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奇迹!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船不是从水路出来,而是从旱路出来

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就规模而言,这是我军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强渡江河的军事行动。即便是放到世界战争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可是就运载工具而言,和1700多年前魏武帝曹操下江南时的差不多,这就战役的规模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反差。

可即便是木帆船的征集,也耗费了解放军大量心血和精力。据统计,在渡江战役发起之前,第二、三野战军共16个军的部队,平均每个军拥有500—600只供作战用的木帆船。再加上其他一些非作战船只,百万大军所拥有的木帆船数量也就2万多只。很难想象,凭借着2万多只木帆船把上百万军队连同武器弹药、粮草辎重在一架飞机、一艘军舰都没有的情况下一夜之间(第一波渡江的船只仅有15—30分钟)冲破国民党军用飞机、军舰和岸防工事构建的立体防线,这样的军事奇迹如何创造?

拥有海空军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如何不在战役发起之前就攻击解放军来之不易的简陋木帆船?

对于我军即将发起的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有所警惕的。从西起湖口东至江阴1400公里长的地段,国民党军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5万余人。海空军主力多数投入到长江防线之内,光是在长江上游弋的军舰就有133艘。凭借强大的海空军,国民党军完全可以对长江北岸各个进入长江的内河出口进行严密监视,而此时我军渡江用的木帆船如果摆在江边,亦或是从内河驶入长江,势必会遭到国民党海空军的猛烈打击,更重要的是无法实现战役的隐蔽性和突然性。

因此,如何保护渡船不受攻击就成了战役发起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如果当时的解放军能够拥有制空权或制海权其中的一个,保护渡船的问题就好解决。可偏偏当时的解放军一个条件也不具备。

时任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对这样的困难,有些所谓军事家认为不可克服,然而我们克服了!”

时任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的邓小平

怎样克服的呢?

作为人民子弟兵的解放军,在长江北岸广大人民群众支援下动用大量人力进行了一场浩大的工程—掘渠翻坝,将靠近江边的一些原本不连接的河道进行疏通,将船放进去隐蔽起来,等到渡江时再把船拉出来。正如邓小平后来说的:“我们的船不是从水路出去的,而是从旱路出去的。”

这样看似一个简单的工程,前后有2100万军民参与,部队军长以下干部、战士都亲自参加。先在河床周围筑坝,然后抽干河床内的水,并将挖出来的淤泥运到远处,容易坍塌的地段还要打上木桩。为了让放进去的船能迅速驶出,在坝上开一丈多宽的口子,坝口略高于江面水位,将船从渠道中拖出来,这就叫翻坝。在战役发起时,一个连一夜就能翻出100多条船。“有时候为疏通一条渠道使船出去,要挖掘几十里(最长有60里)的小河沟”,邓小平如是说。

2100万军民昼夜不停的干了半个月,终于克服了渡江战役前这个让一些军事家都认为克服不了的问题。当解放军万帆竞渡时,对岸那些原本就士气低落的国民党军更是目瞪口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