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1

2020年第一天~
今年也要进步呀,希望自己的感知力和表现力都能提升~
宋本伤寒论21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解释
脉促是阳虚一种代偿的心律快,有可能少一下;脉数是有热跳的快,心律齐;脉结代就比较严重了,叔叔打了一个类比,可能是身体五脏六腑已经有一个脏腑死掉了,心脏给它输血跳一下的时候会被打回来一下,所以心律是正常的,但是偶尔会漏一下两下,这种就漏的越多越危险,因为代表人体的器官机能越差。
所以这一条被下过以后,出现脉促、胸满,说明心阳没有力量把邪气推出去。用桂枝,炙甘草汤来补阴阳,然后去掉白芍往进拉的力量,用姜枣调营卫来把这个邪气推出去。
宋本伤寒论22条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解释
这一条其实如果要简单理解的话,就是在上一条的症状上面再加一个恶寒,说明它的阳气不足,然后加附子就合情合理了。
所以对这一条的解释一般是:脉微而恶寒,就是阳气不足,脉多少会有一点微弱的。
在现代用法的话一般就是有一种心绞痛可以用到,就是这个胸口绞痛,容易在天黑或者天冷,冬天这样的时候发作,说明它是阳虚,而且现代医疗证明血管会有瘀堵,所以一些医家会在提振心阳的方子里面,比如说桂枝去芍药汤、四逆汤、真五汤,这一类补阳的药里面加一点丹参、鸡内金来去血管的淤积,这是一种治疗阳虚型心绞痛的思路。
宋本伤寒论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解释
这一条讲的是太阳病得了好几天了,按理说是应该要传变了,但是没有往来寒热、呕吐,这说明排除了少阳病,因为在《伤寒论》中少阳病的主要代表的症状就是这两个,当然我们还可以自己再补充口苦、胸闷、脉弦这些。
然后也没有大便干,说明没有到阳明病,
当然阳明病的其他症状有脉洪大而实、出汗多、口渴、烦躁、眉毛痛等等。
一天发烧两三次和少阳病的往来寒热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少阳病的往来寒热一般都是一天发一次,当然也不能排除发烧两三次的可能,就需要我们辨别有没有其他少阳症状来排除了。
而且这个人是脉微缓的,说明身体的抵抗病邪的力量并不强。
那这个人发生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有以下三种可能:
1.病马上就要好了,抵抗力没有再跟病邪做强力的战斗,这种情况不用管他,可以自愈。
2.人体阴阳两虚,能量不能跟病邪对抗,所以除了脉微,还有怕冷的感觉,这个时候不能用发汗、吐、下法来治疗,因为这些治法都会削弱人体的元气。
3.身体的抵抗力和病邪势均力敌,已经把病邪推到表面,但是不能把它完全推出去,所以会有经常性的发烧或者是身上起疹子发痒的感觉。这种情况为桂枝麻黄各半汤,来给他小发汗,推一把,把病邪发出去。
桂枝麻黄各半汤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组成比例是桂枝汤是平时剂量的1/3,再加上平时剂量1/3的麻黄汤,这样合成的一个小方,吃一次就可以了,说明病邪已经不多,就差临门一脚了。
这个方子可以治疗一些荨麻疹、风疹一类的身体痒的疾病。
当然这些皮肤痒的皮肤病是还有其他方子可以治的,比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效果也非常好,我曾经用这个治疗过湿疹,也是五剂治愈。
这里还提到一个异位性皮炎,治疗异位性皮炎不用发汗法,西医一般用类固醇激素药,可是人体本身是会生成类固醇的,那为什么会有异位性皮炎呢?是因为肾虚,自身生成类固醇的能力不足,所以是要用补肾的方法来治疗。
除了治疗皮疹,桂麻各半汤还有一个用处,就是人体受了湿寒可以用,上一节,我们说六气致病和感冒不一样,因为六气属于气候,导致的疾病,比如说是中暑和冻伤,和病毒性感冒不一样。所以在人体受到湿冷之气侵袭以后,怕冷,身体疼痛,四肢麻木,脉浮而细紧,可以用桂麻各半汤来治疗。
宋本伤寒论24条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解释
这里解释了烦躁的两种可能,第1种可能是身体里面有热,比如说我们有时候上火了就会有烦躁,大青龙汤这种外感寒邪,内里有热,烦躁非常厉害。第2种可能是像吴茱萸汤这种的,被阴浊之邪拖住,“人体灵魂”的一种反抗。
本条所讲的烦躁是属于第2种情况,有的人在后脑勺那个部位,去美容店可能会说是富贵包,有时候平时日常生活不注意,导致那个地方有淤血或者有湿气,会导致本该用桂枝汤可以祛除的风邪,抓住那个风府的地方而出不去,会让人心理上有一种烦躁感。这个时候刺风府,风池穴出血就可以帮助排出邪气,当然现在也可以用刮痧来代替。
宋本伤寒论25条
宋本《伤寒论》: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技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林版《伤寒论》: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
解释
这条宋本和桂林本是不一样的,我们按照桂林本来。
因为这一条说吃桂枝汤以后大汗出,脉洪大,就有点偏向阳明病了,已经化热了,用桂枝汤就不是很合理了,所以用白虎汤。用石膏剂清热,而且石膏在这里的作用也是一个汗法。
接下来说的一日再发,就是一天发烧两次,和前面的桂麻各半汤有什么区别呢?桂麻各半汤是一日两三次发,就好像这个数字差一点对不对?其实他是大概的说一个桂麻各半汤,它的风邪去除的差不多了,就剩下那一下,所以发作的会比较频繁,但是这个桂二麻一汤是风邪还没有被正气集中起来驱赶,还比较散,所以需要桂枝二麻黄一,桂枝汤的分量多一点来抓风邪,而且是日三服,要吃三次,慢慢地把风气扫出去,桂麻各半汤是一次就能搞定。
宋本伤寒论26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解释
这一条是写桂枝汤没有发干净人的邪气之后的另一个变证,化热会变成白虎汤证,那白虎加人参汤就是比白虎汤多一个口渴的症状,人参是补津液的,当然这是汉代的人参,现在的人参是红参,都是不能补津液的,一般用西洋参代替,这个以后再讲。
现代白虎人参汤经常治疗糖尿病,因为这个汤的主证就是出汗,口渴,喝水多。当然也有糖尿病不是这样的症状,所以我们就需要辩证治疗。
宋本伤寒论27条
宋本《伤寒论》: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林本《伤寒论》: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解释
这里又是一个发热怕冷,但是发热比较严重。
如果脉微弱的话,说明是少阴病,不能发汗,有一个长沙古本的《伤寒杂病论》写说应该用当归四逆汤,也是可以参考的。
那如果脉浮大就应该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十八铢(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劈)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个汤的组成是1/4的桂枝汤加1/8的越婢汤。
这个组成结构非常像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是有杏仁没有芍药,而桂枝二越婢一汤就是有芍药没有杏仁。大青龙汤的脉浮紧,桂二越一汤的脉浮大,说明大青龙汤是里面有热,外面的寒气包的很紧,桂二越一汤的寒气就没有那么盛,所以热气会散出来一部分。
这里再跟两个方剂做对比,麻黄汤证的话就没有热多寒少,不管发热到多少度,患者本人是怕冷的。而白虎汤证的患者是纯粹的发热多而没有怕冷。
宋本伤寒论28条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解释
这一条只看前半部分,非常像葛根汤证,因为它是有头项僵痛,发热无汗。但是同时还有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这就导致它完全不是太阳病,它是消化系统的问题导致非常像感冒。
因为这个病的原因是胃在水肿、水胀,所以消化器官不能吸水下去了,不能变成尿,也不能把水运化到下焦,所以命门之火没有不能蒸腾寒水之气,变成干烧,所以身体就会微微的发热,头项僵痛,无汗。
所以需要桂枝去桂,把桂枝拿掉,借助芍药的力道把白术和茯苓拉到胃的地方,帮助消化道恢复吸水的功能。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个汤还有一个相对的方,就是桂枝去芍药加苓术汤:“太阴病,欲吐不吐,下利时甚时疏,脉浮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这一条表现的是消化系统的问题,但实际上是感冒。就是好像是要吐不吐,拉肚子也好像不拉,脉浮涩就是脉浮起来,是太阳表证,但是牵连到太阴,仍然需要从表面拔出来。
六气篇也出现过一次桂枝去桂加苓术汤,是风邪乘脾,就是晚上肚子吹风以后,第2天起来全身手脚都不对劲,所以太阴和太阳联系比较紧密。
但是如果是寒邪乘脾的话,就是用理中汤比较有效。
以上是自己的学习笔记分享,基本上比较客观的记录叔叔的观点,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因为本身的能力水平局限,如果有错误,希望大家指出🙏🏻
(0)

相关推荐

  • 伤寒杂病论条文整理【太阳篇】

    自已整理各版本伤寒论条文进行对比查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宋本]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宋本]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宋本]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 ...

  • 桂枝汤类方

    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   秋玲 太阳病是表阳证,提纲:"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说,临床上,见到"脉浮,头项强硬而恶寒"者,可称之为太阳病. 再 ...

  • 【连载】《伤寒论》解读——26-28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 参汤主之.(26) 这一条是论述服用桂枝汤,大汗出,伤津耗气,邪传阳明经的证治. 上条服桂枝汤,大汗出,是表证未罢,脉变洪大,证不变方也不变,仍用桂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

    第1篇对整体做了一个总结. 如果全部学过的话,就会觉得比较轻松,但是如果是刚刚开始看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学习. 伤寒论的来历及张仲景生平 其实关于张仲景的记载并不多.大概都猜想他是长沙太守,但是也不准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2(1)

    今天开始学习少阴方剂了,个人是比较喜欢学方剂,毕竟这是实战部分,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 11.2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2

    这篇继续讲解少阴篇. ❶ 第一页的笔记主要讲了少阴篇的死症六条,因为病到少阴以后,心肾阳虚的状况会有很多.危险的程度就增加了. 死症总结来说就是阳气耗竭. 具体表现就是下利不止,手足逆冷,烦躁以燥为主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3

    一 当归四逆汤补充 从当归四逆汤的命名原因来看,当归四逆汤的主要功能,是抓回血分中的阳气.血分有寒,所以会身体扯痛,手指发凉. 木通的药性 木通是一味特殊的泻心火药,不同于其他的下火药,木通是建立一条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5

    今天开始学习厥阴篇条文,我们可以大致感受一下厥阴体质,总的来说是一种矛盾的体质,甚至可以说现在一些免疫系统病就是这种特质,比如说系统性红斑狼疮,就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己. 而叔叔对这一类体质的人的性格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6

    继续学习厥阴篇的条文,主要重点介绍了当归四逆汤和天门冬这味药. 条文 条文339 伤寒热少微厥,指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7

    今天仍然学习厥阴篇条文,同时文末有福利哦. 中药 柏叶 主要作用是引导血归经,祛风祛湿. 柏子仁 主要作用是把心阳送达命门,所以益血:安心补心,治疗早泄:润药但是同时醒脾:平肝疏肝:治疗肠风下血 升麻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8

    条文 条文360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解释 虽然是下焦寒导致的下利,但是出现有热的迹象就是好转的表现. 条文361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解释 脉紧为有寒,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89

    呕吐分类 痰饮(轻症) 一般是因为消化机能不好,堆积痰饮,是这种没有实质性病变的胃炎或者神经症一类. 胃反(重症) 已经有实质性病变,比如说幽门梗阻或者癌变之类. 哕,嗝气 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因为有寒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1

    消渴vs糖尿病 现在一般把糖尿病对应到古代的消渴. <黄帝内经>认为消渴是因为营养太好.体质太热,这于我们现在的一些观点是重合的. 但是从<伤寒论>来看的话,就会有另一种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