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7(2)
11.7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人参附子汤主之。不差,复以人参干姜汤与之。
人参附子汤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二枚(炮) 半夏半升
阿胶二两 柏叶三两
右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人参干姜汤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三两 桂枝二两(去皮)
炙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温顿服之。
解释:少阴病下后阳虚下利,并且咽喉有脓血,需要用人参,附子,干姜这样的四逆汤结构补阳,同时用柏叶引血归经,阿胶滋阴补血,半夏治疗咽喉不利。
如果效果不佳,以救阳为当务之急,用四逆汤结构加桂枝增加走行作用,炙甘草缓和药性。
11.7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解释:厥阴腹痛往下发展,可能会有肠道发炎。
11.7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麻黄升麻汤主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 知母一两 黄芩一两半
桂枝二两 白术一两 甘草一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释:麻黄升麻汤治疗上热下寒的感冒很有效,不一定要有吐、拉。有的患者只是下肢冷,但是口干、背发热等有些上火的外感都可以使用,效果不错。
配方的思路很特别,用麻黄、升麻、桂枝等发散风寒,知母、黄芩清里热,白术、甘草调和胃气。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三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人参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解释:本来就用过下法,导致消化系统虚寒,有拉肚子,又用了吐法,使得胃部又有微微的发炎,所以也会有想吃饭,但是吃了就吐的情况,可以用黄芩黄连消炎,干姜暖脾,人参来补正气。
与泻心汤系列很像啊,区别在哪呢?泻心汤系列有半夏、生姜这些去痰饮的,说明是慢性病,拖了一段时间,有痰饮,没有那么急,相比于本方的吐、拉,泻心汤的表现是在为闷胀。
每天学一点《伤寒论》,临床思维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