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阴绕院鹤相对 柳絮盖溪鱼正肥
松阴绕院鹤相对
柳絮盖溪鱼正肥
前一阵要恢复“徽州”之名的呼声挺高,襄樊改成襄阳了,黄山恢复旧名看来是迟早的事。也难怪,“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承载了太多的梦想与风景。在许多徽派建筑中,都是远观“此中不但宜烟雨,可许清峰入槛来”,近看则是“松阴绕院鹤相对,柳絮盖溪鱼正肥”。
上联“松阴绕院鹤相对”出自唐姚鹄《玉真观寻赵尊师不遇》:羽客朝元昼掩扉,林中一径雪中微。松阴绕院鹤相对,山色满楼人未归。尽日独思风驭返,寥天几望野云飞。凭高目断无消息,自醉自吟愁落晖。
下联“柳絮盖溪鱼正肥” 出自唐韩偓《卜隐》:屏迹还应减是非,却忧蓝玉又光辉。桑梢出舍蚕初老,柳絮盖溪鱼正肥。世乱岂容长惬意,景清还觉易忘机。世间华美无心问,藜藿充肠苎作衣。
黄士陵有此篆书对联。联中有 “松”字黄士陵写成上面一个容,下面一个木,为“说文或”体。
或许是英年早逝,或许是在商业运作上不及吴昌硕等大家,黄士陵不像其他大家有纪念馆,只留下“黟山派篆刻创始人”的“清名”。在“黟县古民居”中,有一幢名为“旧德邻屋”,它便是黄士陵故居,虽然历经沧桑,但至今仍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其实黄士陵故居有两处,除一般人知道的“旧德邻屋”外,在村西还有一幢“大三间”,是黄士陵的诞生处,即“旧宅”。此屋四壁是高高的风火墙,外墙上有砖凸出,上有“外存地六寸”五字,此特征在黄村可谓独一无二。里面前部是天井,后部中间一厅,两边两个房间,楼上亦然,故名。据其后裔介绍,黄士陵从小至青年时代都在这里度过,五十六岁其回归故里,最初也住在这所屋子里,还陈设了从广州带回的全套红木家具,因人多狭促,后来便另筑新屋“旧德邻屋”。乔迁新居后,此“大三间”便借于他人居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土改时,由于种种忧虑,黄氏后裔不敢申报此屋为己产,遂归了居住者。此内情知者甚寡,故极少有人提及。
黄氏晚年返乡修建之故居“旧德邻屋”,地处村头水口亭往东数百米处,是一幢具有浓郁徽派建筑特色之民宅,“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四周环境十分幽静,为黄氏祖宅地。据村中老人介绍,水口亭至黄氏故居以前都是黄家的大花园,如今虽已荒芜,但昔时的风韵尚依稀可辨。屋前竹林摇曵多姿,竹林倒影掩映在清澈的圆型鱼池中,池里鱼虾游弋,历历可数。故居旁不远即为黄家祠堂,黄士陵曾在印款中言及:“吾族自宋迁黄村,祠前古槐亦宋时物也。秾绿荫半亩,洞其中可容十人。同治二年毁于兵,明年孙枝复发,分鼎足而峙,先君曾有诗纪其事。阅兹卌余年,高已出檐矣。小子卜居,迁于其邻,固以名屋云。”令人费解的是,虽然故居门额上镌有“旧德邻屋”四字,名称已有定论。但实际上黄氏用得多的仍是其书斋号“古槐邻屋”,对外并未用过“旧德邻屋”,可能黄士陵更喜爱“古槐邻屋”这个斋号。这种做法与其不喜张扬之性格也是相符的。
进入厅堂,正间是宽敞典雅的客厅,中心是四合式天井,上下厅两厢均为房间。虽谈不上雍容华贵,但给人以简洁大方之感。据说过去正厅壁上挂有牧甫手绘“钟鼎图”及手勒“古槐择美里,瑞竹延清芬”木楹联,还有至友黄绍宪书赠“处士节独苦,先生艺绝伦。”对联等,堂厅布置十分典雅,惜如今已无法得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