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其实还是一座红色的传奇

1991年5月5日,故宫博物院原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彭炎在北京去世了。这位新四军老战士,临终前反复叮嘱家人,一定要把他骨灰撒在镇江焦山的江水中。

数日后,家人带着老人的心愿,来到了焦山旁。

那一天,黯淡的天穹浓云密布,风中传来一声禅铃,远处涌起的江涛由清澈变得浑浊深邃。

青年时代的彭炎参加过抗日战争,在焦山建立红色交通线,是他革命生涯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笔,也是在这里,他结交了肝胆相照的战友。从此,“金焦碧波葬诗魂”,便成了他的心愿。

今天,讲一段就来讲讲他和“红色交通站”的故事:

1982年5月,在茅山坚持抗日斗争的老同志在句容招待所合影。后排左起:王曼、汪大铭、欧阳惠林、翁迪民、彭炎。

1935年12月彭炎摄于丹阳青峰之庐。

01

这个故事,要从1941年7月开始说起。

这一年,日伪对东路地区残酷“清乡”,著名的样板戏《沙家浜》,故事背景就是这个时期。时任澄锡虞中心县委书记的彭炎,正领导抗日部队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斗。

彭炎,1911年出生于丹阳一农家,15岁因贫辍学,16岁参加革命,刚满30岁的他,已是久经沙场的新四军基层干部了。

经过浴血奋战,新四军六师主力在粉碎了鬼子“清乡”后,主动转移。10月,谭震林决心抓好红色交通线建设,为西路反“清乡”做准备。他调集精兵强将,先后组建中共长江工委、铁道工委和江镇工委等三个以开辟和保证大江南北红色交通为任务的县团级机构。

1941年10月,彭炎从反“清乡”战场奉命调任长江工委书记,他率领一批精干人员,突破敌伪层层封锁线,来到镇江、谏壁、大港一带。

丹阳爱国青年组成救亡服务团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这是青年救亡服务团部分领导成员1938年1月的合影。左起:彭炎、任迈、倪天铎、洪流。

这一带的长江之中自西至东有世业洲、焦山、和尚洲、新老洲四座小岛,是跨越长江天堑的极好的江心跳板。在当地党组织的帮助下,彭炎摸清了情况,决定选择和尚洲为突破口。

“和尚洲”就是现在镇江的江心洲,它是长江中的一个岛屿,是一座冲积沙洲。早在清朝的康熙年间,在江中原来沙洲的地方,涨出了新的沙滩,并逐渐庞大,被称为“连山东洲”。

到了乾隆年间,皇帝敕准“连山东洲,新涨泥,滩三段,为焦山香火田,就近民不得复争”。由此开始,焦山的僧人就到连山东洲设立庄房(收租和尚的住所),每年夏秋两季,和尚登门收租每亩三四斗。清末以来,人们都认为连山东洲是“和尚的洲”,原地名“连山东洲”不再有人提及,小岛索性被称为“和尚洲”。

到了民国初,“和尚洲”的最西一方与焦山仅隔水程大约两里,清晨隔江叫卖声竟能传于耳鼓。后来,由于坍江连绵不断,居民相继东撤,和尚洲和焦山相隔变远。

焦山的僧人为了保障这块领地不受侵犯,在和尚洲上组织了一支保护寺庙武装,虽然成分有点复杂,但相互间颇讲江湖义气。这支武装由焦山控制,经费也由焦山供给。焦山寺庙只收租米,洲上的芦滩收入全归这支武装自己安排,此外还在洲头渡口设卡收税。逢年过节,寺庙还邀请他们到焦山犒赏抚慰。

抗战爆发,日寇入侵后,这支武装改称“自卫团”,团长陈安义原系上海一个资本家的儿子,从大城市逃出的他,在“和尚洲”拉起一支队伍,他们周旋于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汪精卫之间,各方面都不得罪。

于是,彭炎化名叫“林逸樵”,以上海某大亨的公子身份做掩护,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来到镇江开展秘密工作。

林逸樵先到和尚洲与陈安义接上关系,经过一个多月艰苦细致的工作,陈安义的革命觉悟不断提高,被发展为中共党员。他又派随行的武装干部徐盘荣,化名王大中,配合陈安义,逐步改造并基本控制了这支武装,从而在和尚洲站住了脚跟。

随着长工委在镇江地区不断开展工作,考虑到焦山地理位置和可能起到的独特作用,林逸樵决定亲自去焦山开展工作。

1939年彭炎(左)与周婉如、任迈(右)在金坛六区小圩里合影。

旧时的焦山,离江心洲特别近。

02

去焦山,首先要拜佛。

焦山的寺院,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大庙,当时有僧众200多人,管事的长老叫“静严”,他自幼出家,当定慧寺方丈兼焦山佛学院院长的时候,只有29岁。这位长老交际甚广,同南京汪伪政府中的一些上层官员也能说得上话。

林逸樵带着对外称远房侄儿的警卫员朱平,在陈安义陪同下乘船去焦山,会见静严。经陈安义介绍,会见气氛不错。

静严坎坷半生,自幼学佛,也通诗书,又写得一手好字,攀谈之下,见林逸樵谈吐文雅,处世练达,与他越谈越投机。稍顷,静严命人备好一桌丰盛的素宴,热情款待林逸樵。

桌上有碗青菜,炒得碧绿鲜嫩,林逸樵细嚼慢品,只觉味道透鲜,便问:“怎么炒的?真鲜!”

静严笑道:“油多、盐重、生姜米,出家人天天要吃它,自然摸出一套办法。”

“可谓菜尽其才了。”林逸樵话锋一转,“菜尽其才不易,人尽其才更难啊!”

静严听了,正在想这话里有话啊,抬头只见林逸樵目光炯炯,满眼期待。

此后,林逸樵经常乘船去焦山,专门做静严的工作,晓之以义,动之以爱国之情,也相机讲述革命道理,介绍抗日根据地的一般情况。

静严原本就痛恨日本人,阅历丰富的他,早已觉察出林逸樵是新四军方面的人,他不但不害怕,还越来越亲近,并坦露自己对国事的忧虑。

岁末的一日,静严邀林逸樵漫步在焦山林间石径,忽闻林逸樵低声吟唱一曲陌生的歌谣:秋风起,树叶黄,前方的将士衣正单……

静严问起歌谣的来历,林逸樵便告诉他,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战士们,白天要和鬼子浴血奋战,夜间宿营时,缺乏补给的他们一条夹被要挤两个战士……

静严听了,为之动容。当天夜里,他捧着一包金器来到林逸樵下榻处,非常诚恳的对他说:“这些,是香客们送的,我留着也没什么用,给抗日将士们做些寒衣吧。”

林逸樵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开始让静严参与了长江工委的一些外围工作。看到静严做得都很好,于是林逸樵决定,托以重任,请他每一两个星期去一趟南京,拜访汪伪上层人物,了解日伪各方面情况。

静严很高兴的接受了任务,以其独特的身份,长驱直人汪伪部长、将军们的官邸寓所,时而讲经说法,暗寓弃刀成佛、重登彼岸之意;时而谈笑中察颜观色,闲聊中套引话题。

返回焦山,静严便把所见所闻向林逸樵汇报。林逸樵通过分析研究,凡紧急情报,立即派政治交通孙晓梅直送中共路北特委书记陈光。

由于长江工委艰苦细致的工作,加之静严的热心辅助和影响,焦山和尚中,帮助和支持长工委工作的,逐渐扩大到20多人,形成了一支极其宝贵的特殊力量。

就这样,长江工委在焦山站稳了脚跟。

静严在配合和参加长江工委的斗争中,觉悟不断提高。有一天,他约林逸樵到方丈室,向他提出参加共产党的要求。林逸樵高兴地握住静严的手,勉励他更好地为抗战立功,为革命作贡献。

不久,根据对静严的考察,长江工委研究决定,吸引他为中共秘密党员,由林逸樵直接领导。

静严入党后,为长江工委在焦山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那段时间里,林逸樵经常夜宿华严阁;入夜,江风、涛声不绝于耳,他填了一首词《临江仙·夜宿焦山》:

几番曾经风雨,半生不染纤尘。华严阁上论鲸鲲。同仇憎敌寇,报国识高僧。潮涨三山松吼,枕边千里江声。禅林院落夜深沉。梵钟仍断续,斜月更光明。

长江工委经不懈努力,在镇江城内的工作也打开了局面,在斗争中物色、培养了一批骨干,发展了党员,建立了多处交通站。

从此,一条沟通大江南北的红色交通线终于建立起来了。

斗争是复杂的。正当局面即将全面打开,1942年5月9日,陈安义突遭暗杀。

彭炎题诗墨迹。

彭炎题词墨迹。

03

原来,和尚洲自卫团的副团长赵成章生了异心,和镇江的日伪特务机关勾结,乘陈安义夜间外出查岗,安排手下两位士兵暗杀了他,夺取这支武装队伍。

次日,赵成章跑到焦山告知静严,逼静严任命他为团长。静严心中暗惊,但他想在林逸樵赶回之前不可打草惊蛇,就不动声色地稳住赵成章。打发赵离去后,他即命备舟,派人飞报林逸樵。

正在世业洲建立另一条秘密交通线的林逸樵立即赶回焦山,决定亲自去和尚洲调查处置。

当晚,林逸樵亲率武装人员飞舟前往和尚洲,逮捕并处决了两名凶手,血祭在陈安义墓前,但叛徒赵成章乘乱逃跑了。

几天后,赵成章带路,日伪军百余人杀气腾腾向和尚洲扑来。

林逸樵带领自卫团分乘五条木船,和敌人打起水上游击战。

白天,自卫团凭借茂密的芦苇遮掩,隐蔽在和尚洲周边的港汊里,和敌人捉迷藏;傍晚前后,他们利用敌人不敢恋战的心理,主动出击。小船在迷宫般的芦苇荡中穿插迂回,而敌人的汽艇、快船又不敢深入,自卫团不时冷枪袭击。

仅靠粗粮和江滩上的野菜度日,与敌对峙了十多天,敌人伤亡与日俱增,只得退走。

随后,长工委派出四名武装人员到镇江城内,摸清赵成章的住处和出行规律,他们埋伏在城内宝塔巷附近,一个深夜在伪县政府大门外一举将赵成章刺杀。

接着,长工委又通过镇江城里青帮在伪军中的关系,解决了和尚洲自卫团的合法地位问题,伪县政府被迫作出妥协,委任赵万和为和尚洲自卫团团长。

从此,这个处于重要战略地位的江心小洲,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和尚洲”改名“江心洲”,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昔日洲上百姓“一年累到头,只剩一双空拳头;二年苦到梢,还是一身破棉袄”,如今已是“家家盖新房,个个新衣裳;粮食吃不完,余钱存银行”。

年逾古稀的彭炎,晚年回到镇江。在过去战斗过的土地上,当年与陈安义朝夕相处,与静严秉烛夜谈的战斗情谊,以及飞舟夜袭、生擒凶手并血祭于烈士坟前的往事一一涌现脑际。

晚年彭炎。

鸡犬相闻的江心洲农舍。(丹徒布衣拍摄)

回到镇江下榻处,他心潮澎湃,夜不能寐,一定要去焦山看看。

没想到四十多年过去了,当他再次漫步焦山时,竟然还有老和尚能认出他,而且开口还亲切地称他“林公子”、“林先生”。

彭炎恍若隔世,半晌念出一首诗:

又听钟磬声,殷勤老寺僧。相迎频合十,犹识“林先生”。

为纪念彭炎百年诞辰,2011年8月3日-5日,彭炎子女、亲友赴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句容宝华三、丹阳、焦山、澄西烈士陵园等地寻访彭炎抗战足迹重温抗战历史。这是参访团一行与焦山妙持和尚合影留念。

点击分享:

老镇江           镇江女婿白岩松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印青:军旅走出的镇江籍音乐家

印度兵在镇江闯的塌天大祸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陵口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大路镇”啊!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