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93:你为什么总是有被伤害的感觉?
有些人总是做事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说话总试图面面俱到,八面讨好。不管是做事还是说话,就如同扭秧歌一样——进半步又退一步。永远放不开手脚,拿不起又放不下,如同用烟熏湿木头,既费时又无效,最后只能拿自己很努力来进行自我安慰。其实,一个人做盐不咸,当醋不酸,中规中矩,可有可无,既不会被人记住,也不会被看见,费力不讨好,除了自我感动一番,其实自己对别人毫无价值,百无一用。这难道是性格使然,否则,为什么会贯穿始终,渗透到自己说话做事的方方面面?
这样的人通常很难相信任何人和任何事,每天患得患失,为了蝇头小利斤斤计较,还洋洋自得。明明有大道可走,别人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主动回避,不敢越雷池一步,躲回自己熟悉的轨迹中,总试图如同一个苦力一样,通过能让双手起老茧的简单重复,获得破土而出的幻觉!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总会感觉随时有人要伤害自己。不管这种伤害来自身边的人,还是来自陌生人,甚至来自一种想象的恶势力,或者那个被称之为社会的无形之阵。总之,会滋生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力和被伤害的感觉。
所有的愤怒和哀怨归根结底都源于无力,而无力的深层次呈现是精神结构中的抽象自我被无孔不入的干扰不断的拆解——这种拆解不仅让自己丧失主导权,更是让自己主动或半推半就的成为工具人。不管处于什么年龄,人都能找到对照的模型:20岁的男人为毕业的学校不好,挣钱少,在女生那里缺乏吸引力而苦恼;30岁的男人为工作不好,买不起房子,找不到老婆而苦恼;40岁的男人为挣钱少,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和如临深渊的前途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用一个八卦的比喻来表达就是:当我骑自行车的时候,喜欢的姑娘都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当我开宝马的时候,喜欢的姑娘都宁愿坐在自行车后座笑——真他妈糟心!然而,这种进退失据,里外不是人的状况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有一句话说:社会很简单,复杂的是人!你觉得农村复杂还是城市复杂?人的第一感觉肯定是农村简单,城市复杂。为什么呢?因为农村的社会关系简单,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几乎不需要什么分工协作,换句话说,几乎不需要与别人有太多交集就能满足自己日常所需的一切。而城市中的分工协作的密度非常高,绝大部分人的工作都属于中间环节,并不对最终结果负责。所以,看起来城市中的一切就更加的复杂。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是不是更难以应对,也更难以立足?事实上,在城市里更容易立足,做事也更容易,只要你搞清楚了规则,规则本身是保护你的,而且其它人也会不约而同的遵守这些规则,因为选择遵守规则还是不遵守规则并不取决于人的素质,而取决于人的处境!更落后的地区,虽然也有规则,但规则不明显,需要去揣测人心,要想做点事,更加举步为艰。
为什么越落后的地方越喜欢讲关系,越发达的地区越强调规则?一旦开始讲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猜疑链就会被人为的编织的很长很长,而且七扭八拐,把所有人都卷了进去。事情或许很简单,复杂的是人心,以及各种不可明言的隐蔽诉求。于是,任何事都如同隐匿在水面之下的冰山——看起来是一回事,实际上又是一回事!任何看得见的差距往往能激起人的斗志,而看不清的迷雾,往往会让人心生恐惧。
大家都很讨厌小地方的社会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明面上的规则都形同虚设,大家都拼命的搞各种关系,也通过这种飘忽不定的关系来解决现实问题。大家特别讨厌这一点,是因为它把有效的资源和心力都用在与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直接关系的地方。如果人人都这样搞,就无法力出一孔,反而是一种自我消耗。当然,这种看法是站在工业化社会追求效率的角度来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之所以会被大多数普通人信奉和追捧,究其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人的处境不适合这种消耗——绝大多数人既无法与核心资源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成本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消耗。举一个最现实的例子:如果处于那种环境中的人要做一件事,本来做事的成本就不多,还要拿出钱来搞关系和送礼,搞了一圈关系送了一堆礼,最后事情还是扑朔迷离,不知道是哪座庙的菩萨没有拜到。这对于要做事的人而言,简直是雪上加霜!这就是为什么越落后的环境中的人就越保守和胆小,那是环境反复驯化出来的。事实上,身处那个环境中的人,当你四处求人的时候,别人会那样对你,当别人四处求人的时候,你也会那样对他。从而间接的实现了一种相互掣肘的效果——所有感觉被伤害的人,事实上也是编织这种环境的成员之一,受害者也是施暴者,最后形成一种死锁般的闭环,让所有人都困住里面相互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