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茨瓦纳对培育钻石的态度说明了什么?(文末有音频)
博
茨瓦纳在钻石行业的地位大家都是知道的。钻石是博茨瓦纳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政府和De Beers也常年有合作。不但是De Beers,连Petra也在博茨瓦纳有新的勘探项目(虽然前几天已经卖掉了)。所以博茨瓦纳对培育钻石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反应天然钻石源头的想法。
昨天出来一个重要的消息:博茨瓦纳矿业、能源和水利部常任秘书长Mmetla Masire公开发表了自己对培育钻石的态度:
不生产、不销售。
这个消息一出来就引起了业内的关注,毕竟在疫情蔓延、中游堵塞、下游需求暴跌的今天,天然钻石行业受到的打击是空前的。相比之下,作为新兴事物的培育钻石,凭借其低价、优质、量产的特点,博得了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很多国家都接受了培育钻石,比如中国(上游)、印度和以色列(中游)、美国(上游&下游)等等。这些国家无一不是传统钻石行业的杰出代表。
但为什么在这个很敏感的时刻,博茨瓦纳却站出来表态说自己反对培育钻石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Masire陈述的理由。他多次用到了一个词叫“compromise”,意思是“妥协、让步”。原话是这样的:
1)“博茨瓦纳不能涉足培育钻石的生产和销售,因为这会使天然钻石在价值上让步和妥协。”
2)“我们不要在钻石方面妥协。如果我们开始生产培育钻石或与之相关的东西,那就等于我们在钻石的价值上进行了妥协。”
3)“虽然COVID-19疫情给钻石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我们希望在不远的未来,市场会得到恢复。”
4)“关于和De Beers的合作方面,我们可以披露一些消息,但不能全都公开,因为De Beers和其他矿企毕竟是同业竞争关系。我们之间的合同不能公开,因为竞争对手或许会对此加以利用。”
他说的不含糊,而且也并非完全不在理,只不过让人有些不理解:接受培育钻石真的会损害天然钻石的价值吗?
我觉得这个解释有些苍白。因为即使是博茨瓦纳的长期合作方De Beers,也已经通过Lightbox开始操作培育钻石了。
再看一下几组数据:
- 现在博茨瓦纳的钻石有50%是卖到美国的。但美国市场不怎么好,所以现在他们正寻求在其他国家发展,比如中国。
- 现在De Beers有15%的股权是属于博茨瓦纳政府的,Anglo American持股85%。按照这个比例,政府可以独立销售10%-15%的钻石。
- 博茨瓦纳有一个8亿美金的公益基金,里面的钱基本都来自钻石盈利。
- 2008-2009经济危机期间,博茨瓦纳的钻石产量曾经暴跌一半,从年产3260万克拉跌到了1770万克拉。后来这个数据到2012年第一季度恢复到了3200万克拉以上。
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到,其实博茨瓦纳对于De Beers、对于天然钻石是很依赖的。说实话,De Beers本身并不排斥培育钻石,相反,它还希望通过终端价格对两类钻石进行有效的区分。在De Beers内部,培育钻和天然钻是可以共存的。但博茨瓦纳不一样。作为一个国家,要考虑的因素远不止单纯的经济效益这么简单。所以,无论是从政治影响上考虑,还是从本国的加工能力、就业趋势上考虑,它放弃培育钻石都是有理由的。
另外,博茨瓦纳和以色列、比利时这样的国家不一样。他们说白了都是类似“中间商”的角色,可以通过撮合上游和中游的交易来提升自己在钻石行业的地位。而博茨瓦纳是纯粹的资源国,国家资源都投到了矿业上,所以(至少短期内)不可能成为“交易中心国”。而且,就算想部分转型生产培育钻石,那也不太可能干得过中国和美国。
所以,与其“随大溜儿”地切进培育钻石行业,不如发挥自己的优势,专攻天然钻石这一块。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能说博茨瓦纳的决策就一定是“错误的”或者“逆势的”。
想起前几天福布斯的Pamela N. Danziger曾经发文,号召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和解”云云,在业内广为流传。在我看来,Pamela这么讲有点儿“搏关注”的嫌疑。首先,在疫情的影响下,任何对立都可以被(表面上)和解,毕竟大家都要吃饭,在这个问题面前人人平等。在销量和利润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能活下来。其次,两派不存在真正的“和解”甚至“融合”。要想扩大市场、要想各自扎稳市场,双方还是要继续“斗”下去、继续做好区分工作。这不是坏事,而是有益于市场的事。
之前写过一篇《持久战》就表达了我的观点:只有持续打,才能对市场有益,才能不断扩大市场的范围。
“打”不是错,错的是“乱打”。比如这次博茨瓦纳的申明,看上去是跟培育钻石行业打了起来,但事实上却是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价值、稳固了国家在行业里的定位。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两派都应该为此鼓掌。相反,如果它只是一味地意气用事,那就是傻。
我相信博茨瓦纳没那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