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系列132:流言如虎 蜚语可畏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秦国大将王龁攻下上党郡后,发兵长平。赵孝成王则是派大将廉颇是率军迎战,在经历过数次交锋之后,秦赵双方从攻守转为了隔岸僵持。
大将廉颇深知,如果采取正面交锋的战术打法,那赵国绝对不是秦国的对手。想那秦国经过连年的征战,无论是将帅还是士兵,在战斗力和战斗经验上都大大的优于赵国。既然这大开大合的战法不可取,那就采取“持久战”,诱敌深入战线拉长,以造成秦国的粮草补给困难,进而消耗秦国的国力。只要做好了守势,这时间一久秦国人自己就吃不消了。
不得不说,廉颇的应对策略是极为正确的。然而,廉颇能等,赵孝成王却等不了。这等不了的原因呢,并不是因为对廉颇的不信任,而是赵国的军粮耗光了。根据《战国策》的记载:“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这句话啊,我不翻译,您也能明白这话的意思,但是,在这话里面,我们似乎听到了另外一个可能,那就是即便你赵国花钱去买粮,也没有人敢卖给你,您想也能知道,那一定是,秦国昭告天下,谁敢卖粮给赵国,我就打谁。
当然,这只是我们个人的一种猜测,那话已至此,既然赵国陷入到了如此的窘境,那赵孝成王会坐以待毙么?
∆ 战国策
一日,赵孝成王找来了楼昌和虞卿等大臣商量对策:“寡人连日来是夜不能寐,只因这……粮草。廉颇将军已经多次派人来要粮了,寡人深知前线将士之不易,想集全国之力再给廉颇将军一些军粮。不知众爱卿意下如何啊?”
这赵王的话音刚落,大臣楼昌开口回道:“王上,依现在的情况来看,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已经不是兵力多少的问题。这么僵持下去对双方都没什么好处,老臣倒是觉得应该派些人带些礼物去秦国求和,哪怕是割些地给他,我们就此作罢了。”
这楼昌的一番话激起了虞卿的反感,虞卿摇着头叹着气说道:“一派胡言!能不能讲和,主权根本就不在我们手上,而在秦国,您莫非认为秦国出兵数十万,是要逼我们和他讲和吗?依臣下之见,不如先派使者带着重金去前往楚国和魏国,给秦国营造出我们要合纵的假象,以此再去和秦国来谈所谓和谈之事,这才是上策呀。”
其实,虞卿的这番话讲的是颇有道理的,以秦国发兵的果断以及表现出来的持久态度来看,那是蓄谋已久的。而此刻能令秦国有所忌惮的,就只有两个字——合纵。
∆ 征战四方
然而赵孝成王却不这么认为,他想,这既然是求和,那何必还要白白地让楚国和魏国得了便宜呢。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这赵孝成王的短视,都是一方诸侯,那秦昭王想的是如何君临天下,而这赵孝成王想的却是能够苟且偷安之策。这就是明主和庸主的差距所在。在经过一番所谓的商议之后,赵王决定,派一个名叫郑朱的人前往秦国求和。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这郑朱来到秦国之后,非但没有遭到冷遇,反而受到秦昭王的热情款待。每日是好酒好菜清影琴音。
当赵孝成王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是开心不已:“哈哈,好哇,好哇!看来和秦国和谈之事大有希望啊!”这身旁的大臣们也是赶紧地吹捧着:“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啊!”
而一旁的虞卿则是摇着头说道:“恐怕事情并非大王想的如此简单呐。郑朱乃是我赵国派去的使者,这本意是入秦和谈。现在结果尚未可知,可这消息却是沸沸扬扬,那其他的诸侯恐怕早已尽知我赵国没有抵抗秦国的决心,这日后无论我们如何恳求,恐怕他们也不会前来相救啊。到那时我赵军孤立无援,赵国危矣呀!”
∆ 战争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那位使者郑朱,这郑朱在咸阳城待了是整整十几天,享受的待遇和取得的成果却完全不成正比。当他醉醺醺地准备离开咸阳的时候,秦昭王并没有答复和谈之事:“寡人今日请上使来,得知今日上使要回国复命,寡人甚是不舍呀,这连日来多有照顾不周,还望阁下海涵。”这听到秦昭王如此客套的一番话,这昨夜之酒尚未清醒的郑朱醉醺醺地说道:“承蒙大王厚爱,秦国之美酒甚美;秦国之舞甚美;秦国之女甚美啊。”
看着郑朱摇摇晃晃的背影,秦昭王露出了一丝诡异的微笑。
这郑朱回国复命,我们自不必多说。结果是,赵国已经失去了向诸侯求援的绝佳时机,这事已至此那也只能硬着头皮和秦国开战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则流言在赵国传开了。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于,且降矣。”
这流言大概的意思是说:唉,前线的廉颇啊,打仗不行,你看他做了数月的缩头乌龟,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点进展!但是我们却听说这秦国人最怕的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那如果赵括将军可以去做将领,那一定能打败秦军!
俗话说得好,这流言猛于虎。廉颇虽然为赵国征战沙场几十年,立下的功劳是无数,然而在这流言蜚语面前,他也只能败下阵来。
那么接下来,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又将作出何等的决定呢?
♞
—— 明天再见 ——
∇ 点击下方标题
主讲:孔祥善
编辑:孔祥善 王元龙
配音:兰馨
剪辑排版:呙晓川 设计:刘晟瑞
【闻古知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