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产肉量是猪的10倍,为什么人类不饲养大象来吃呢?
一头成年约克夏猪的体重在300到500公斤,而一头成年亚洲象的体重在3到5吨。有人就会问了,既然大象的体重是家猪的十倍,那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为什么没有驯养大象作为相对稳定的肉食供给,而是选择了体型比它小那么多的家猪呢?
大象肉能不能吃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大象肉到底能不能吃。事实上,早在4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食用大象肉了。
喷水的大象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大象肉“味咸酸”,这就说明大象肉确实是可以食用的。而《本草纲目》却又将大象肉归类到药材里面,象肉油脂可以用来治疗秃头和疮,这就说明古人是不以象肉作为普通食材的。成书于北宋初年的《开宝本草》中,对大象肉也有所记载,这里面形容大象肉“味淡”。
非洲土著人向来有食用大象肉的传统。由于古代非洲土著部落文明相对落后,因此我们无法通过古籍等资料了解到非洲人食用大象肉的历史起源,只能通过最早前往非洲探险的欧洲人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腾云驾雾的大象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探险家卡达莫斯托(1432-1483)曾前往非洲西海岸探险,他曾经在野外吃过一次大象肉,是用明火烤熟的。
1790年,又有一位欧洲探险家瓦兰特前往非洲大陆探险,当地的一个原始部落盛情招待了他,招待宴上有一款美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款美味就是大象肉。
打架的大象
即便到了今天,一些非洲国家的人们仍然有食用大象肉的习惯。在刚果、中非、多哥等非洲国家,大象肉甚至出现在当地餐馆的菜单上。
为什么人类不饲养大象呢
既然大象肉可以食用,那么人类为什么没有像驯养家猪一样驯养大象作为肉食来源呢?
生长繁殖周期长
与人类亲近的大象
以亚洲象为例,大象的生长繁殖周期是很长的。亚洲象的孕期约为600~640天,每胎只能产1仔。小象生下来之后还要经历长达3年的哺乳期。一头亚洲象从出生到成年,大约需要11年的时间。对于人类来说,大象的生长繁殖周期实在太长了。
相比之下,家猪的生长繁殖效率就高多了。以约克夏猪为例,一头母猪的妊娠期平均115天,每胎产仔10~12头,而小猪的出栏周期只有6到7个月。
所以,从生长繁殖周期来看,大象的劣势要大得多。
大象食量惊人而消化吸收效率不高
一头成年大象每天要吃30到60公斤的食物,一天当中它有16个小时都在进食。然而,大象的消化系统不行,大概只有40%的食物能够被消化系统吸收,食物转化率并不高。大象以野草、树叶、竹叶、野果等为食。
吃草的大象
最近一路北上的西双版纳亚洲象群,就让我们见识到了它们惊人的食量。有一次当地工作人员在象群路过的地方投放了一卡车香蕉、玉米、菠萝等食物,结果没多长时间就被象群抢食一空,只剩下一部分它们不太爱吃的菠萝。
如果大规模人工饲养大象,那么大象的饲料成本将会非常高。
肉质粗糙,口感不佳
踢球的大象
一般来说,动物的体型越大,它的肉质就越粗糙,口感就越差。在自然界中,河马的体型是比较大的。前几年,非洲马里的一个村庄曾经捕获到一只河马,村民们打算用它来打打牙祭。结果把河马肉放到行军锅里炖了整整三天,行军锅都烧烂了河马肉还没炖烂。
与河马相比,大象的体型更大。我们上面提到的欧洲探险家卡达莫斯托吃过大象肉,据他反馈,明火烤出来的大象肉又硬又难吃。
根据非洲当地土著人的描述,大象肉确实比较粗糙比较硬,口感并不好,他们食用大象肉只是为了果腹。
画画的大象
综上所述,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没有选择大象肉而是选择了猪肉、鸡肉、羊肉和牛肉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肉食来源,是有着充分理由的。
保护大象已刻不容缓
目前,亚洲象已经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珍贵程度已经与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雪豹、东北虎和梅花鹿相当,我们就更不能食用大象肉了。
曾经的大象遍布大江南北,而现如今它们只能偏安于西双版纳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大象、保护大象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保护整个自然环境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