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口渴辩证

“口渴与否”对六经辨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可用于判断病证的位置、性质以及治则等诸多方面。
一、判断病证的位置
1.判断表里
《伤寒论》第26条指出“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而第25条说“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前者有口渴之症说明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表邪已内陷转阳明而气液两伤,而后者无口渴,说明虽大汗出但未出现热盛而气液不足的里证。成无己说:“大汗出,脉洪大而不渴,邪气犹在表也,……若大汗出,脉洪大,而烦渴不解者,里有热”。
2.判断水停中焦与水蓄下焦
口渴与否对于水停中焦还是水蓄下焦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伤寒论》第73条指出“伤寒,汗出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口渴为水蓄下焦,气化不行,水不化津,津不上承;口不渴说明水饮停于中焦,水津尚能敷布。
3.判断自利属太阴与少阴
《伤寒论》第277条指出“自利不渴者,属太阴”,而第282条说“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说明口渴与否对自利属太阴还是少阴有着关键性的辨证作用。不渴为脾脏为脾脏有寒,属太阴之病;口渴属少阴里虚寒之证。前者为单纯的脾阳不足,后者是下焦阳虚不能蒸化津液,津液不能上承则见口渴。
二、判断是否兼有水饮内结
《伤寒论》第147条指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惟少阳证一般是胸胁满、小便利呕而不渴,今出现渴而不呕且伴有小便不利,多是少阳病兼有水饮内结,水道失于通调,阳气不得宣化,津不上承,故而口渴。若无水饮内结的兼症,则水道通调,阳气宣化,津能上承,不会出现口渴。
三、判断寒热阴阳
口渴与否可以判断病证的寒热阴阳,《伤寒论》第277条说“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口渴与否是其辨证的关键,不渴说明脾脏有寒,而若为里热之下利则热邪伤津,故必出现口渴,《医宗金鉴》说:“凡自利而渴者,里有热,属阳也。若自利不渴,则为里有寒,属阴也。”又如《伤寒论》第386条指出:“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若其人表现为热多而渴欲饮水的,表明邪在阳分,表不解而里不和,气化不行,升降失常,津不上承故口渴;若其人寒多而口不渴的,表明邪在阴分,中焦虚寒,寒湿内盛。
四、判断能否利小便
《伤寒论》第244条指出“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口渴说明热盛津已伤,是引水自救的反映,此时化源不足,体液缺乏,小便必少,当用清热生津之剂,切不可用猪苓汤复利小便。

(0)

相关推荐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73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73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方.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麻黄升麻汤的应用思考

    麻黄升麻汤的应用思考 --附医案一则 毛进军/文.图 1. 临床上,不少学生或同道曾问过我,麻黄升麻汤证怎么理解?麻黄升麻汤怎么用?前天,我为三位患者开了麻黄升麻汤,一位学生不解其意,反复问我为什么要 ...

  • 经方: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利水袪湿)

    五苓散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本方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及白术共五味中药组成,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    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里,空气中的水蒸化成了云:在人体里,水蒸化了就可以滋润全身,或者说为 ...

  • 运用伤寒论六经辩证治疗糖尿病

    一.立论依据 <伤寒论>理法方药一脉贯通,除对外感病外,尤其于疑难杂证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其六经辨证反映了外感病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由于外感与内伤常兼夹,且经络与脏腑相连,六经辨证 ...

  • 伤寒论六经辩证捷法

     太阳经见证法        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恶寒,恶心,是足太阳膀胱经受证.        假如先起恶寒者,本病.已后发热者,标病.        若有一毫头痛,恶寒身热,不拘日数多少,便宜发散 ...

  • ​伤寒论六经辩证歌诀

    ​伤寒论六经辩证歌诀  且亭读医笔记 2020-12-09 09:27 + 关注 伤寒经病 伤寒经病邪走经, 六经路径辩证清, 太阳头项强痛紧, 阳明面赤额痛行,少阳暴聋目赤痛, 太阴腹满肢痛频, ...

  • 【伤寒论六经辩证:治糖尿病】

    一.立论依据 <伤寒论>理法方药一脉贯通,除对外感病外,尤其于疑难杂证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其六经辨证反映了外感病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由于外感与内伤常兼夹,且经络与脏腑相连,六经辨证 ...

  • 刘渡舟:六病的提纲证,是《伤寒论》辩证的纲领,一定要掌握!

    导读:六病提纲证,是<伤寒论>辨证的纲领.柯韵伯在<伤寒论翼>的序言中说:"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柯氏把六经辨证,视为百病而立,实能先获张仲景之 ...

  • 中医伤寒论六经辩证---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中医伤寒论六经辩证---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 必背!!!伤寒论六经辩证条文摘要总结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一.太阳病本证 a ...

  • 解密二:《伤寒论》辩证的原理是什么?

    ​ 解密二:<伤寒论>辩证的原理是什么? <黄帝内经>曰:阴实阳密,邪不可干.就是说一个人阴精充实,阳气密实,阴阳相平,任何邪气都不可能侵入人体.换句话说,纯粹的外感病是不存在 ...

  • 伤寒论六经辩证系统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住院医师 伤寒论六经辩证系统 2020-12-21 00: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