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苏东坡的那一轮明月

林语堂在写《苏东坡传》的时候曾说,苏东坡的人生,是从四十岁之后才开始的。

从他二十二岁进士及第到四十岁,虽然仕途偶有波折,但总是走在大道上的,那时的他哪里想过世上还有那么难走的路,而且这条路还要他来走一走。

但难走的路,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风景,就连路上的那一轮明月都别有意味。

宋 夏圭 松溪泛月图

熙宁九年(1076),东坡四十一岁,他在密州知州任上过中秋,因为陷入新旧两党的党争而被逐出京城,已经是第六年了。

两年前,他为了离在济南的弟弟苏辙近一点,才自请调到密州,谁知道还是没见上面。

每逢佳节倍思亲,东坡与同僚好友饮酒于超然台上,大醉后写了这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熙宁九年的中秋明月因为东坡的这首词,从此与众不同,这首词是东坡写给弟弟苏辙的,副题便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个时候东坡觉得,与弟弟相隔两地已经是让他很苦恼的事情,只能安慰自己人生就是这样充满悲欢离合的,只愿他们彼此都安好,能寄相思于明月千里。

清 袁耀 汉宫秋月 局部

元丰二年(1079),东坡四十四岁,在湖州知州任上被弹劾入狱,依旧是因为党争被诬陷,不过写了一些针砭时政的诗便差点送了命,挣扎几个月后,好歹保住了命,被远远打发到湖北黄州去流放。

元丰三年(1080),四十五岁这年东坡到达黄州,开始时他没有地方住,借宿在定惠院里。一天晚上,他在寺院庭中散步,看弯月挂在梧桐树梢,写了一首《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一夜的月,不是中秋夜宴饮时的圆月,是一轮缺月。

万籁俱寂,没有同僚好友相伴,只他独往来,遭此大变,可东坡却说不后悔,宁愿在此偏僻地忍受寂寞清苦,也不愿向那些恶俗之人低头。

元 赵雍 澄江寒月图

一直借宿在寺院不是个办法,后来东坡找了个宅基地,盖了几间草堂,又搞了一块地开荒耕种,种点口粮饱腹,因为这块地在城东山坡上,他便给自己取了个号叫东坡。

住的时间久了,东坡发现这里还是很有意思的。

他给辩才和尚的信中写道:

“所居去江无十步,独与儿子迈棹小舟至赤壁,西望武昌山谷,乔木苍然,云涛际天。”

他的新家离长江很近,江上有赤壁,他与儿子苏迈曾驾着小船去江中游玩,从此就爱上了赤壁,经常与友人泛舟江上。

元丰五年(1082),东坡四十七岁,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七月十六这天有好友来拜访他,他们便一起去赤壁泛舟赏月。

去的时候月亮还没有升起,他们边饮酒,一边诵明月之诗,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月光照在江面上,朦胧不似人间,仿佛下一刻就要乘风而去、羽化登仙。

明 仇英 赤壁图卷

他们一边饮酒一边唱歌,朋友杨世昌刚刚云游庐山下来,专程转道黄州看望东坡,他随身带着萧,吹了起来: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前赤壁赋》)

东坡问杨世昌,萧声何以如此悲凉?杨世昌说,对着赤壁,就想到了当年吟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曹孟德,这些当年的英雄豪杰而今早已化为尘土,而渺小如自己又将何去何从?

东坡却不这么悲观,他安慰朋友说: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

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都是造物者赐予的无尽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想要多少都能免费地得到,难道还不够痛快吗?

听了东坡一席话,杨世昌一扫刚才的颓废,洗净杯盘开始新一轮的吃喝,困了便直接在舟中睡去,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了曙光。

这天晚上又是一轮圆月,虽然身在贬谪地,前途未卜,东坡却早已看开,从泥泞里走出来的人,才能感受取之无禁的月光照耀。

宋 杨士贤 赤壁图

一年后,元丰六年(1083),东坡四十八岁,还在黄州,十月十二日的夜里,他本来已经准备睡了,月光却突然照进窗户里来。

又快月半了,月色很好,他睡不着,便起来去找朋友: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逐步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的时代,东坡一个人在月夜睡不着,首先想到的是去找朋友散心,一路上也许还曾担忧不知道朋友睡了没,等他走到承天寺后,欣喜地发现朋友也还没睡,两人开心地在寺院中庭散步。

只是在月光下与好友散散步,就已经使东坡心满意足,且感慨大多数人都感受不到这样心闲的时刻。

这一夜的月亮平平淡淡,却有种繁华落尽的笃定,无限接近生活的本质。

写下这首小记之后的第二年,东坡结束了黄州的贬谪,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升迁,以及随后而来的新一轮更远的贬谪。

明 戴进 月下泊舟图

元祐九年(10940,东坡五十九岁,被贬惠州,绍圣四年(1097),东坡六十二岁,被贬到更加遥远的海南儋州。

他的心里已经认定此生再也回不到中原了,临行前,他将自己的后事一一向长子交代,甚至决定一到海南就先给自己找好墓地、做好棺材,谁知到了海南才发现,那里根本没有棺材这东西。

那是一个“食无肉,出无舆,居无屋,病无医,冬无炭,夏无泉”的六无世界,荒凉得令人绝望,但却打不倒苏东坡。

因为山间的明月还在,他在杂记中写道: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子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

上元节,又是一个十五月圆夜,海南的新朋友过来邀东坡出去游玩,他很开心地答应了,一路闲逛,回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了,家人早已关门睡的呼呼响。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他将拐杖放在一旁大笑起来,到底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

旁人问他为何而笑,他说以前韩愈钓不到大鱼,便要到更远的水域去,他却不知道有的人,根本不在乎能不能钓上大鱼。

海南的明月照在东坡身上,他的人生看似混乱,却也因此打破了常规,收获了无限的自由。

从密州到黄州,再到儋州,月有阴晴圆缺,月又从来不曾变,变迁的只是东坡的人生,他在阴晴圆缺中找到了永恒。

参考资料:

《苏东坡传》林语堂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祝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