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书法 (提要)之咸有规矩1
---读古代书论揭示书法的笔法
河图洛书
张旭说:(书写)在于变化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规矩我们在前面关于天地之道时已经有说,中国人什么东西都是要讲个规矩的。《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二字在汉语中既有其字面意义:圆规和直角尺,规用来画圆,规的发明源于古人对日月运行的圆弧轨道的观察过程,矩的发明则来自于古人立木观日影顶节气的观察过程,所立之木需垂直于地面,勾股定理的奥秘亦从此中得出,引申为礼法、法度、秩序,我们前面已经论述古人方圆亦有天地之义,秩序是天地(社会)必不可少的。文物伏羲女娲图中女娲手持规,伏羲手持矩,可知此“规矩”隐含深意,象征一种秩序或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往往来自于是对天文、地理的研究和领悟,从中国的历史典籍记载来看,黄帝的内经,仓颉的文字,伏羲的八卦,文王的周易都离不开对天地道理的领悟,说简单点就是天地运行的规律。
古人既然用九宫来规范书法,因为九宫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与河图洛书有关,与天地之道有关。河图洛书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说它是中国古代的数理、天文、地理、历法、气象、音律、医学等诸多高明学科之母,其中包含了诸多未被人们理解的宇宙奥秘。《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大禹时代,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大禹根据洛书将中国分为九州。后世我们知道的比如周代的井田制,皇家建筑明堂之类,都与洛书九宫有关。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人们只要明了其神秘,就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 书法中宫是主笔,是字的眼,是整个字的精神所在,只有中宫收敛,有一种向心力,字才平稳坚实,才立得住。如果中宫不聚拢,整个字就散,毫无生气,更谈不上美感了。事物都是辩证的统一,中宫聚,则“四维四正”就应该松,应该活。所以“八宫”向外伸展,字就显得潇洒而有生气,也便具有姿态了。正如包世臣《艺舟双揖》所说的:“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字心有精神挽结处,是为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实画,有在虚白,必审其字之精神所注,而安于格内之中宫,然后以字之头目手足分布于旁之八宫,则随其长短虚实,而上下左右皆相得矣。”当然,中宫聚敛只是说的一般情况,有的字的主笔或重心不一定在中宫,而是在四维四正,这就需要灵活处理,不能机械地照搬。
河图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洛书就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阴阳之数合而为15数,故化为洛书则纵横皆15数,乃阴阳五行之数也。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 ,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
《书法雅言规矩》 天圆地方,群类象形,圣人作则制为规矩,故曰:规矩、方圆之。至范围,不过曲成不遗者也。大学之旨,先务修齐正平。皇极之畴首,戒偏侧反陂。且帝王之典谟训诰,圣贤之性道文章,皆托书传垂教万载。所以明彛伦而淑人心也。岂有放僻邪侈,而可以昭荡平正直之道者乎。 至于鸟之窠,蜂之窝,蛛之网,莫不圆整而精密也。可以书法之大道,而禽虫之不若乎?此乃物情犹有知识也。若夫花卉之清艶,蘂瓣之疎藂,莫不圆整而修对焉,使其半而舒半而挛也,皆瘠螙之病,岂其本来之质哉。 圎为规以象天,方为矩以象地,方圎互用,犹隂阳互藏。所以用笔贵圎,字形贵方。既曰:规矩,又曰:之至。是圎乃圎神不可滞也。方乃通方不可执也。此由自悟岂能使知哉。
洛书有九宫,“九宫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临帖的一种界格,很少有系统研究论述的,加之现代人对传统文化常识的缺失,对这些文化的理解都成问题,我们都是很简单的把九宫格认为就是找位置用的界格而已。相传习字九宫格出现于唐代,历经宋、元、明的发展,到清代已经大为兴盛了,出现了沿袭至今的田字格、米字格和九宫格等。当代研究习字各种宫格者也不乏其人,研究成果也多种多样。
其实在古代的书论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述,前面我们引用过一些古代书论的论述,这里再摘一段:
书法家陈绎曾《翰林要诀》中说:九宫。八面点画,皆拱中心。简缘云:欧法最近……结构,随字点画多少疏密,各有停分,作九九八十一分,界画均布之。先于锺、王、虞、颜法帖上,以朱界画印,印讫,视帖中字画分数一一临拟,仍欲察其屈伸变换本意,秋毫勿使差失。法帖字大,以小印分数蹙之。法帖字小,以大印分数展之。虽以《黄庭》、《乐毅》,展为方丈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