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今天这篇很抽象。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层境界,出自青原惟信的禅悟体验: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首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这句话说的是,人们对看到事物的初步感受,因为这时候人没有太多复杂的观念在里面,可谓初识世界,纯洁无瑕。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没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之说,山水虫鱼,万事万物都是它自己本身。

其次,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这段是说,我们看到世间万物之后,开始对他们进行思考,我们不再停留于简单的第一印象,我们开始探寻事情背后更深层的东西。于是我们说“白马非马”,“陋室不陋”、“花非花,雾非雾”,山水虫鱼,万事万物都不是它自己本身。梅花成了“高杰”,莲成了“出淤泥而不染”,千里马成了“天才”,《白杨礼赞》的不是树,《海燕》也不再是飞翔的海燕——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最后,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里所说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已经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经过初识,迷惑之后的大悟,是我们留下好的文化认知,把不好的观念摒除之后的山水,是更有韵味的山水。

我们又重新认识到“万物都是平等的”,这场生存的竞争在几亿年前都已经开始了,适者生存,用进退废,物竞天择。“长相没有那么重要”是对的,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二百多斤。“努力就可以成功”是对的,因为不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善恶终有报”是对的,社会在各方面惩罚着恶人的生活,不然为何一些腐败分子在被抓之后,才终于放松能终于能睡一个安稳觉了呢?

其实,这“见山三阶段”,略同于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见山是山”是肯定阶段,是对外物朴素的感知;“见山不是山”是否定阶段,不再被外物的表象所迷惑,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见山还是山”是否定之否定阶段,排除了主观成分,把握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达到物我无间的境界。

如果看英文的翻译可能会更加直观。

那么,如何恰当的用英语翻译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翻译一:It's the mountain. It's not only a mountain. It's just a mountain.

翻译二:See the truth beyond the world. Or see the world as it is.

翻译三:It is,but more than.

愿我们都在更成熟的心智熔炼中,洞悉真相,且在洞悉真相后,还能与自己或世界和解。超然物外,怡然自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