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的人生经历,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秘密
这几天,一篇《26年前,轰动全国的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后来怎么样了?》在朋友圈疯传,我一口气读完,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不吐不快。
1995年时的张俊成,19岁,在北京大学当保安,初中毕业。
20年后,2015年,他和4位朋友一起联手创办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张俊成是这所学校的校长。
从保安到校长,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我不想再重复这篇文章中的具体细节,读者可以搜来仔细看(值得一看),我只想通过分析张俊成的人生经历,归纳出一个关于教育的秘密——是一个大家忽视的公开的秘密。
为什么在北大当保安的张俊成能够进入北大学习,成为北大法律系的学生(专科)?在此之前,北大有那么多的保安,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我们从张俊成的出身开始捋一捋。
家庭异常贫困,七个兄弟姐妹唯一读完初中的张俊成,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未来将面临更艰难的路。
因为穷,小时候就吃了上顿没下顿,初中毕业后,张俊成先是在铁矿上打工,在漆黑的矿洞里,挖一吨铁矿石才挣二三十元;后来,他又在一家汽车配件厂当临时工。
但是贫困并没有消磨他的志向:“一定要走出大山,绝不再过这种被庸常和苦难腌透了的生活。”这是他早就下定的决心。
当张俊成听到一个消息——县劳动局要向北京输送劳动力,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且在接下来26天的培训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选中到北京大学当了保安。
这是他抓住的人生第一个机会,也是改变他命运的关键一步。
如果张俊成就此满足,可能顶多也只是一个优秀的保安而已。
每个人命运中都不可避免地会有挫折、困境和屈辱,这些能够打击我们的遭遇,可能也恰恰是新的机会的开始。
当因为不懂外语被几个外国人羞辱之后,张俊成也曾经想过放弃在北大当保安的工作回家种地。但是,他那句“闯不出名堂就不回来”的誓言帮助了他,母亲在电话里那句“你闯出名堂来了吗?”,让他幡然醒悟。
于是他下决心开始自学英语。尽管这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他说的英语听起来像德语,这是他的恩师和贵人——北大英语系教授曹燕对他说的话。
曹燕教授是个有情怀、有大爱的教授,可以说,正是因为曹教授对张俊成的大力帮助,才有了他进入北大听课的机会,准确地说,是免费听课的机会。
这有点像一个渴望学成武功的少年,拜到了武林高手门下的故事,看起来很偶然。实际上,曹教授是在观察了好久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她觉得这个小保安能够坚持自学英语这么长时间,不简单,很自然地萌生了想帮他的意愿。
看似偶然,实则是张俊成用自己的执着赢得了人生的第二个机会。
曹老师那句“我不要你感动,要你行动”激励着张俊成,他用拼命学习回报曹教授的帮助,也因此让命运开始再一次垂青于他。
他有多用功?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见过每个时间点的北大”(这显然是模仿科比的话)。他终于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专科)。他为自己打开了那一扇本已经被焊死的天窗。
他成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他“扫地僧”般的传奇,在当时轰动全国,我当年也曾被他激励过。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篇文章在朋友圈传播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张俊成在北大法律系毕业后做了什么。
原来,他的传奇还在继续,并且这个传奇才更让我们感动。
张俊成已经成了北大的一张名片,但是他婉拒了北大的挽留,回到家乡——山西长治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因为他没忘记自己当年和母亲说过的那句话——“闯不出名堂就不回来。”
既然闯出了名堂,那就要回来。回来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改变更多像他一样不能上大学的孩子。
张俊成的成长很快,从一线教师,到政教主任,再到副校长,再后来,和朋友合作开办了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并担任了校长。
从保安到校长,张俊成无疑实现了出人头地的目标,但是,真正让我今天想写张俊成的动机,并非在此。
二十多年来,张俊成始终没有忘记他在北大的经历,没有忘记北大老师们对他的帮助和谆谆教导,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他都尽心竭力,更重要的是,他秉承了北大教授对他所做的一切——助人。
看看下面的表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