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味

家中祖辈父辈都爱读书。在生活清贫的年代,他们节衣缩食也要订一份报纸,买几本期刊……日积月累家中便颇有了一些藏书。上学后我开始识字,从拼音字母到方块字,渐渐地便能连蒙带猜地将一篇文章囫囵吞下。从此,同学伙伴们成群结队的嬉笑玩乐中少了我的身影,不知何时起,我也加入到了大人们读书的队伍中。长辈们对我的读书既不加以拦阻,也不予以引导,全凭了自己的兴趣。在书中,一个神奇的世界在我眼前缓缓呈现。

“人生识字忧患始”,我的头脑至此不再单纯,每日似有无尽的悲喜上演:既替白雪公主担心,又为林妹妹伤怀……每晚睡觉前最大的心愿是拥有一双灰姑娘的水晶鞋,去邂逅我的王子;早晨在母亲的催促声中醒来,望着眼前的一切依旧,不由地叹气。躲开父母不解的眼神,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那寡淡如水的生活。

此时读书只得了“有趣”一味。读《西游记》体会不到主人公历经磨难取回真经的那份坚毅,只单纯地喜欢大圣既敢大闹天庭,也可入龙宫劫掠,单单那一声“土地老儿”就够我乐上半日。哪吒的风火轮、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二郎神的七十二变……眼花缭乱的人物都有稀奇的珍宝和绝世的武功相匹配,他们走马灯般在我的脑海里流转,搅得我日日魂不守舍,作业只来得及草草应付。读了太多的《聊斋》和神话故事,晚上便不敢再往暗处去,生怕惊扰了另一个世界里的生活;福尔摩斯、狄仁杰的侦探故事,没有读出严谨的推理,只那血腥的惨状成为一段时日萦绕于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夹杂着忧愁苦闷、欣喜愉悦,在与书相伴中结束了小学生活,升入初中。在校学习时间变长了,学习气氛变浓了,教室四壁贴满了励志的语录,各科老师齐心协力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要“头悬梁锥刺股”,认真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更为绝妙的是,老师针对女生可以缓缓道出“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趁早断了那讲求穿衣打扮的念想;对男同学则慷慨激昂地鼓励“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受此影响的男同学便真得对我们这些花季少女不屑一顾。每个人都行色匆匆,神情凝重,大有一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

配合着言辞的教育,学校和老师一致用严格的管理来惩治我们的懒惰。每日从不缺席的点名、风雨无阻的晨跑、课余班主任不辞劳苦的监督,让我没有半点偷懒的借口和时光。频繁的考试、竞赛、排名,激发了我争强好胜的自尊心,开始主动地早起,较着劲地用功。此时的读书,追求的是“有用”。见缝插针的阅读,也仅限于参考书、教辅书。偶尔有闲暇读一点课外书,也会按老师要求,认认真真地摘抄精彩的语句、段落、篇章。那时最欣赏文章中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言,写作文时旁征博引地来上几句,让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内心便有了一种无言的自豪。

在老师千方百计的鞭策下,我终于混在千军万马中挤上了独木桥,命运终究被知识改变了。学习之余又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但我只留恋那带有墨香的图书馆、阅览室。男同学迷恋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大学女生的标配则是席慕容的诗、琼瑶的小说、三毛的散文。每得一本,全宿舍排队候着,挑灯夜战读完击鼓传花般递到下一位手中。这时读书虽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却也只是更多地盲从、随大流。

工作、结婚、生子,生活中充斥了太多工作的压力,塞满了柴米油盐的无奈。埋头备课、上课、阅卷,既要关心学生的成绩,也要思虑自家孩子的一日三餐;睡前既要给孩子讲故事,又要帮孩子检查每日的作业,还有那永远擦不干净的地板,洗不完的盘碗……生活的一地鸡毛让我像一只陀螺,忙得脚不沾地,疲于应付。享受读书赋予的那份唯美和浪漫,已成了一种奢侈。读书只是深藏于心,不忍遗弃的一个梦想。

儿子去外地读大学,两个人的生活平淡无波。不想追剧、刷手机,更不愿伴着“小苹果”去跳广场舞。重新翻开书本,伴着一杯清茶,静享那一份独处宁静的时光。书香伴着茶香在屋子里四处弥漫、飘散,心灵便如入禅般淡定。读书已成为我深入骨髓的至爱,灵魂的相依。书籍浩如烟海,光阴又如此短暂,真是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禁生出了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因此,所读之书都须精挑细选,再三甄别,真正求的是“开卷有益”。

时间的沧海桑田,世事的纷繁变幻,在书籍的世界中悄悄沉淀、慢慢消融。摒弃流行中的那份喧嚣浮躁,欣赏名家名著的那份平和隽永。语言的朴实无华、行文的流畅自如、思想的深邃独特……每一次的阅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领悟、不一样的震撼。有书为伴,我可以更加勇敢从容地面对人生的凄风苦雨、万千劫难,在最深的绝望里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责编:张萍花   图文:侯常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