间和地点,并在日程中邀请所有参会人员,对未接受的成员及时电话沟通跟进。

  • 由于我们的产品是基于Web端的应用服务,因而我常使用iPad作为主要演示设备。如果参会客户,对我们公司或者产品了解不足,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背景信息时,我会视情况,使用「XMind」或提前准备好的PPT进行展示。如果会面时间较长,我会使用「Notability」对会议主要内容,客户需求和意见进行记录,并及时在会后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

  • 我们的产品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形式为PPT讲演。为了保证学员对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良好掌握,我会在每个模块之前提供使用「XMind」制作的该模块的思维导图,并在课程中时时回放以加深印象。在培训过程中,如果网络和设备条件允许,我会使用iPhone/Apple Watch端的「Microsoft PowerPoint」或「Keynote」软件操控PPT展示(当然,还是遥控笔好用)。

3.3 生活场景

这一部分以一次长途旅行经历为例。

任务目标:行程规划 + 行前采购 + 浪在路上 + 秋后算账

使用软件:「航旅纵横」,「Timepage」,「提醒事项」/「备忘录」,「MOZE 3.0」

场景代入

  • 在确定好目的地后,率先要做的就是买好往返的车票和机票。此处不得不说「航旅纵横」是一款非常好用的官方良心软件(虽然网上还是有很多差评声音),基本乘坐的大多数航班,无论在什么平台上购买机票,只要出票成功,都会在「航旅纵横」同步显示。最重要的是,「航旅纵横」会将航班信息同步在日程软件中,只要手动添加机场位置信息,出行提醒简直完美。如果乘坐火车,也可以手动添加车次信息在「Timepage」中,比起在机场/火车站打开购票软件,查看日程当然更加方便。

  • 出发前可能需要采购很多东西。如果有同行伙伴,大家可能需要分开采购,为了避免重复采购,我往往会使用「提醒事项」/「备忘录」罗列购物清单,然后共享给朋友,大家在采购完成后主动勾选待办事项,可以让采购更加高效。

  • 出发前,除了买往返机票和采购,我认为对整个行程做好预算也很重要,毕竟谁也不想快乐玩耍后长期吃土。「MOZE3.0」中可以根据旅行的周期设置项目,在旅行过程中将每笔开销记录在旅行项目下,旅行结束后可以仅针对项目中的账目分摊、记账,只要旅行中记账够勤,旅行完头疼的就不是我自己。


4. 结语

终于写到了最后,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生活和工作中称心得手的好应用,没想到越写越起劲,最终成了这篇混着安利与吐槽的长文,感谢能辛苦看到此处的各位。数字化的本意是希望生活和工作能得到极大的便利,能让我们更高效和无脑的处理生活中的琐碎,留给我们更多自由的时间去生活,去享受,去陪陪家人。此文也希望告诉那些准备着手数字化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新朋友们,勇于尝试,但不要陷入事事都要靠应用的怪圈,过多的工具只会带来更多的焦虑。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欢迎更多的朋友一起交流,嘻嘻。

(0)

相关推荐

  • 个人知识库软件应用及推荐

    前言近一阵子,因国内部分地区流行新型肺炎,传播速度较快,本来打算自驾游嬉皮一下,结果变成了家里蹲,顺便整理一下Softwave(装机必备)文件夹.突然想起从前一个没完成的计划:"个人知识库汇 ...

  • 苹果 iPadOS 15 上手:更全面、更好看,谈生产力仍需再等

    熬夜看完 WWDC 2021 演讲的你,是否跟我一样有种「就这?」的感觉. 万众期待的.本该赋予 M1 版 iPad Pro 更多生产力的 iPadOS 15 系统,并没有如愿变成我们想要的模样,对, ...

  • 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拿什么拯救我的iPad?

    "豪车放车库,人宅沙发里",有工具也只发挥出1%生产力,其余都用来刷剧看电影,美其名曰"爱奇艺娱乐力".还不是因为懒. 于是网上有了这么一句调侃"买前 ...

  • 留学新生必看正确做笔记的学习方法

    相信很多拿到大学offer的新生对大学生活都是充满了期待.很多学生已经开始为秋季开学做准备了,网上也有一些大一新生的攻略.美国某网站评选出了大一新生必须要掌握的三大关键技能:批判性思考,时间管理和笔记 ...

  • 分享几款超优秀的iPad软件,每一款都值得体验!太赞了

    你的iPad里都安装了哪些优秀的APP? 如果你不知道安装什么软件,可以看看我接下来的推荐~ 1.MarginNote3(APP内购买) 一款功能强大的阅读和学习工具. 它支持阅读PDF文档和电子书, ...

  • 满分神器,支持全平台!

     Hello,大家好,我是小喵. "努力做最有价值的分享" 效率神器:微秘 工作学习中,日程管理软件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事情.避免遗漏重要工作,更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 ...

  • windows 10必备的软件有哪些?

    xyplorer-让文件操作效率提升3倍(文件管理第一选择) Qdir(第二梯队1) QTTabbar+clover(第二梯队2) TC(第二梯队3) 搜索工具: 推荐everything(必须)和F ...

  • 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常见的扫描仪设备有哪些?

    档案行业工资大调研2.0上线,快快扫码填写问卷 档案数字化,是一个对扫描仪要求很高的行业,扫描仪的规范和使用直接影响着扫描图片的质量,决定了项目进度的快慢.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指出 ...

  • 读懂阿里钉钉“数字化工作方式”背后的含义

    12月9日,阿里巴巴旗下钉钉在北京召开秋冬发布会.钉钉CEO"无招"陈航宣布钉钉最新的Slogan,从原来的"钉钉,一个工作方式"改为"钉钉,一个数字 ...

  • 纪念中国考古百年|云南考古数字化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100年的中国考古学为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全国各地纷纷发起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云南考古已近百年,元谋人化石地.晋 ...

  • 一个人就一个人:人到中年,应该如何看待友情、工作和生活?

    人到中年,有了家庭孩子,再看到这个书名,有些抵触,但如果你因为这个书名而错过这本书,就太可惜了.我看这本书是因为作者刘同,虽然一直觉得他写的都是快餐小说,但从<谁的青春不迷茫>到<你 ...

  • 离开了工作和生活的修行,毫无意义

    在王阳明看来,工作和修行是一体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也正如事上磨练的心学基础一样,修行无体,以工作为体,以生活为体.离了工作和生活,修行就变得毫无意义. 01.立什么样的志,成什么样的人 11岁的王阳 ...

  • 怎样才能让你的工作和生活事半功倍呢?

    说到自我提升,很多人都会想到知识和技能层面上的成长.但其实除了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渴求,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因为知识永远都学不完,活永远干不完,钱永远赚不完,但你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下面的这些事实 ...

  • 为什么中国人不容易把工作和生活分开?

    维舟,专栏作者,南都观察特约作者 工作与生活要分开.在私人生活中不被打扰,这在中国本身就是逐渐浮现的一种新意识,是一个新的群体孜孜以求但尚未实现的权利--甚至是一种特权,因为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人,常常不 ...

  • UC头条:最健康的跑步方式: 控跑量、练力量、睡眠足、平衡工作与生活

    点击加载图片 撰文/柳条来源:马拉松助手 跑步被公认为是最健康的运动之一.对于很多跑者来说,去跑步就是为了健康,不仅是身体的锻炼,还有内心的修行. 特别是这几年马拉松赛事在中国太火了,吸引了很多人加入 ...

  • 工作与生活

    人的一生应是多样的,要工作.也要会生活, 切不可为工作所累.工作可以使一个人高贵, 但也可能把他变成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