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独居奶奶花光积蓄爆改老房,惹哭千万人!全屋二手家具、厨房变厕所
“小时候父母就离开家,叔父叔母收养了我们3个走投无路的手足。
养育我们长大的养父母留下的房子,我一定要保护它。但是能够出的钱,100万元已经是极限了。希望能用这笔钱请专家帮忙。”
67岁的奶奶独居深山破旧老房,只为报恩
这封求助信出自67岁的奶奶中越善美。
在她7岁时,姐弟三人被父母抛弃,一个人照顾弟弟妹妹两年后,叔父一家收养了他们,三个小孩非常幸运的得到了养父母的照顾,才不至于流落街头。
后来姐弟三人长大成人,养父母也相继去世,而数十年来给他们遮风挡雨的这所百年老房也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
房子藏于深山密林,要穿过各种曲折蜿蜒的山路,而且山路还时常坍塌,交通非常不便。
好不容易走到房子附近,还得再穿过一段窄桥才能抵达,尤其是晚上,对老人来说,极其危险。
玄关前的小路更是窄到只能允许一人通行,稍不注意就会跌到两米之下的平地上,而奶奶之前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故。
这些还不算最夸张的,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整个房子的檐廊仅靠几根长短不一的木材支撑,随手一伸就能拿走,跟摆设没什么两样。
室内的景象也没好到哪里去,木板墙到处都有缝隙,低矮处奶奶还能用地图粘住挡一下,高处就只能任由寒风贯穿了。而且时不时的还有各种生物顺着缝隙钻进室内。
奶奶已经完全放弃了使用厨房,一来因为地面塌陷已久。
二来没有自来水和煤气。日常生活用水,都是奶奶独自从斜坡下方50公尺处背回来,每次来回都如同在4层楼高的建筑上爬上爬下。
室内也没有卫生间。要如厕和洗漱都得出门走一段下坡路,到附近这个小房子里解决,到了晚上,门口的路灯和月光不足以看清地面,还得借助手电筒照明。
老式的柴烧浴室、简易的厕所、行走的艰难,都透露着生活的不便利。
可尽管这个房子要啥没啥,奶奶却始终不曾离开。从10年前开始,她就在一家老人安养中心做管理员,平时都住在单位宿舍,但每周她都会开车回家一次。
对她而言,这所房子不仅仅是栖身之处,更是她需要守护的恩情。养父母对姐弟三人的照顾,无论过去多少年,她都始终铭记于心。
之所以要改造,也不是因为房子的不便影响到了她的生活,而是后屋石墙倒塌,石块直接压在了外墙上,导致墙面变形,随时都有倒塌的风险。而这面墙内侧就是供奉祖先的佛龛。
“这样祖先会不高兴的。”
几十年的生活不便可以忍,但佛龛不能破坏。所以奶奶这才向《全能住宅改造王》节目组发出了求助,希望能彻底改造老房。
超低预算,如何解决老房诸多bug?
可100万日元(约6万人民币)的预算,要解决这么多房屋漏洞,多少有些不现实。
于是,节目组将这个“不现实的改造”交给了建筑师柴田达志。毕竟,预算不够找柴田达志,已经成了改造界心照不宣的秘密。
这一次,他还有一位帮手——曾经接受过柴田达志的改造帮助,自发前来帮忙的江藤窗口。
低预算、bug多,所以整个改造过程只能想尽一切办法以省钱为主。
全家总动员,人人都是劳动力
正式开始改造前,需要将屋内的全部物品清理出去。没有多余的钱请搬家公司,于是柴田和江藤亲自上阵,帮着奶奶一起打包搬运。
而就在这时,奶奶的妹妹妹夫、女儿外孙也都赶来帮忙。外孙说,奶奶守护老房子的举动让自己很感动,所以会尽可能的帮忙多干一些重活儿。
还有她从事建筑行业的儿子,更是开着挖掘机到屋后,开始清理倒塌的石墙;
修缮房子需要用到大量的木材,好在这周围的土地都是奶奶家的,至于砍伐的活儿,奶奶十年未见的弟弟,带着儿子和徒弟前来助阵。本身就是伐木工的他,熟知山上的每一寸土地。
很久不见的姐弟三人,趁着这次房屋改造,也终于再次聚到一起,在熟悉的地方,吃着熟悉的餐食,每一句回忆的话,都能掉一场眼泪。
就连预算有限,只能请两天的木工,在得知具体情况后,也把自己用剩了的木材边角料带过来,贡献了一部分力量。
玄关的土间铺设,也多亏了热心的工长。本来在休假的他,在看到柴田和江藤用如此低的预算做出的努力后,也想要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于是放弃了休假,还带来了工具和材料。
与其同时,外孙阿连也把一整个篮球队的朋友都号召了过来。
一群人在工长的指挥下,挖泥土、筛泥土、再把它们和工长准备好的袋装材料一起运到木板上,然后将生石灰、泥土、氯化镁、水按合适的比例配置成三合土。
搅拌均匀的三合土看起来像是沙子,但用手一捏又会变得非常紧实,用它铺设地面,除了省钱、牢固以外,还不会过于吸热,能让室内温度更舒适。
在铺设过程中,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配合的越发默契,铺土、夯实、找平、打磨光滑......尽管每个人都大汗淋漓,但这次难得的体验,让大家又很享受。3个小时后,这项工作接近尾声,铺设完成后的室内陆面,已经非常舒适了。
申请政府补助金,能省则省
除了从四面八方拉人手以外,柴田还申请了政府补助金,又为此次改造节省了一部分预算。
像前面说的挖掘机,之所以能顺利开到房后清理石墙,就是用从政府拉来的赞助,先修好了路,将路面拓宽了4倍后,大小车型都能直接开到奶奶家门口。
包括解决自来水的问题,也是多亏了补助金。
他们在水源旁边,打造了钢筋水泥的地基,设置3座FRP制作的耐久性强的大型储水池,将其与水源相连,再引入山上的房子里,实现用水自由。
前来确认工程进度的奶奶,看到水龙头出水的那一刻,眼眶瞬间湿润。
废物循环利用,不浪费一分一毫
外界的帮助很多,内部资源更是不能浪费。
后屋的石墙铲除干净后,挖出的泥土如果运到别处还要多出一笔清理费,于是柴田索性将其移到了房前,填平高差后,还多出了一个半圆形平台,省钱的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
破旧的榻榻米拆除后,多出的旧稻草和泥,直接成为了室内隔断墙的保温材料。
还有木材边角料,有的用到了房屋外墙,有的做成了小家具,还有的烧成了除湿的木炭。
从废弃学校找二手家具,又省一笔
房子的各种漏洞得以修复后,还剩最后一步,就是家具的添置,而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幸运的是,奶奶大儿子的母校正要拆除,有不少东西都能以超低价购入。洗脸盆、柜子、灯具、铝门、榻榻米、料理台......能用得到的家具几乎都有了。
紧接着,柴田将这些家具一起送到工厂补漆、翻新,呈现的效果非常好,一点都不比新的差。
除了修复旧家具外,柴田和江藤还牺牲了自己的睡眠时间,为奶奶亲手做了新家具。
破旧老房变身洋气别墅
6万块的预算,处处是bug的破旧老房,人人都觉得这是一次不现实的改造,包括奶奶也没有对此抱太大的期望,只求修复后房子不坍塌,还能继续入住。
却没想到,因为这四面八方的善意,不仅帮奶奶一起守住了这份恩情和回忆,还给了她一份巨大的惊喜。
通往房子的窄桥拓宽了,交通更加方便的同时,也提升了奶奶独居时的安全性。
玄关前的狭窄通道,多出了一个半圆形的大露台。站在这里,四季更迭的景色都能尽收眼底,喝茶、放空,每天都能沉浸在舒适又奢华的氛围里。
原本只有几根木材支撑,且被白蚁蛀蚀的檐廊,木工将其修好后,江藤又砌了石头底座,稳定又牢固。
玄关保留了之前的落地窗框,还新加了几扇从学校淘回来的窗户,代替了之前有缝隙的木板墙,增加室内采光的同时,也颇具美观性。
奶奶先前最担心的后屋石墙,也得到了最妥善的处理。原本单薄且到处是缝隙的外墙,用原木边料再次加固。重新堆砌的石墙和房屋之间,也留了一公尺左右的距离,铺设了一条小路。
进入室内后,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首先印入眼帘的4坪空间被分为了两部分,后面是木地板厨房。
翻新后的操作台不仅功能强大,储物空间也完全够用。砍下的杉木制成的上拉式收纳门板,还能满足奶奶平时一个人就餐的需求。
有了煤气和水后,奶奶可以经常在这里大展厨艺了。
另一边靠近泥地的一侧,也装设了杉木板,抽拉式的设计还带有桌面,将茶具收纳在这里,平时喝茶非常方便。
前面是铺设三合土的空间,以前这里有地炉,一家人经常围坐在这里。改造后,柴田放置了一套木头桌椅,这也是用砍下的原木制成的。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这其中,还放了一个小小的火盆,还原了记忆深处的温馨场景。
之前奶奶虽然每周都会回家一次,开窗透气。但老旧的塌塌米却还是因为吸收湿气太多近乎腐烂了。所以设计师将其拆除,铺上了从学校淘来的榻榻米。
而且地板下方还覆盖了整面的防潮布以及除湿效果优秀的竹炭。
摆放佛龛的位置,也新增了一个从学校淘回来的储物柜,增加收纳力。
过去很多年不曾使用,地面也已经塌陷的厨房,摇身一变成了卫生间。奶奶再也不用抹黑到室外上厕所了。
考虑到奶奶喜欢泡澡,在家具店老板的指导下,江藤还帮奶奶做了个半整体浴缸。
自此,在所有人的齐心协力下,这栋破旧的百年老房终于重获新生。姐弟三人看着这个满是回忆又处处都是新鲜感的房子,几次泪目。
或许在别人眼里,为一个大山里的房子如此费劲折腾,远不如换一个住所来得方便,但对奶奶而言,是这所房子,让年幼时被抛弃的他们有了一个栖身之处,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而守住这所房子,是她所能做的,最后的报恩方式。
我们总觉得“旧不如新”,也总在强调生活的新鲜感,换房、翻新也是常态化,但家之所以叫家,还是因为人赋予了房子某种意义,是团圆、是念想、是兴趣、也是回忆......
更大更舒适的房子以及更流行的装修风格,或许会让生活有一些惊喜,但比起稍纵即逝的新鲜感,让当下的居住环境,始终保有自己的味道,成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或许更符合家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