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方文学的反思
今天比较浪费时间,睡了一上午,下午学习瑜伽。看书也没有收获,没有学习英语和健康管理,颓废了,最近也有些累。
罗曼罗兰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一定是很好的,但名人传我竟然看不懂,第1本贝多芬还能看得津津有味,第2本米开朗基罗开始乏力,总结起来没有那么多词语表达,到今天的托尔斯泰直接放弃了。
其实原因不是我文学素养低以至于什么都看不懂,大师的作品一定是普世的,真实的原因是我读书太急躁了,一直在求快,还是想用量来粉饰自己的知识,也主要是受一些人读书观点的影响。
好的书应该是精读的,而我读文学作品却依然在求快,再加上翻译的原因,读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只读到了字面的意思没有思考。其实上一本的心理学也是这个心态,经典的书籍需要去品读,而不是像我这样泛泛而读,特别是这种文学作品需要读到每一个字,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以后的书不要图快了。
本身对书籍的选择还是比较经典,所以就少了利用自己的阅读来甄别好书了。读名人的经典作品就行了,或者有老师推荐的好书,以我目前的阅读水平以及吸收能力还不适合泛读,太快我并不能理解深层意思,切记不要再追求量了,每天就沉下心一个小时足够,也不求太多的时间。所以要重拾信心去读托尔斯泰传,好好的读一次,不要在乎多少天读完。
用什么方法阅读呢?还是要用吴军老师的阅读方法论:仍要保持大量的阅读,可以让自己的想法保持中立。读经典文学,我的方法用错了,包括老师也说经典文学“只有通过深读才能体会到语言的美感,文字的魔力和作者的深意”。
所以读文学要深读,我没有做到,那么这三本书我要重新读一遍了,不要再着急读完,细细的品读每一句话,真正的读懂他们。而读其他的书籍还是用自己原来的方法就行,但是以后的阅读要把速度放慢下来,等构成我的思维格栅之后再考虑泛读,这也许要到5~10年吧。的确是现在的知识体系太匮乏了,而且以后的阅读先把握宏观问题:主题思想、作者的态度,先看目录,把握文本结构,而且我还要看别人的解读,这是有助于我从宏观上了解这本书。然后在逐字去读,把了解故事梗概也列入阅读时间。
通过这次读名人传三本书反思一下最近的阅读的问题,让自己慢下来,不再妄想以量取胜,目前我的能力还不够。即使一个月只读一本书,也不要着急,以懂为主。这样每天的总结也会比较容易些,像今年以来读的书真的没有记住的,所以以后的阅读一定要慢下来,沉下心。