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
冬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尤其是三九四九,也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季节。
小时候我们上学真正体验过在冰上走的感觉,大人们敲冰洗衣服是常态。这些年似乎气温普遍在升高,相比不再有过去那般的寒冷。
冬季,日短夜长,万物萧条。最近家乡雨水特别多,仿佛是多雨的夏季,湿湿嗒嗒,人们撑着伞走在雨中嘟哝道,咋天天下雨,家里好多被子衣服都没洗,愁死人。
早晨,我习惯五点多醒来,看看书,伴着嘀嗒嘀嗒的雨声,窗外是朦脓的一片。
孩子们每早6点起床,七点到学校。街上卖早餐的和环卫工人都已在各自的岗位上忙忙碌碌。
送孩子到学校的一角,闻到腊梅的香味,返回时,寻香找到那颗腊梅树,光秃秃的树枝上有黄色的小花瓣,香气怡人,在冬雨中它是校园一道别致的风景。
想起小时候,背过歌颂腊梅的诗句,陈毅的那首《梅》。
隆冬到来始,百花迹已绝,惟有腊梅破,凌雪独自开。
是呀!百花都已在冬眠,只有腊梅不畏严寒,依然在寒冬里来放,吸引着往来的路人,展示着不畏严寒的不屈精神。
菜市场永远是这个小镇早晨最热闹的地方,卖菜、卖鱼、卖肉的哟喝声、讨价还价声连成一片。
每天顺路去买点菜,不远处听到有人在说,后天就是腊八啦,哦,腊八,腊八就要到了。
过年已经越来越近,家家已在忙于腌腊肉,腌鱼,熏香肠只等着好天气拿出来晾晒。
老人们见面喜欢问,你家孩子哪天回来?哪天的票?
腊八这一天,在我们老家还有个习惯,要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出尘。
想起小时候,妈妈总是把竹子扎成扫把,把屋顶的每个角落全部打扫干净,里里外外大扫除,被子、衣服、鞋都进行大清洗。有些地区还流行喝腊八粥的传统。
老人们会对孩子说,小孩,小孩别着急,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是我小时候听得最多的话。可以看出那些年,孩子们对过年的无限向往,每天倒计时扳着指头数着日子盼过年。因为过年,就表明会有很多好吃的零食,有肉鱼、有新衣服,有玩具……
现在的孩子不再有我们曾经对年的那种急切的期盼,更不存在有我们小时候那种对“过年”二字强烈的快乐感。这是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过去很多传统做豆腐、炒花生、炸丸子、做米糖、做圆子、芝麻糖的习惯已经全部消失了。
我们这边老家每户20亩田地都承租给别人,大多是浙江老板,他们大户经营特色农业种植。老家人要么是在外打工,有的忙着上班或做小生意。
不再如过去那般自家手工制作这些食品,都直接在小镇上全部买现成的,用两天工资就已足够。
说白了人们已经喜欢用时间来换金钱,过去一到腊月,家家就开始在准备腊货,打豆腐的恨不得要排队拿号等候,磨糯米粉的,炸红薯干的,真是不亦乐乎。
而现在生活水平在大幅提高,也没必要在过年时积攒那么多食品,想吃随时可以在街上买。因而一些纯手工制品在逐渐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机器化批量生产的。
现在每家顶多就是腌点腊肉、鱼、灌香肠,这些是相对比较省事的荤菜。
到家后,拿出洗衣机的衣服晾放在阳台,拖地,收拾房间。坐在电火桶里,泡杯茶,拿起一本书看看,有时会抱着电脑玩玩,一种时光静好的感觉。
中午准备烧个火锅,一家人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吃饭,是冬日最温暖的一件事。
时代的潮流总是在滚滚向前,我们个人只能顺应着向前走。
那些远去的手工制作食品,过去的炭炉火锅,以前的灶台掏火放盆里取暖,现在都已统统不见。
新旧迭代,日新月异,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会怀旧,我们也会接受,时代到底是进步了。
其实各个时期都有它的快乐与忧愁,如同各个年龄段都有它相匹配的欢喜与烦恼。
本文作者:齐帆齐
排版小编:明矾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