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殿堂 | 从红水河文明中的佛教文化因素思考佛教的起源历史到底有多久?
根据现代人类科学,地球的历史46亿年左右,根据地质考古发现生命的历史35亿年左右,早期智人(古人或尼安德特人)的历史约20~30万年历史左右,人类文明的历史可怜地只有1万年左右。而佛教的历史,因为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间,所以佛教的历史为2500年左右,这一点很明确。
但是,在佛教典籍里可是另外的说法,例如在《无量寿经》中“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劫,是时间量词,地球世界的一生一灭为一个大劫。也就是说,佛教历史之长久经历过不知多少次地球的反复“更新”了。这种时间的长度绝不是我们凡夫的智力所能理解的,总之,是很久很久了,可是从来没有物证能够证明有那么长久。
近几十年来大量出土的史前文明中出现了不少有关宗教文化的历史遗存,地域广泛,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古蜀文化都有。尤其是2016年前后开始“出水”的几十万块红水河文化石板画中有不少佛教文化的内容,实在令人惊讶——即,佛像的艺术形象与中原地区历史上的佛造像形象几乎一样的高度成熟,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地域上都完全是穿越的感觉,这该如何理解?
下面,请看一些红水河文化石板画中的佛教内容,请有佛教知识的有识之士(善知识)指导解惑。
这是10块随形石板的正反两面,一面是阿拉伯数字的12345678910,另一面是佛像。这里有个简单的问题:在中国的古书里计数用的是汉字,现在叫做“大写”,中国使用阿拉伯数字是近现代的事。根据《科学百科》词条“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发明,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那么,阿拉伯数字何时传入中国的呢?《科学百科》词条说“公元8世纪左右,印度数字(即阿拉伯数字)随着佛学东渐曾传入过中国,但并未被当时的中文书写系统所接纳。大约在公元13到14世纪之间,阿拉伯数字由伊斯兰教徒带入中国,亦未成功。明末清初,中国学者开始大量翻译西方的数学著作,但是书中的阿拉伯数字都被翻学译为汉字数字。阿拉伯数字在中国最早使用是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原始版本《笔算数学》对引进的阿拉伯数字作了介绍以及使用。”
那么,这10块石板画上成熟的书写漂亮的阿拉伯数字就成了疑问:它们是何时的作品?还有,10幅佛像分别是哪些佛,谁能识别,希望能够留言指教。
(图片源于网络)
收藏家对藏品不但要有“看得懂”的能力,
还应该具备“会欣赏”的素质,
进而达到“能陶醉”的境界。
微信号aoshima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