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全部家当 奔走在会场间创业
一台电脑,一个速录机,便是陈玲工作的全部家当。带着她的家当,她穿梭于上海的大小会常
创业于奔走的会场间
因为《理财周刊》主办的第二届理财博览会,陈玲成为了《理财周刊》的名人。在博览会期间,担任其中部分论坛网络路演的陈玲,其“话毕指停”的功夫很快就在人们的口中传播开来。“一分钟可以速录280个字!”在十指的跳跃舞动中,创业的过程就如同她从事的行业般“快速”而“经济”。“全上海这样的人才不超过五个!”不约而同地,很多人向记者讲起这位厉害的速录员。“神!”这是众人对她的一致评价。
冰天雪地。在陈玲位于杨浦的新居中,记者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无铺创业者。
意外加盟速录公司
对于很多人而言,速录机和速记都是新鲜的玩意,陈玲习惯地拿出她的速录机,介绍起它的原理:“其实说穿了就如同老顽童一手画圆,一手画方,速录机就是在完全对称的24个键盘上,通过左右手同时输入不同的字来达到速记的目的。”
可即便是简单的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没有经过练习的常人也难以完成,更何况是难上数倍的中文录入。而陈玲学上这个偏门的行当也属偶然。
2003年夏天,一期《风流人物》的电视节目引起了陈玲的兴趣。那期节目介绍的人物也是一位学速记的北京女生,在那里速录正被作为新兴的行业而被追捧。节目终了,对速记始终半知半解的陈玲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令人兴奋的是,在搜索过程中她得知了北京一家知名的速录公司近期要在上海发展业务的消息。
当对方在面试时告知陈玲学习会花很长时间的时候,她并没有轻言放弃,反而对速录公司增加了信心:“当时公司在招速录员的时候,并没有张贴任何广告。在选用人手过程中没有来者不拒,而是通过面试进行筛眩录用之后的学习也是按照公司内部培训的形式进行,这样的做法都证明这不是一家骗人学费的培训公司。”
购置了一台3000元的亚伟中文速录机和上缴半年8000元的培训费用之后,面试通过的陈玲开始了中文速录的学习。那时,从未接触过速记的陈玲自信满满:“开始的时候想法很简单,以为速记就跟学习五笔输入法一样,花上一两个月时间就可以掌握,花钱学习一下就当多拿一本证书,为就业增加砝码。到真正开始学习之后,才明白速记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轻易。”
成才率极低的速记员
平时习惯于按照书本练习的学员,在时面对一张陌生的报纸时,输入速度会从每分钟200字降到每分钟10字,甚至不如其他中文输入法。在面临意向不到的困难时,有的同学干脆打起了退堂鼓,有的也在是否要继续学的选择前踌躇徘徊。与他人相比,对速录稍感适应的陈玲则决定走下去。在公司内部举行的重点培养对象选拔中,陈玲毫无意外地拔得头筹。
陈玲解释说:“所谓的重点培养其实就是与老师同吃同祝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有一个人时时监督着加紧练习,效果肯定会与单独练习有所差异。另外就是多了不少可以上会的实习机会。在速记这一行业,要想达到可以上会的水平光靠自己蒙头苦练是没有用的,因为很多只用在实战中遇到的问题想是想不出来的。就在可以上会实习的一个多月里,我的速录速度从每分钟190字迅速达到可以单独上会的每分钟220字的水平。”
然而,速记并不是一味强调快速,准确率是另一必须合格的标准。在陈玲的同学中,有一位的速录速度已经可以每分钟完成260字,最后因为错误率太高而不得不面对被淘汰的命运。到最后,10名参加培训的学员达到上会标准的只有陈玲一人。
而拿到上会资格之后要面临的又将是另一种难度的考验。“速录涉及部分专业行业和领域,这就要求速录员必须是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这样才能在专业的领域中听懂并准确录下发言人所说的内容。我刚刚为《有话大家说》做现场字幕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竞合’二字,如果之前我不掌握这方面知识,就不会知道'竞合’就是'竞争与合作’,现场就会犯错误了。”陈玲说道。
创业谋求更大个人空间
常人一般需要两年时间才能熟练掌握的课程内容,陈玲从学习到实践再到上会,总共只用了一年时间。她也在不断的上会实习中,积累经验,在边听边记之外,还可以帮助说话人整理语言的逻辑和语序,并纠正语玻奔波于城市间的陈玲,在能够独立上会之后,公司给予了她一定的工资,底薪每月1000元,其余按每小时10元提成。在满负荷的运转中,陈玲最多的一次上会83小时,最后总到手不过2000元。再加上公司对员工管理制度上的不合理,陈玲决定自己创业,寻找在更自由条件下的发展空间。
表演类每分钟510个字,说话类每分钟230个字,错误率低于2%。这就是陈玲上会的速录水平。正如传闻中所言,这样水平的速录员在全上海只有三四个。“你只要往马路上一站,所有的速录公司都会争着来抢你。”这是陈玲在离开公司时,老板对她说的一句话。
“离开公司的时候,我很迷茫,不知道是否还会像从前那般有盈门的顾客。很幸运的是,跟我相处熟捻的顾客更喜欢和我联系业务,即使是在我离开公司之后。我的担心成为多余。为了推广业务,我不甘于等着天上掉馅饼,于是便主动联系一些市场调查公司,开始两条腿走路。”陈玲创业的过程相较学习过程而言,似乎轻松了很多。
现在陈玲的业务量每月有80场到100场,每小时的收入是150~200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回想起在公司时的收入差距,离开公司时的决定不能不说是明智之举。
业务多得来不及做
在陈玲分月存储速录文档的电脑中,每月的业务量呈明显上升的走势,从原来的二三十笔到现在满满的一屏。在新家的墙壁上,有着一块在别家很难见到的用品——小黑板。那里记录着她近期参加过的速录会议,满满的一黑板。“太多了,记不过来。”她笑道。
现在陈玲已经很少再去主动联系客户了,并不是因为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也非客户难以伺候,而是她已经无暇应付了。她说:“主动联系客户之后,一旦没有时间完成工作,失去诚信,不但这笔生意砸了,以后再想继续都很困难。”
为了秉承诚信,维护公平,很多时候陈玲都要以失去一部分经济利益为代价。“比如,一位先来的顾客约定了某一天1小时的速记业务,过一会儿另一顾客需要约同一时间3小时的速记业务,很明显,后一笔生意我到手的收益要高上许多,但我只能选择前者。”
从无铺走向有铺
两三万元的创业成本,快速的现金回笼,让一些不懂速记的老板也有志于投资于此,于是上海的速录公司数量从两年前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5家,而有意思的是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的速记员,更多的只是充当上下家的中介。
面对上海尚未开化的速记市场和素质不高的速记公司,扩充人手,成立属于自己的新公司成为陈玲现阶段的目标。“虽然无铺创业帮我节省了一大笔店铺租金的费用,但是合理的速录公司的模式应该是业务量与人手数量成正比的。最近,我已经和一家市场研究公司谈妥,固定为他们提供速记服务,平均每月也有四五十常加上原来的客户,显然现在光靠我一人之力已无法应付市场的需求。所以,我想在过年以后开一家自己的速记公司。”
陈玲说,“本来我手头有客户,自己有过学习速记的经历,会很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教与学都容易很多,只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