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大全(清)14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61、翠雕人物山水图山子清中期高16.1 厘米 长 24.7厘米宽10.5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翠含绿白两色,质地分明,色彩鲜艳。呈立体山形。一面利用皮色,以深雕、凸雕等技法琢成山石、流水、松树、飞鹤、双鹿等纹,寓"鹤鹿同春"之意。皮色似霞光映照,古朴雅致。另一面按翠色深浅琢为山亭、松树、流水,并凸雕二老人和一童子,作采药图意,高矮远近,比例恰当,透视感强。为珍贵的山形陈设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62、263、 青金石观瀑图山子 清中期高14.5厘米 宽 19厘米 厚8.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石色深蓝,带有自然铜斑及白线。整体雕作山形,近山顶处有一亭,一蹊石径自亭通于山下。山下有古松、瀑布,二老人背对瀑布而立,一人手指山上松树与另一人语,二老脚踏巨石,瀑布之水自巨石下流过。山背面雕松树、藤萝,并干中上部设一亭,结构与前面之亭相同,山顶有流云飘绕。清代宫廷制造的山形景观极多,但青金石作品少,这件作品选料优良,色蓝如靛,不杂白石,极其珍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64、和田玉牛清中期长 11.5 厘米 宽4.5厘米 高8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青玉,玉质纯净,牛为立形,低头觅食状,头较大,角上有凸起,眉、鼻梁及嘴旁饰阴线刻细毛纹。一长绳从牛鼻中穿过,绳端盘于牛背。牛四肢较短,大蹄,短尾下垂,尾端向左侧前摆。玉牛的造型注重肌肉表现,尤其是四肢及与其相连的胴体肌肉群,肌腱隆起,充满力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65、 和田玉牛童清中期高14.7 厘米 宽 15 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玉质洁白莹润。圆雕。牧童左手挚鸟,右手持笛,侧骑牛背,牛首微仰,俨然一幅春牛图意。形象生动、可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66、 翠卧牛清中期高6.6厘米 长 15.1 厘米 宽7.7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翠质,带皮色,底部绿色较重。立体圆雕。昂首伏卧状。头、角及臀部一侧为深黄色,恰似朝阳映照。黄绿相衬,色泽极美。虽然素身但肌理明显。卧牛目视前方,神态生动,栩栩如生。显示出工匠的高超技艺。翠为硬玉,多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玻璃绿、鹦哥绿、阳俏绿、浅水绿、浅阳绿、菠菜绿、瓜皮绿、蛙绿、蓝绿、梅花绿、灰绿、油绿等二十多品种。因硬度大,工艺过程比玉器难雕琢,加之材料稀有,故极珍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67、 和田玉卧马清乾隆长 13.8 厘米 高7.8厘米 宽8.3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青玉,质纯净光润。马为卧形,右侧双肢屈于身下,左后肢于身侧踏地,左前肢微抬,向左作回首状。睁眼,闭嘴,脸贴于背,头顶部及后项有长鬃,分垂两侧,马尾较长,自身后弯向左后肢。马腹部阴刻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68、 和田玉驼清中期高6厘米 底径 8.2 厘米至 11.4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玉栗子黄色,局部有浅赭色斑。质地纯净,材料珍贵。圆雕,卧状。修长身躯,前蹄外露,两后蹄压在身下。尾端在右后肘和右前蹄之间。回首用嘴触及驼峰,双耳后抿。两峰之间凹度很大,写实感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69、和田玉三羊清中期高7.7 厘米 宽13.4 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以新疆和田"羊脂玉"圆雕而成。三羊相倚而卧,一大两小。大羊口吐流云及阴阳鱼。造型敦厚,形制规整,工艺精湛,是清中期的典型作品。"羊"、"阳"谐音,以"三羊"取意于"三阳开泰",是清代盛行的吉祥图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70、和田玉立象负双童清中期高 12厘米 长 13.5 厘米 宽 4.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青玉制成,质地优良。立体圆雕立象负双童进宝。立象呈慢行态,有双牙,长鼻甩至一侧,鼻端上卷。细长竖眼,两大耳贴身,头及臀部琢饰璎珞纹。粗短肢,椭圆足,五趾,长尾。背上凸琢毡毯纹,毯上饰蝙蝠、江崖海水及云纹。背上端凸起透雕半跪状双童共扶一宝瓶。寓"太平有象"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71、 和田玉嵌宝石卧兔清中期高8.5厘米 长 13.3厘米 宽5.1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青玉琢成。有皮色。立体圆雕,呈抿耳静卧状。身躯光素无纹。兔身局部阴刻细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兔口中衔一整枝灵芝,枝权上镶嵌各色宝石八颗。兔眼以粉碧玺镶嵌而成,极为形象、生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72、青金石牧童骑牛清中期高4.4厘米 长6.5 厘米 宽 5.3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颜色深蓝,有金星斑。雕卧牛,四肢屈于腹下,颈及肩部向右转,挺胸、昂首。双角有棱节,后弯贴于颈,一缰绳自鼻隔穿过。短尾,尾端有长毛一撮贴于右胯。一童子伏于牛背左后部,童子头挽双髻,身着短衫、肥裤,右足踏地,左足高抬,左手持缰绳之端,右手拿一拨浪鼓,欲攀牛背。作品造型生动自然,生活气息浓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73、和田玉双蝠葫芦清中期高21厘米 长 11.7厘米 厚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青玉,雕扁形束腰葫芦,顶部接藤,藤沿葫芦下垂,其上结蔓、叶及小葫芦四个,皆附于大葫芦之上。葫芦蔓细长,相互缠绕。又有蝙蝠两只分于两面。这件作品以大小葫芦其叶蔓表示"子孙万代"之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74、 和田玉船清中期高8.5 厘米 最长 18.7 厘米 宽 7.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青玉泛白,立体镂雕。大小船并泊状。大船顶前至中部饰木纹,后部饰席纹,桅杆和帆倒放于船篷上。船舷两侧透雕窗棂。船头两侧各立一人∶一人手中持物,一人手扶扫把目视前方。船尾一侧,一人伏在桨上作观望状。小船在大船一侧,透雕席篷,船工坐伏桨上倦睡。两船下均琢水纹。大小船比例适度,雕琢精细。为清中期工艺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75-276、翠太平有象磐清中期高 24厘米 长 26.5 厘米 厚0.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翠绿色,局部略显青白,片状。一面随形浅浮雕巨象,向右回首状,长鼻、长牙抵于臀部。象尾细而短,甩向右前方。象腿短矮,前腿向前,后腿向后,似奔跑。翠磬背面雕云纹,中部凸起一圆形圈,圈内凸雕篆书"太平有象"四字,以释正面图意。磬上部雕五个松球,中心一松球有孔,穿铜环及挂钩。"太平有象"是清代宫廷玉器最常用的题材,大臣贡入宫廷的玉器,常用这一题材赞誉朝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77、和田玉桐荫仕女图山清乾隆高 15.5厘米 长 25 厘米 宽 10.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玉质白,带皮色。立体圆雕。庭园状。圆门洞,两扇活门,一扇掩闭。门内外各一仕女,一人以手折花,一人双手捧物,相互窥望。作品利用皮色雕成桐树垂檐、湖石抱柱,山背芭蕉丛生。蕉荫下有石台、石座。设计巧妙,比例适度,立体感强。成功地描绘出了江南优美的庭园景色。在山石的另一侧有弘历皇帝的御识和题诗∶"和阗贡玉,规其中作碗,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既无弃物,且完璞云。御识"。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御题∶"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檐焦轴庭。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从乾隆诗文中得知,是利用玉材中心挖去碗后的剩料,由苏州玉工琢制而成。弘历帝对其艺术成就和利用"余材"的作法大加赞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78、279、和田玉三友图笔筒清乾隆高 14.6厘米 口径 12.4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青玉,玉质极佳,圆形,下部高浮雕湖石泉水,湖石上有松、竹、梅、桃,梅花正开,桃已结果,空中飞一蝙蝠,口衔灵芝,笔筒底部篆书"乾隆御制"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80、和田玉渔家乐图笔筒清中期高14.8厘米 口径 12.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碧玉,有瑕斑及暗黑色墨点,筒外高浮雕山水鱼舟图;山下水中泊一小舟,一渔夫头戴竹笠,扶橹小息,水畔芦苇蓼花丛生,临水有一草亭,一老翁携童子沿水畔缓缓登山,童子背负小罐,似来水旁汲水。山上古松藤萝,草木繁茂,空中有流云飞鹤。笔筒采用多层次雕法,细致入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