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 精明 ”的人,很难成大器?

文/张涔汐 

来源/涔汐(ID:zhangcenxi99)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如何跟一个太“精明”的人相处?

答案是:处处提防着他。

太精明的人,总是处处算计别人的利益,而不把心思用在做好一件事上,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大器呢?

太精的人,把眼前利益看得太重
严重缺少眼界和胸怀
我的两个发小,都在上海盒马鲜生店工作,一个发小一年多的时间升为管理层,另外一个却还是底层员工。
两人起步资历平分秋色,区别在哪里呢?
原来升职的发小A,把其他同事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甘愿背锅,甘愿接受艰难的任务,这些品质被店长看在眼里,刚好有个升级的机会,店长极力推荐发小A,于是她一升再升。
而另一个发小B,掐点上班下班,团队有重活儿,他就想办法推给其他同事,专挑轻松的活儿干。
起初发小B还嘲笑A:
“你傻乎乎做这么多干嘛,就把眼前的事儿做了就行了,那些重活都扔给其他人,做多了又不会多发一分钱。”
发小A只是笑了笑,还是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当A升职加薪之后,发小B真是追悔莫及:“想当初如果我也不在乎眼前那点儿利益,不也有机会加薪吗?”
太精明,太聪明,太在乎自己眼前的利益,会让人缺少眼界,看不到未来的机遇。

一个只为了明天的利益努力的人,和一个为了未来10年、20年的前途努力的人,眼界能一样吗?
这就是精明人和大智慧人的区别。
太精明的人
缺少仁爱之心,得不到人心
我身边有一个美容院的创业者,称她为王姐吧。
王姐的工作能力非常强,从一家店开到三家店,曾经员工发展到20多人。但是后来只剩下一家店,自己苦苦地守着。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曾经从她的离职员工中了解到:
“王姐太抠门了,什么事儿算得太精了,比如大家一起聚餐,都是我们员工AA平摊,她当老板的一毛不拔。
“再比如,有一个同事得了阑尾炎,我们员工假期会买点儿东西去看望,刚开始我们以为王姐也会关怀一下,最后她却啥都没有表示。”
王姐精明得犹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只盯着自己的钱,只想着员工们当牛做马为她赚钱,自己却一毛不拔,没有一点儿仁爱之心。
精明的王姐,让我想到了一个与她截然相反的人,曹德旺。
2007年的时候,曹德旺收到桑总一个电话,说公司有一名员工叫田军,还在实习期,五一回老家检查的时候,发现得了白血病。
因为家庭贫困,现在无法去医院救治,问曹德旺要不要给一些帮助。
曹德旺告诉她:“直接将病人送到医院,费用全部由公司支付。”
桑总提醒曹德旺:“那得十几万呢!”
曹德旺说:“十几万就十几万,有什么好说的?”
“我要跟你讲清楚,他只是一个实习生,还没有跟公司签正式合同。”桑总说。
曹德旺说:
“我爸爸当年告诉我,你若是开店的,看见门口躺着人,你一定要先给他灌水,有口气了再送医院。和公司无关的人,我们都要帮助他,何况他还是在我们公司实习的人呢!”
后来,福耀的人事部调查发现,田军20岁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在车间里,他态度非常认真,朴实而勤快。
为了给田军治病,做骨髓移植,福耀前前后后花了近80万元。
一个能成大器的人,必定会关心身边人的苦乐,而不是只捂着自己兜里的银子,生怕别人占了他的便宜。
一个老板如果处处精明地算计员工的利益,而不在乎员工们的艰难,毫无仁爱之心,怎么能够创立一个强大的企业呢?
人有千算,天有一算
人算,不如天算
年纪稍长的人可能看过一部关于民生的电视剧——黄渤演的《民工之生存》。
这部剧讲述了建筑公司的老板和包工头拖欠民工工资,欺压农民工的故事。朴实民工们的讨工钱之路,堪比西天取经。
说到这部剧,我想起了一个我们镇上的故事。
十五六年前,我们镇上有个出了名精明的包工头,聚集了一帮农民去城市当建筑工人,当时包工头跟大家承诺:年底一起结账。
于是村子里的男人们为了养家糊口,背井离乡跟着他到城里务工,夏天顶着烈日艳阳,冬天迎着刺骨寒风,在工地里做苦力。
等到快过年的时候,大家满心欢喜地回家,等着包工头结账。
没想到,包工头从腊月十五开始,每天故作无辜地说:

“明天才能拿到钱,拿到钱了我就给你们发钱。”

这些农民工们只能回家等,到了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需要办年货,有些贫苦家庭急着需要工钱给老娘治病,有些家里妻子马上生孩子等着用钱,这些都是救命的钱。
于是这帮工人们决定腊月二十七晚上坐在包工头家,啥时候要到工钱再回家过年。
这个包工头提前得知了消息,头天晚上连夜逃到其他地方,却没想到在跑路的途中出了车祸,撞上大卡车,当场身亡。
后来大家才知道,建筑公司早就把工人的钱发给了他,这个包工头想私下吞了这些农民工的血汗钱,以为逃路就可以不用发工资了,未曾想却因此丧了命。
这叫人有千算,天有一算,太精明而损害别人利益的人,即便算计得再天衣无缝,也无法算到他的命运。
左宗棠曾经说:“精明不如厚道。”
真正精明的人,从不浮躁地选择走捷径、处心积虑地玩心机,而会选择沉潜下来,勤勤勉勉地学习,以“笨拙”的方法,应对一切机巧。
他们内心富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玩精明,活得坦然淡定、通透自在。
“笨”一点,厚道一些,才是真正的智慧。

作者:张涔汐:头发虽长,见识不短;眼光虽毒,嘴巴不毒,以犀利的文笔,让你的认知突围。畅销书《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个人公号“涔汐”(id:zhangcenxi99),个人微信:cenxi996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