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研究:孩子每天收到432条负面评论,语言暴力的危害有多大?
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文娟
新学期刚开学,班里新来了一个小男生。男孩长得大大的眼睛特别萌,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我看到他就母爱泛滥特别想抱一下。
因为这个男孩并没有跟我们一起上小班,所以我对他多了些关照。重点教他常规,想让他能尽快适应中班孩子们的生活。孩子自己也特别外向,两天的时间已经和其他孩子玩成一片了。
在我看来挺聪明伶俐的一个孩子,没想到第一天下午放学,他妈妈来接孩子时专门留下来问:“老师,孩子平常在家里根本管不住,每天上蹿下跳,我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您费心要好好管教呀!”
我笑着点了点头,“孩子活泼好动是天性……”话还没有说完,孩子已经挣脱了妈妈的手跑到一边玩把盒子里的太空沙倒了一桌子。
妈妈直接就朝孩子吼,“怎么这么不听话!谁让你现在玩了?赶紧给我收拾!”
“没关系的,幼儿园的这些玩教具本来就是给孩子们准备的呀。”
看到妈妈即将发火,我拦住她,“孩子又没有做什么不合规矩的事情,你怎么就生气了?”
“他总是这样,每次我让他干嘛他偏要和我对着干,气死我了。”
说着不好意思冲我笑了:“老师,我家孩子我怀疑是不是有多动症啊!哪天我得带他去医院看看。让你见笑了。”然后不高兴地强拉着孩子走了。
作为幼师我接触过很多孩子,每个孩子性格迥异,虽然有偏活泼好动和稍微内向点的,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本就爱玩,孩子还不至于是他妈妈说的多动症。
而妈妈却不顾孩子的感受,当着老师的面这样说孩子,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有时候带宝宝去小区花园里玩,也常常会听到有阿姨指着自己家的孩子和其他人说:“我家这孙女啥都好,就是太胆小了,什么都不敢。
幼儿园举办了演讲比赛,我们都希望她报名锻炼锻炼,可她就是死活都不干,根本不敢在人前讲话。”然后扭头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
或者有人在说:“看我家儿子都两岁了还不会说个完整的句子,嘴真笨!”
要么是:“这孩子咋这么淘气呢!我说什么都不听,真后悔生他了!”
“看孩子瘦成啥了!每天不好好吃饭,我追着喂都不吃!每天吃个饭糟心死了!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厌食症?得去给他开点药。”
“别看我家娃这次考了第二名,比人家第一名差了四分呐!郁闷!”
“我家这个孩子简直太笨了,每次辅导作业我都教了他好几遍了还是不会!”
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是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对别人抱怨过自己的孩子?
说过很多诸如此类不满孩子的话,其实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就传递了许多负面消极的信心给孩子,而我们还不自知!
提起语言暴力,家长会摇头否定,认为自己从来没有骂过孩子,没有在孩子面前说过脏话,并没有过语言暴力。
但语言暴力不单单是当着孩子的面骂他。你有没有过在客人面前说,“他真胆小!”、“他就是不爱吃饭!”、“他就是学习不好!”这样你已经在暗示你的孩子:他就这样的人。
孩子就会朝着你每天抱怨的方向达成结果:他一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爱吃饭,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还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动不动就喜欢威胁孩子,说“再这样妈妈不要你了。”、“你再闹爸爸把警察叫过来抓你!”这些话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
语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在这样语境中生活,早晚有一天会显现出来。
而这种语言冷暴力也是语言暴力的一种,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开始。但经常家长并不知道这些话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说有个女孩有一个经常行为暴力的爸爸,和一个偶尔语言暴力的妈妈,这让她在被二伯侵犯时不敢说出口。当她尝试着和妈妈提起,妈妈说的是:“谁让你穿得这么少”。
在妈妈看来并没有打骂女儿,可是女孩却忍不住哭出声,在她眼中,别人骂自己就像毛毛雨,妈妈这句话就像拿刀捅一样,还不如拿刀捅。
根据爱荷华大学的一项研究,一般孩子平均每天受到432条负面评论,而得到的正面评论每天却只有32条。
这也就是说父母向孩子所说的话语中只有6-15%的语句是积极和鼓励话语,而大部分却具消极,讽刺等语句。
2014年7月,知名艺术家谢勇凭借《语言暴力》这组作品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创意节银奖。
他把几个与语言暴力相关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做成了“武器”。比如我们最常对孩子说的几句话:“丢人”、“猪脑子”、“就知道吃”、“废物”、“怎么不去死”等。
这组作品灵感来自于几位少年犯,几位为儿童做心理辅导的心理师在辅导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就是促成少年犯犯罪跟父母对他们的惯用语言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于是谢勇和研究所的心理师,在研究所与教养院的来回,最终做成了这组作品。
“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将这句话变成凶器,目的就是要告诉家长、老师们立即停止语言暴力。”
谢勇说:“语言是有能量的,积极的温暖的语言能让孩子变得自信、乐观,而攻击性、伤害性的语言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神经学研究发现,当孩子听见吼叫、怒骂声时,他们的压力激素就会飙升。长期处于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有的孩子会变得自卑、敏感、胆小、不信任他人暴躁、易怒。
出现这些话,主要还是因为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孩子就该是听话的,就该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所以家长会对孩子表现出的好的行为习惯视而不见。
而对他们的一些缺点格外注意,甚至逢人便讲,却不知道这样做只会放大孩子的缺点,对孩子改正一点帮助都没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不要有意无意在他人面前说孩子缺点
宋丹丹带着儿子巴图参加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时,我以为会是一场亲密的亲子之旅,没想到却变成了妈妈对儿子的吐槽大会。
刚到蘑菇屋,巴图屁股还没坐热,宋丹丹就当着蘑菇屋的三位主人说:“给我儿子找点活干,他太胖了。”
一句话让黄磊都听不下去了,赶忙救场:“你别老说人巴图胖,人不胖。”
从黄磊这话能看出,宋丹丹在别人面前吐槽儿子胖是常事了。
巴图心疼妈妈晚上中毒呕吐,想要给煮个鸡蛋,宋丹丹却是这么回应:“你要是能把这俩鸡蛋煮熟了,我就勉强把你留下。”
到了做鸡窝环节,本来巴图就没一点自信,宋丹丹还这么说:“巴图,你要能把鸡窝搭起来,你这孩子就没白养。”
此外宋丹丹还拿巴图跟刘宪华比较,抬高刘宪华贬低巴图,说自己的儿子啥也不会干,笨死了。并扬言要换儿子。
作为观众我都看出了巴图满脸的尴尬,但宋丹丹根本没有注意到。
宋丹丹这些话作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很熟悉?我们总喜欢拿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打击孩子,其实这样做除了加深孩子的尴尬和自卑,还能有什么好处呢?
家长们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不会在意父母揭短,或者听不懂,就任意当着别人的面说自己孩子的缺点。殊不知,孩子和成人一样,不愿意自己的不足让外人知道。
如果家人有意无意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的缺点,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内心留下阴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只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让孩子充满自信心,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掌握话术和技巧,柔韧有度
家长要明白语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远离语言冷暴力的同时,还要掌握好最佳的话术。
如果孩子进步了,或者做了一件在家长看来很棒的事情,不要用空洞的“真棒!真聪明!你真厉害!”这些简单的话来夸奖,而是要具体说出孩子的进步在哪里,为什么会这么棒。
比如孩子画一幅画,妈妈不要只单单夸孩子这幅画画得漂亮,可以这么说:“宝贝,妈妈看你画画时特别认真专注,妈妈很骄傲宝贝也可以这么认真专注去干一件事!妈妈相信你下次也可以!”
或者在和其他人聊天时,装作偷偷说给他们听,其实让孩子听到,“你知道吗?我家宝贝今天自己用勺子吃了满满一碗饭!”、“虽然孩子没有拿满分,但我知道他尽力啦!我已经很开心了!”
类似这种积极的暗示,会让孩子进步很快。
控制好情绪,不要在生气时口不择言
看过一个新闻报道,只因为母亲赌气说了句“你去死吧”,没成想13岁的女儿竟然真的负气跳海了!
父母离异后,孩子和母亲生活,但由于母亲忙于工作对孩子很少管教。因为孩子没达到母亲预期,妈妈赌气说“你去死吧”,孩子一时想不开,走进海里欲结束年轻生命,幸亏被好心群众及时救起。
但是当民警迅速来到现场,只看到女孩浑身湿漉漉地坐在椅子上,低头在哭。试图询问她的名字,女孩却内心十分抵触,嘴里不停地说不回家,不会告诉名字,担心把她送回家。
父母都有在孩子不争气的时候火冒三丈,但切记控制好情绪,不能说的话千万不要一时口不择言,你以为没什么大不了,可也许你的一句话会让孩子一时想不开,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常常反思自己,换位思考
要时刻记住这句话: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我们都是在共同成长中,如果孩子哪里让家长觉得不满意了,先不要总想着去职责去讽刺。
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在行为方式上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自己是不是哪方面做的不够好?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人,不能让孩子以满足自己的生活观作为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
心理学家库利说过: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别人对自己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他人看法决定了一个人的自我感知,而这些看法大多是通过语言传递。
父母的语言对于孩子拥有强大的力量,它既可以温暖孩子的心灵,也可以变成冷暴力,让孩子天天生活在自卑和打击中。
所以我们认真倾听孩子的内心,经常换位思考,保持冷静,对孩子好好说话吧!孩子一定会在我们赋予的健康环境中长成为快乐开朗又优秀的人,温暖地拥抱这个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