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祥林嫂不是“捍卫封建贞操观念”的“节妇”──解读鲁迅小说《祝福》
一、“节妇”之类论调,符合作品描写实际吗
这些“节妇”论者,种种论调节录如下:
“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受到孔孟之道、封建礼教的毒害熏陶,是她反抗再嫁的主要原因。”
“她被抢回去逼迫改嫁时,'出格’地哭嚎、撞香案角?出于对'回头人’再嫁不洁的封建思想,想当一个'从一而终’的节妇而已。”“祥林嫂的捐门槛赎罪、问灵魂之有无,不是什么'觉悟’和'反抗’,也不是什么'伟大的疑惑’,而是一个愚昧可怜灵魂的挣扎。”
“支配她拼命抗争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妇人贞节’、'从一而终’,她分明是在捍卫封建贞操观念,力求保持自己作为贞女节妇的清白。”
“孤身一人逃到鲁镇去做工,是对不让她过守节生活的不满和反抗。”“一头撞在香案角上,是出于她为抵抗制止其违反这一封建节烈观的道德原则而付出的勇敢牺牲。”“捐门槛,是她为洗刷因再嫁而有'污’于贞节所背负的忏悔。”“祥林嫂在恪守封建礼教节烈观的支配下,渴望过清白无辜的贞洁生活。”
“她曾努力按礼教要求做节妇烈妇,人们却要将她抓回逼迫再嫁?”
“譬如《祝福》中的祥林嫂,花了毕生的积蓄,就是为做一个顺民,争取能立个贞洁牌坊?作为自己精神支柱。”
那么,祥林嫂到底是怎样一个典型呢?
“节妇”论者,认为祥林嫂孤身出逃、头撞香案、求捐门槛的思想基础,是“再嫁不洁的封建思想”,是“从一而终”的“封建贞操观念”,是“封建节烈观的道德原则”。这类说法,背离作品实际,忽视祥林嫂作为劳动人民性格中善良勤劳、倔强坚韧、纯朴憨厚的积极因素,过分夸大她头脑中封建思想的影响。
祥林嫂不同于封建卫道士、程朱理学忠实信徒、狂热鼓吹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鲁四老爷,也不同于受封建思想毒害极深的佛门信女、传播宣扬封建迷信、封建贞节观念的柳妈。
祥林嫂善良勤劳、老实本分、纯朴憨厚。她思想上受一些封建思想的侵袭毒害,尤其是在鲁家帮佣的日子里,但决不是“恪守封建礼教节烈观”的典型,决不是“捍卫封建贞操观念”的“节妇”!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说:“统治阶级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祥林嫂生活在封建社会,即使处在闭塞的农村、偏僻的山区,也免不了受到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思想即封建思想的侵袭毒害,但比起长期生活在“鲁镇”上的柳妈等人,毕竟善良、单纯、朴实得多!
怎么能说,“她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在封建礼教节烈观的支配下,渴望过清白无辜的贞洁生活?”怎么能说,她是“从一而终”、“捍卫封建贞操观”的“节妇”典型呢?
实事求是地评析祥林嫂,不能主观臆断、随意生发、片面夸大,应从作品描写的实际出发!
“头撞香案角”,不是“出于她为抵制其违反这一封建节烈观的道德原则而付出勇敢牺牲”,而是对婆家把她当牲口一样捆绑出卖到山里的野蛮行为的强烈抗议,反对任人随意摆布。她本能地挣扎,自发地抗争,只求用自己诚实的劳动换取普通人安定的正常生活。
王士菁是著名鲁迅研究专家,他说:“这样拼命的挣扎,决不能说是为了维护封建的礼教,像鲁四老爷那样地认为,女人再嫁是伤风败俗。确切地说,这是她为着自己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而挣扎,为维护'人’的尊严而斗争。”他这个观点,和我基本相同。
我认为,即使祥林嫂思想上带有些“贞节观念”、封建意识,但也不占支配地位。封建贞节观念,不是她“出格”反抗的主要的、基本的甚至全部的“思想基础”、“行为动机”。从小说描写看,没有一点祥林嫂为前夫守寡表示坚贞的痕迹。
如果她真是贞节观念严重、守节坚贞的女子,她当时撞不死,也会采用其它方式自尽。事实上,她和忠厚能干的第二个丈夫及心爱的儿子曾过了一段比较安宁的日子。当儿子被狼叼走之后,她反复讲阿毛的故事,可见她对这段“交了好运”、比较和谐家庭生活的眷恋。
有人说,“机缘中安排给她的第二个男人贺老六,又是一个善于体贴的男人。她不能不考虑自己绝决地反抗下去,给这位无辜者带来巨大伤害。同时,守寡的祥林嫂在不可言说的内心深处,当然也渴望一个可靠男人的爱。第二次婚姻由被迫转向情愿认可。”
这种说法,我认为比较合乎情理,也符合祥林嫂善良、憨厚、纯朴的性格。贺老六是位有“力气”、“会做活”的忠厚老实的贫穷农民。祥林嫂和他相处,渐渐产生感情,并生下孩子阿毛。
祥林嫂封建贞节观念、封建思想意识本不浓重,在没有听到柳妈说再嫁“落了一件大罪名”之前,她根本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罪过。怎么能说她是“在封建节烈观的支配下,渴望过清白无辜的贞洁生活呢?”至于“《祝福》中的祥林嫂,花了毕生的积累,争取能立个贞洁牌坊,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云云,更是不切合作品实际的无稽之谈。
祥林嫂“额上的伤疤”,“鲁镇”人们“却以为耻辱的记号。
”面对嘲笑,祥林嫂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她“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这无声的形体语言,表达了她内心的悲苦和愤慨。长期生活在山村的劳动妇女,是善良勤劳、倔强坚忍,又是纯朴憨厚的。
祥林嫂没有严重的封建贞节观念。她有狼咬死阿毛后“我真傻”的自责,却没有“因再嫁而有'污’于贞节可做的忏悔。”她不是“从一而终”、“捍卫封建贞操观念”的“节妇”!
对于纯朴的祥林嫂,封建迷信思想,本来也是很少的。后来,两次在鲁镇鲁四老爷家帮佣的日子,她一次又一次受到毒害。
但是,即使到后来,她头脑中封建思想意识的严重程度,也不能和鲁四老爷、四婶相提并论,也远远比不上柳妈以及鲁镇其他一些人。
恪守、维护并积极宣扬封建礼教,严格按照封建规范信条说话行事的人,决不是祥林嫂。请继续看作品有关祥林嫂捐门槛和几次疑惑的描写。
祥林嫂有过三次“疑惑”:
祥林嫂死了第二个丈夫和儿子阿毛,重回鲁四老爷家帮佣。鲁家祭祀的时候,她“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又去取烛台”。四婶两次“慌忙”说话,大声吆喝,坚决制止。祥林嫂“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这是祥林嫂第一次“疑惑”。鲁四老爷满脑子封建贞洁观念,封建迷信思想,忌讳极多。他曾告诫过四婶,祥林嫂“这种人”是“不干不净”、“败坏风俗”的。“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而纯朴的祥林嫂,不认为自己“再嫁不洁”、“不干不净”,也不懂得极多忌讳这类封建清规戒律。
求“捐门槛”,确是祥林嫂的愚昧无知、封建迷信行为,但出于佛门信女柳妈的教唆误导。柳妈先指责祥林嫂不“从一而终”,“落了一件大罪名”,后描述阴司地狱里遭争夺、受锯身的悲惨前景。这时,祥林嫂“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长期生活在“山村”里的祥林嫂,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这是祥林嫂第二次“疑惑”。正当她“恐怖”又“疑惑”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作“替身”“赎罪”。祥林嫂“不回答什么话”,“非常苦闷”。祥林嫂第二天终于轻信、顺从了柳妈的话,去土地庙捐门槛。
捐了门槛,祭祀依旧不许她沾手,处境没有一点改变,遭遇更为恶劣。她被鲁四老爷驱逐出门,沦为乞丐。她在人世间已走投无路。在实际生活感受中,她又有了“疑惑”,这就是究竟有无天与灵魂地狱的第三次“疑惑”。
这最后的疑惑,当然称不上伟大的疑惑。这最后的疑惑,只是反映出她生亦难、死亦难的困境,流露出她“希望其有”、“希望其无”的矛盾心理,表达“末路人的苦恼”,谈不上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彻底决裂,更谈不上和封建礼教、封建“四权”的自觉斗争。
但是,另一方面,一次又一次苦闷,一次又一次疑惑,表明祥林嫂虽没有觉悟,却有不小的进步。这“最后的疑惑”虽不能评价过高,却也不能视而不见。这里,还要注意作品中一句话:“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祥林嫂本来就是一个比较纯朴憨厚的山村妇女,后来,在鲁镇,在鲁四老爷家中,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愚弄。“急得流泪”,“求捐门槛”,就是例证。当时,她轻信柳妈再嫁有罪说、阴司地狱论;现在,她“疑惑”了。她虽然没有彻底否定鬼神,对“信鬼”却发生了动摇。
可贵的是,她在鲁镇照例相信鬼的人们中,首先有了一点动摇。从她捐门槛前“非常苦闷”看,从她捐门槛后对“相信鬼”的“疑惑”看,她也没有严重封建贞节观念和封建迷信思想。怎么就说她是“捍卫封建贞操观念”的“节妇”呢?
──原载《现代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