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中,你的名字写得好看吗

有次与一同事散步,突听他说:“你看那几个字多难看啊!学校就找不到字写得更好的人吗?”

哪几个字啊?我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哦,原来是这几个字:

再走近看看,嗯,就是这几个字:

因为他知道我写过几天字,于是就带着愤怒与怨恨的眼光看我,仿佛这几个字就是我写出来放在这里丢人现眼似的。

我笑笑,心想:我要是能写出这样的字多好啊!不过嘴里却说:“嗯,这几个字看起来的确有点丑!”但是我还是给他慢慢地讲了这几个字的来历。

来,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字的渊源。

这几个字的老祖宗是东晋时期的《爨宝子碑》。那块碑公元405年刻,距今已有1612年了。此碑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曲靖出土,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被一乡民用做压豆腐的石板。咸丰二年,曲靖知府邓尔恒发现豆腐上有字迹,大为惊异,急忙派人找到卖豆腐之人,将碑石运回府中,后置于城中武侯祠。碑石现在云南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内,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在此,我们是不是要好好感谢那个乡民没有把碑拿去建房,感谢邓知府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敏感与责任感呢!

碑发现的清末,正是碑学大兴而帖学告退的时代。所以,它一经发现,其怪诞的用笔,随意的结体所表现出的古朴味道,立刻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被视为书法作品中的奇珍异宝,康有为誉它为“已冠古今”,说它“端朴若古佛之容”,“朴厚古茂,奇姿百出”。

虽说此碑立时距书圣王羲之死时仅30年,却与世传右军法帖书风之清雅俊逸大为迥异。它朴茂古厚,大巧若拙,率真硬朗,气度高华,气魄雄强,奇姿尽现。寓飘然于挺劲,杂灵动于木讷。总之,它给了人们完全不同于书圣法帖的另一种审美。所以,它被发现后,一批又一批的仰慕者前往参观,日本、美国等地的书法界人士还不远万里,数次到曲靖一中参观神往已久的《爨宝子碑》,以慰平生热爱书法、敬仰爨碑艺术之情怀。

即使是在现在,爨碑书体在我们身边也时时可见。如大家熟悉的《南方都市报》报头:

如我们熟悉的“招商银行”:

如“惠州博物馆”:

如“惠阳高级中学”:

知道了这种书体的渊源后,再来看这几个字的书写者。可惜字后并无落款,但根据惠州一中老校区内的诸多题字,可以推断此字也许出自于秦大我先生之手(此处我只能用“也许”)。

欲知秦大我,先了解秦咢生。

秦咢生(1900—1990),著名书法家、曾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有几点我们可以记住:

1、 秦老先生是咱惠州惠城区桥西姚屋巷人;

2、西湖点翠洲建有“咢生书屋”,陈列有他的书作,是惠州西湖一处有特色的人文景观;

(点翠洲,平湖边。“咢生书屋”四字为启功所题)

3、1987年,87岁的秦咢生老先生题写了“招商银行”名称。对,“招商银行”四字就是秦老先生写的;

4、以上“惠州博物馆”及“惠阳高级中学”之名也是他写的:

5、秦老先生于书兼擅数体,尤精究《爨宝子碑》,人美其名曰“秦宝子”。

知道了秦咢生,再看秦大我。二人都姓秦,似乎有啥关系。

对,二人是父子关系。

秦大我(1924—2014),也是惠州人。书法家,诗人。受其父影响,勤习书法和篆刻,特别是在爨宝子碑、大小篆及天发神谶碑等方面颇有造就,影响广泛。

这是他的两幅书法,前爨后篆:

我并没有去考证秦氏二老与惠州一中的关系。但联系到二人与惠州的情结,学校请二老题字太过正常。

在惠州一中南湖校区,有二老不少题字。

图书馆(署有“秦咢生”之款):

体育馆(署有“秦大我”之款):

屏风(奋发向上,福荫天下,据说是“榕树精神”。署有“秦大我”之款):

学风:(无落款,与“体育馆”三字极近,应为秦大我题)

再瞅瞅惠州一中的校名,不再那么难看了吧?

我说,有的人喜欢看工整秀美的字,看第一眼就说好看,但不一定喜欢奇崛而有个性的字,觉得不正,粗,野,涩、滞等。但是当你对书法有了一定了解之后,你就会改变审美观。

正如一个小白脸和一个苦瓜脸在一起。乍一眼,自然是小白脸讨人喜欢。时间稍久,你会不知不觉感叹:唉,还是苦瓜脸有内涵啊!

(百度一下,说秦咢生曾题过“惠州一中”校名。考虑到秦老先生1990年去世,而一中南湖校区校门是2008年改建,而在这以前曾有的校名并非秦书,所以现校名推为秦大我所书。也有可能秦咢生老先生生前写好但并没有用。二人书体接近,以我的凡眼,实在不能辨出,所以此文有抛砖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