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试题︱诗歌鉴赏:王令《纸鸢》

一、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纸  鸢
  王令①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②遂为安。
挟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注释】①王令,北宋诗人,为人正直敢言,有治国安民之志,但一生壮志未酬,贫病交加而死。
②偶能终日,意指纸鸢之线易断,偶尔能在一天里始终飞于高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揣测放风筝的人放风筝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的原因,是嫌弃飞鸟花样不够多。
  B. 三、四句写风筝挣脱线高飞,便有“愚儿仰面看”,诗人借此暗讽世俗之人的势利。
  C. 碧霄难至,风筝偶尔飞向高处便“遂为安”,好比暂居高位的小人志得意满的嘴脸。
  D.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风筝的形状和色彩,以衬托、对比手法来表现风筝飞升之高。
  15. 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与庄子《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二、试题答案:

【答案】14. B 

15. 参考答案:
本诗的纸鸢和《逍遥游》中的斥鴳都显得自大无知,但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暂时高飞却嘲笑未能远飞的大鹏,这是一旦得势便嘲笑有志难伸之人的小人行径,而庄子《逍遥游》中斥 鴳不知自己也有所待,见识短浅。

三、答案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诗的第三、四句所写并非“风筝挣脱线绳飞天而去”,而是乘线凭风高飞的场景。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理解诗句内容,结合文意作答。
需要分别分析“笑杀鹏抟”的纸鸢和嘲笑鹏的斥鴳的形象,然后比较异同。
“笑杀鹏抟”的纸鸢,看那风筝乘线凭风飞去直冲云霄,虽然不一定能够到达那高旷至极的天际,却能终日飞翔久久不落,就连那相传一飞九万里的大鹏鸟,也没有这般本领。这是一旦得势便嘲笑有志难伸之人的小人行径。

《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结合文本内容“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分析可知,斥鴳不知自己也有所待,见识短浅。

两者都显得自大无知。

  四、诗歌简析   
王令(1032-1059)字逢源,北宋诗人,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五岁时父母双亡,随其叔祖客居广陵(今扬州),长大后以教学为生。王令才高命短,28岁卒。他的诗构思新奇,造语精辟。
“端”古为布帛之量,一丈八尺为一端。“末多端”是指不多、不远的意思。放风筝的人未必就是 因为飞鸟飞得不远,才把风筝放起来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然而作者这么想,这么说,显然他是把风筝当作飞鸟一样看待了。你看那风筝乘线凭风飞去直冲云霄,虽然不一定能够到达那高旷至极的天际,却能终日飞翔久久不落,就连那相传一飞九万里的大鹏鸟,也没有这般本领。
这是一首宏观描写风筝的诗。作者不写风筝的形状、色彩,甚至也不写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而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衬托、对比、夸张的手法,与风筝飞升的气垫,写出了风筝最本质的特性—拔高,善翔。飞得高,放飞线角度大,稳定性强,这也正是今天风筝爱好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所追求的境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