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争夺,无论结果如何,父母都输了!
有个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有天他在客厅看电视
5岁的女儿顺手把吃完的橘子皮扔到了地上
然后去旁边开始玩玩具
他立马让女儿把橘子皮捡起来
扔进垃圾桶里去
女儿说:我不捡
他说:你必须捡
女儿未有任何反应,只管玩自己的玩具
他起身拿过女儿手中的玩具
说:你不能玩玩具,因为你没有捡橘子皮
女儿仍未理会
转身去了书房,看起了绘本书
他又夺过来女儿的书
说:你不能看书,因为你没有把橘子皮捡起来
女儿依然没有理会
他非常生气,又不忍斥责
但他并未继续要求女儿
而是自己把橘子皮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
然后继续坐在客厅里看电视
这时候女儿拿了一块饼干出来
靠在他身上说:“爸爸,你吃个饼干吧
这个是巧克力口味的,我最喜欢了”
他明白女儿是在认错,讨好自己
但是女儿就是回避橘子皮,不提刚才的事情
但他认为这是个教育女儿很好的机会
“我现在不吃,因为你故意把垃圾扔在了地上
而且一直没有捡起来”
女儿没有说话,低着头失落的走开了
他觉得貌似教育起效了
过了一会,女儿拿了一瓶酸奶出来递给他
“爸爸,你喝瓶酸奶吧”
他很得意,认为女儿知道错了
但是还是必须要教育她
于是他严肃地说:
“我不喝,因为你故意把垃圾扔在了地上
我给你说了三次,你还是没有捡起来”
这个时候,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出现了
女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他手足无措的哄了半天
女儿才好不容易哭着睡着了
而他呢
又自责,又纠结
自责不该因为这个小事伤害了女儿
纠结到底怎么样教育女儿
其实,这个事情就是
典型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权力争夺
什么权力?
作为父母的主导教育权力和孩子的自我表现权力
父母认为我是教育的主导者
孩子应该听我的
我这么做是对的,是为了教育好孩子
本质上来讲
父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
很多时候我们的心灵受着输赢感的控制
这里并不是说原则性的事情是否必须要坚持
而是自己内心输赢感的控制
也就是权力争夺过程中的输赢感
这种情况在的生活非常常见
特别是孩子们有自己想法的时候
就拿孩子们常玩的罗弗超轻粘土为例
罗弗巧乐卡超轻粘土是一盒一主题
很好的解决了孩子们不知道怎么做
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做出来什么样子的问题
但是,注意但是
这只是引导,引导孩子们创作的兴趣
并不是非A即B
孩子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充满想象力
比如这个小狮子
图案展示的是没有身体的小狮子
原因是设计师为了降低制作难度
故意简化了小狮子的造型
有些父母会认为只有跟图案做的一模一样了
才是最好的, 才是对的
可是在孩子们的大脑中
小狮子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他认为小狮子应该是有身体的,这样才是对的
这里,我们必须明白一点
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没有输赢
也不能因为输赢感的控制而磨灭孩子的本性
当我们学会如何避免与孩子一争输赢的时候
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
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
罗弗超轻粘土,没有输赢/对错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孩子眼中的人、物是什么样的
他就可以塑造什么样的
粘土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任意飞翔
孩子的生活中,怎能没有粘土呢?
关注“罗弗粘土”公众号,
玩转粘土不重样
每天引导孩子的想象力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