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平:母亲,我能帮您做什么 —— 写在母亲节前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我不大喜欢回家,一般是在周末和过节一定要回去看看,因为每次见到母亲,她总是莫名的哭啼,让我心里总是惶恐不安,检讨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又不知道如何安慰她。我尽量买些她喜欢的礼物和保健药品,虽然医保卡没有多少钱,但就是希望她能平平安安的度过晚年。
母亲出生在安徽蚌埠市,兄妹四人她最小,又是家里唯一一个女孩。十八岁还在上学时,看见有人到学校征兵就报了名,那时刚解放不久,母亲又是学生就被选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水利工程第二团当保管员。当母亲随着部队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就远离了生她养她的珠城。但是蚌埠:禹风厚德,孕沙成珠的城市精神,在母亲身上留下深深地烙印。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母亲不爱干家务,爱养猫。我们家大大小小七口人,有时候我感觉总是饿肚子,我家的猫可是天天吃鱼头和猪肺。母亲很耐心的把鱼头煮熟拌点馍花,看着猫咪吃得津津有味。我心里真是羡慕嫉妒哪!冬天天冷了,猫咪要上床睡觉,我就是不让来,讨厌它比我们吃得都好。父亲不喜欢猫咪,为了母亲他做出很大的牺牲,任由猫咪在我家上窜下跳,我想父亲真怕老婆耶!
姥姥去世,家里少了一个管家,母亲悠闲的生活没有了。她和几个过去的战友成立一个蔬菜组,每天批发几车蔬菜在家属院里卖菜。当初从部队转业,母亲有一个很不错的单位,结婚有小孩以后,她辞去工作,领导再三挽留都不行。卖菜真的非常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要出发,那时候最普通的交通工具就是架子车,风霜雨雪都挡不住她们的脚步,要走很远的路拉几车菜回来。因为母亲太忙,父亲又在外地,我是家里老大,就学会了做饭和管家。母亲私下奖励我一毛钱买水果糖,我忍不住要分给弟弟妹妹,她就说我没心眼。
家属院里有些老人买菜不方便,母亲就上门送菜。有时候忙不过来就让我跑腿,颇有些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受母亲的影响,我们四姐妹洗洗涮涮、针头线脑是拿得起放得下,不论在婆家做什么事都深得人心,因为母亲就是生活的榜样。我的姥爷是手工艺制作者,母亲却不喜欢穿金戴银,我们也同样不喜欢戴首饰。母亲说:不要穿得有多好,干净合适就行。我结婚时就穿一身乳白色西装,连一丝大红的色彩都没有。我们姐妹都不爱大红大绿,素面朝天,母亲常常自责地说把我们害了。其实我很感激母亲,给我们留下秀气的容貌,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勤奋朴实的女人,传给我们编织针线活的本事。母亲爱读书看报,内在的文化教养多少影响我们的成长。
母亲老了,我也有六十多岁,突然觉得还没有尽享天伦之乐,就一步跨进老年的行列。有时看着母亲流泪,我猜不出她心里的苦楚,我不想陪她流泪,不想让她知道我遇到许多生活难题,那样只能加深她的悲伤。父亲去世对她打击很大,失去精神支柱和生活的依靠。我希望她能活得体面,活得自在,活得舒心。
一个家的孩子们是不是对老人孝顺,我觉得真正的文明,就是要善待老人,才能善待自己。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母亲常对我说,家里有些不好的事情,不要把它说出去,她已经是快死的人,不想让人看笑话。母亲本性懦弱,遇事不爱出头,我心痛怜惜一个当过兵的女人,一个有点文化的老人,在八十多岁以后,不能为自己大呼一声:孩子!请你尊重我。
我希望母亲像样的老去,我希望母亲最终活得有人样,不是被当成包袱甩在角落里,百无聊赖,目光呆滞,苟延残喘。让母亲像样的老去,就是让她衣食无忧,这种无忧不是来自儿女的孝敬,而是儿女对老人至始至终的尊重,不是给她一点钱就甩脱做儿女的义务。活得像个人样,就是当母亲在外人面前,她的腰板能挺直,她说话心里有底气,她不是乞求儿女的照顾,不被儿女当作老不死的弃之一边,而是母亲有做人的权利。母亲节到了,我能帮您做什么呢?就替您说几句心里话吧,祝您节日快乐!
(注:文中题图照片系作者母亲,所有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张慧平,笔名平子,女,汉族,1956年4月生,中共党员,从1980年起,在《陕西工人报》《陕西建筑报》《华商报》多次发表通讯报道和散文。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