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相见已相识

烟儿的227篇原创文章

喝茶,读书;旅行,拍摄

我只想把日子过成诗

文 似水若烟

我对你深情至此,却不可言明。一旦道破,它便虚妄。守在你身旁,无论是以何种方式,都是我至深的幸福。

——安意如《日月》

我用一颗澄明清净的心,温婉缓慢的状态,细碎平静地记录下,这一刻,我的心境。

其实,也无法贴切地描绘此时此刻的心境。有一些了悟,有一些迫切,有一些迟缓,有一些平静,有一些喜乐,有一些放下,有一些倾诉,有一些藏匿……诺,依然矛盾,依然迷糊。

尽管我依然还是有些不以为然,没有完全信服,但是,我知道,这一次已经改变了我对作者的看法。

在此之前,不管安意如三字是怎样的畅销书或者叫作家?我都没有放在心上,甚至有些不屑一顾。

因为在我没有看过她一个字之前,她被有些人排在十大抄袭之中。

所以,从此我拒绝看她的字,毕竟抄袭是一件在我看来很对不起自己人品的事。缘于她的《人生若如初相见》尽管现在我依然一字未看,但大概也明白一二。古人之诗词,已经被许多人解读,只要你看了揣摩了再加上自己一些些领悟与感受便可以出书了。大概这便是有人把她排在抄袭之行列之故。当然,纯属我自己猜测。

同样的作为贯穿此书的仓央嘉措也是我不愿意去写去看的。在我没有接触他诗句生平的时候,网络简直有普天盖地之势去谈论、引用、书写。好象一时之间仓央嘉措真成了情僧而非活佛。后来我看了《伏藏》对仓央嘉措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他并非一个情场浪子而是由始至终只爱着玛吉阿米。但其实依然是粗浅的了解。

因为一直有逆反心理,别人喜欢的在我还没接触之前便会先不喜欢了;世间流行的在我不了解之时我也会不接受。大概我的叛逆期还比较长,哈哈。也不是说故意反其道而行,反正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毛病与潜意识里的抗拒。

其实对于人物,对于佛学,对于禅宗,我真真是一无所知,半点领悟都无。所以,我才会常常有各种奇形怪状的想像与假设。

如果释迦牟尼不是生为王子,那么他的放下身份,抛弃荣华就无从谈起。后面的体会疾苦,心存慈悲,大爱天下,是不是就不那么让人信服?如果他出身贫寒,生活悲苦,每天为了一餐一饭而奔波劳碌,还会有其他的心情去思去想去慈悲么?

如果仓央嘉措不是被选为灵童,他的诗句会有那么多人关注吗?因为身份的特殊,因为无法选择的出身注定了无从选择的命运。“世间安有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与“鱼与熊掌,焉能兼得”是不是一样的意思?只是前者说的是情,后者说的是世事,更宽广一些。

人生在世,有几个人可以兼得?世事无常,谁能想要的都可以得到?你选择了一个爱人,就算有再多的人爱你,你也无法接受;你选择了一张床,就算家里有上万张好床,你一晚也只能睡一张;你今天选择了去江南,就无法去西藏;你这一次选择的是这一条路,另外千万条通往罗马的路便都无法同一个时间去走。……

可为什么偏偏,众人都拿仓央嘉措说事呢?是因为他的身份?

其实不管是怎样芸芸众生的我们,都能从中找到一些相似的情感与两难选择所产生的无奈与悲哀。所以断章取义拿来运用。我们古人诗词不是也有以闺中少妇为名抒写官场失意的吗?

如果认为仓央嘉措只是世间最美的情人,那便忽略了赋予他身上的活佛的聪慧与领悟,痛苦与觉悟。

生为西藏人,信仰是与生俱来的。那些普通大众,都有磕十万长头的心愿。不为别的,只为祈求苍生平安喜乐,更何况是灵童转世的门巴族人宕桑旺波呢?心怀慈悲,大爱天下是最基本的性情,他又如何会为了一个人的小爱而放弃大爱的活佛呢?只不过,平凡如我们,总是喜欢用看到的一两句诗恰好表达了我们当时的心情便以此来衡量心中的仓央嘉措。

就如我在一知半解,甚至是无知无解的情况下,也敢这样写出心中的想法与疑惑。

智慧如他,还有比转世灵通更通透的吗?他不愿意以佛之名,成为政治的傀儡罢了。

地位,荣辱,生命,情爱,世人趋之若鹜的身为活佛的他又哪一样无法参透呢?

当然,这是我从安意如的《日月》里看到的一点体会而已。

“用纯美散文式的语言的一部告别欲望,重返净土的灵性之书。”写《日月》是安意如去西藏取得的灵感,历时四年完成的,听说这是她写得最投入最用心的。

故事简介是讲尹莲因为谢江南的结婚而失意到西藏散心,从而遇见长相颇像谢江南的索南次仁一个六岁的西藏孩童。然后带他到北京,改名尹长生。

从此,尹长生生活在高干家庭里,过着丰厚物质生活的日子,他聪明智慧,对尹莲一往情深。因为年龄的差距,因为尹莲与谢江南的终成连理,他一直隐忍着对尹莲的情意。

为她,他成为商场的巨贾;为消除谢江南对他的戒心,他在风月场所中纵情声色;为她,就算他内心依然不为繁华所动,却甘愿沉沦在尔虞我诈的商场里沉浮……

最后顺应内心的召唤,顺应尹莲之父尹守国的遗言回到西藏,从而遇见同样历经人世情感生离死别的苏缦华相遇。

有些人的遇见如果时机不对,只会成为彼此生命中的过客,甚至只是历练中毫不起眼的小插曲。可当时机刚好,便是千帆过尽后的那一个人。就是你,在恰好的时间恰好的心情恰好的领悟遇见恰好相投的人。

长生觉得,如果他不跟尹莲进京,而是一直生活在庙里,或许早就领悟。可我觉得,如果没有红尘中的种种,没有情场里的种种,没有商场的种种,没有这些经历,领悟依然浅了些。毕竟,只要你内心依然古意,依然清明,就算身在红尘,经受轮回,也是一种修行。

苏缦华在来西藏前,与一个相处八年的男友分手,没有一丝留恋与遗憾,因为她只是把他当成借口,从没真心爱过他。

与一个有妇之夫相恋,是真心相爱,真情相依,却当对方因为得了绝症而要求她离开时,她没有陪他走完最后的旅程,就算对方为他选择离婚娶她最后却因为自己得病而不愿意连累她,选择跟她分手。这一点,我觉得所有离开的借口都是苍白的,没有陪对方到最后一刻,苏缦华便是一个无情无意无心的人。再多的领悟再多的聪慧都是虚假的。

她可以以前真心地爱着以行,后来爱上回西藏寻找灵魂根本的尹长生,都没有错。一个人一生可以不止用上一个人,但是,同一个时候却只能爱上一个人。你所爱的人为了你而离开你,而你不管出于什么借口与说辞,离开都是无情无义的。

尽管她说“背负着爱的回忆离开,比背负伤害的回忆离开,更寸步难行。”但是,后来,她在西藏遇见了长生,尽管长生的前尘旧事与她无关,长生心中对尹莲的爱根深蒂固甚至成了一种信仰,她依然坚定“是了,长生,我的佛,我将追随你,踏破虚空,直到证悟。”她认定他是她的佛。此番转山转水转佛塔,只是为了与他相见。“我对你深情至此,却不可言明。一旦道破,它便虚妄。守在你身旁,无论是以何种方式,都是我至深的幸福。

确实,有些深情,无可言明,一旦道破,便失去那份意蕴。有些相知,无须说出,一旦表白,便失去那份意味。不说,也晓得;不言,也明了。有时,或许仅仅是一个轻轻的感叹,一个无声的眼神,一句只说了开头的话……对方都知道你此刻的心情心意。一旦说出,便失掉这份未曾言说也明了的知心了。

此书,由始至终,最纯洁无瑕的是尹莲。她对谢江南一往情深终身不变,她对尹长生信守承诺呵护周全,她知道长生对她的情深意重,却只能以一个母亲的心怀去关爱呵护信赖他。作者有一句话说得好“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你爱一个人,爱到愿意为他不计代价付出一切,而是,你明明知道被人深爱着,却不能有所回报。”

长生与Sam的情缘,后面写Sam的跳楼自杀与最后的歌曲,都是用了张国荣的事迹,这一点我觉得作者不够厚道,呵呵。死者已矣,何必如此编造?就算你知道的是第一手资料第一知情人,在人已经去了,也该变成真正的秘密。

活着,是因为心里还有爱,走下去,是要为自己和他人找到一个信奉受持的答案。”是的,活着是因为心里还有爱。所以不舍所以难离所以眷恋这个人生。

第一次看“墨脱”这个名字,是在安妮宝贝的文字里,当时,它仅仅只是一个名字。

在《日月》里也看到西藏的各种地名,安意如用优美的清冷的文字如诗如画去描绘每一处的景色。让人找到安妮的一点感觉,可安意如又与安妮不同,她没有安妮那样极致绝对凛冽冷艳的决绝。安妮是一个特别个性的人,安意如带了些温婉与清新。

墨脱,是隐秘盛开的莲花意思。许多人为了洗涤灵魂的污垢或者只是为了找寻自我,或者是因为想要试试不是任何人想去就能去的地方而选择了墨脱。一个带着神秘禅意至今依然保持原始的地方,不被污染,不受侵蚀,有着自己的清净与纯粹。

如今刚看完了《远方的家》有关西藏的风景与风土人情,再那么碰巧的看到安意如的这一本关于西藏、灵魂的书。那些地名,那些神山,那些圣湖,那些优美洁净我在书中又一次领会。原来西藏在我心中,就是蓝得不能再蓝的天,白得不能再白的云,寸草不生裸露着原本山体颜色的深褐色大山,山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这,便是我心中全部对西藏的想象。

就算看《远方的家》我也没有冒出去西藏的念头。毕竟,那么多人向往的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洗涤灵魂的圣地,并不是我需要的。我一直觉得,天堂不在任何地方,只在你内心的平安喜乐,灵魂的洗涤也不在于形式,只在你的信仰。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此生都无法到达雪域高原。

那日,我与先生闲聊,跟他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然后我把我所知道的有关仓央嘉措的故事讲给他听。他笑笑说:“你想去西藏吗?”

只是这么轻描淡写的这一句,我居然就愣在当场。

“我不行,身体受不了。”隔了许久,我说。

“如果,身体可行的情况下呢?”先生又笑着问。

我再一次震了一下:难道在我的潜意识里真的也有过去一趟的渴望么?难道我自己都不知道的渴望 却被先生一眼看穿么?

我一直觉得我喜欢的是江南,小桥流水,杏花烟雨的江南。可是,当西藏那特有的蓝色,那清澈的洁净,那单纯的纯粹,那坚定的信仰,我敢说,我不想去吗?

是的,我想去,不为朝拜,不为转山转水转佛塔,只是就这样站在你面前。不是想像,不是幻想,不是假设,而是真实的直白的面对。

拾壹

书里描绘景色,确实句子优美,意蕴悠长,比如这一处“那山亦不是寡然的,它自有如黛的青蓝色,上有白云写意渲染。山形灵峻,各有意相。光景的作用下,呈现出最美妙的水墨画。留白与着墨如此恰到好处,以至于,缦华觉得以前看过的山水画,不过是对它意境的重复和模仿,人造的气韵,无论怎样强大都不能和自然自造化相比。”这一段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我心中想描绘怎样也描绘不好的感受,在此处读来,恰到好处。

我借书的时候,书里尚且保留着此书的书签。我心想,上次借的书里面的CD也没有被借书私吞,如今这书的书签也依然完好,心里是欣喜的。只是后来我看到将近一半,有一处两纸张粘在一起没有拆开,我终于明白,我可能不是第一个借此书的,但肯定是第一个看完这本书的。若是前些日子我看到安意如的书也许不会有借的念头,恰恰是在这个时候,我想看看,究竟是怎样的一位作者?以一也无法概全,但多少是有个印象了。

拾贰

我看此书的时候正碰上近半个月来雨纷纷的清明节前后。窗外雨声,屋里人静,一人一书,书里书外两世界。时而看看书中的西藏风情,时而望望窗外连绵丝线,天地间一片白茫茫,雾蒙蒙,居然颇合书中意境,如清如凉的意蕴。

“每个人身上都是光明与晦涩,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作者如是解释此书之命名。

有些人,未曾相见已相识,未曾相识已相思。有些事,未曾经过已知晓,未曾知晓已明了。那些传奇人物,那些至情诗篇,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受。只是经历尽管不尽相同,可世间情事却大致如此。

无奈。惊喜。相知。相守。相聚。相离。。。。。。

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不问原由,没有原因,就一头撞进。爱与信赖。

烟儿独白:

一介无名小卒

江湖无立足地

社会无谋生力

与世无争深居

不加任何协会

不属任何门派

不问红尘往来

如果你懂,请随行

如果你愿,且相遇

我的真诚你的赏识

烟儿的深居与行摄

四无三不

喝茶读书行走拍摄

一路有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