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金奖作文 方法点拨 | 这篇才是“乡情”主题作文该有的样子

杨钰娴 /  乡情

  乡情,是一缕春风,润色了乡土;乡情,是一滴的泉水,滋润的乡土;乡情,是一炉火光,温暖了乡土的整个冬天。

——题记

  我的家乡是新疆伊犁的巩留,那里的景色宜人,气候温暖,与古时描写的北方不尽相同,既没有万里平沙,也无寒风凛冽。它在北方的豪迈之美里,又显得有些俏皮,可爱了。

  乡土的春总是晚于内陆,花开得晚,却茂盛成丛,可以说是“后起之秀”。小草虽在那春雨前呈枯黄的棕叶色,却在春雨后焕发生机,一个个顶着朝露,向着阳光挺立着。

  这一年的第一场雨,总不肯痛痛快快地下,非要仪式感。就说这第一部曲吧,天上乌云密布,黑压压的,像一个大屏障,把人罩在里面,让人喘不过气。第二部曲,风来了,呼呼地吹着,像怒吼的野兽在咆哮,不肯罢休,好像非要将房屋刮倒不可,还要把树连根拔起。第三部曲,雨点如同鼓点,伴着咆哮打了下来,这积压已久的沉闷,也随之被雨水带走。

  雨后,天空像一块蓝色水晶,上面附着几缕云母白的云,像极了玛瑙,空气也纯净几分,一切生命都醒了,都长起来了。家里那棵小杏树就显得颇为可爱。新长出的叶芽,绿的俏皮,像刚出生的婴儿,稚嫩,让人怜爱。而那枝头,雨前就努力地长,蹦出星星点点的粉色,让人觉得那棵杏树更加娇羞了;雨后,那杏树上含苞待放的姑娘们,也不再遮掩了,一个个露出桃粉的面颊,让人怜惜,甚至不舍她被春风刮落一朵。

  不久,花落了一地,像一种珍贵的羊毛毯,不舍去踩踏,而那枝头的姑娘们褪去华丽的外衣,露出淳朴活泼的青色。

  看着树上挂的青杏儿,一颗颗饱满,忍不住想咬一口,可孩子们只能眼巴巴望着,我就是其中之一。有时趁着爸妈不在,又不敢爬树,便不知从哪寻了一个木棍去打杏,打下几个,就已经高兴得要变小鸟飞上蓝天翱翔了。拿起一个就啃,酸溜溜的,尽管口水已经止不住了,还嚷着要吃。拿着几个去学校,那也是很有面子的。一堆孩子过来,争抢着,要边吃边夸:“酸酸的,好好吃。”喜酸的老师,看到也不免讨去几个。回到家自己心里也乐开了花,可到了晚上总不免一顿骂:“全打了,秋天吃什么?不准再打了!”这也只是个过山车,不一会儿就左耳进右耳出了。

  不过,秋天,黄杏的确没多少了。

  这个黄杏在春天那样酸,在秋天这么甜,每个人吃了都拍手叫好,母亲也总是大方地:“去,打些杏儿给叔叔阿姨们送些。”我高兴地应了。

  每年如此,这家的核桃,那家的杏儿,你吃些我的,我吃些你的。

  这,就是乡情,是邻里孩子的嬉戏,街坊邻居的馈赠。这,就是我爱的乡土!

  (作者系新疆伊犁奎屯市第十中学七年级9班学生,指导老师:赵凯)

评者说

这篇《乡情》散文写得意蕴悠长,从三方面展现了伊犁春天温柔又俊俏的美:先是雨的“三部曲”,晚来的雨先是黑云笼罩,尔后狂风四起,终于雨点在大风过后如鼓点般赶来。接着写了雨后杏花落,清朗的天、飘落的花瓣,唯美的镜头直入人心。最后是花落后颗颗饱满的青杏儿,这一段加入了打杏儿、分吃杏儿的孩子、老师和叔叔阿姨,画面灵动起来。全文从写景开始,从景到物再到人与事,情感层层递进,这样的乡景独具魅力,这样的乡情深入人心,这才是“乡情”作文该有的样子。

归纳一下,这篇作文的优点如下:

1.审题准确,立意动人。乡土情节是最质朴、最真挚的,小作者选择的“乡”是自己成长的土地,每一天的朝夕相处,让作者对家乡的一景一物都充满深情。
2.选材贴切。作文所选素材都是紧扣题目的,很多同学也写了故乡的景与人,但是读来却看不出与他出不同,这篇作文写的是新疆伊犁地区的风物,小作者巧妙地以“雨”为主要描摹对象,写出了伊犁的雨在新疆广袤地域背景下、在北方凌冽气候背景下的特别之处,让我们读出了这是伊犁的雨,是与我们在平原、在海边见到的雨所不同的。

3.详略恰当,细节突出,结尾点题。细节描写是本文最大的出彩之处,小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等修辞,如“雨点如鼓点”“杏树上含苞待放的姑娘们,也不再遮掩了,一个个露出桃粉的面颊”等等。再如小孩子偷偷打杏儿,家长嗔怪,丰收时节家家户户交换美味,天赐的果实、邻里的馈赠,这就是小作者心中的乡土之情,结尾用精练、灵动的语言概括升华主题,行文完整、情感细腻,是“乡情”题目的典范之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